֬W

觀音山

觀音山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0月 8日, 22:19

西嶼觀音山遙看形似佛祖神像 村人拜祭
圖檔
△位於內垵北港南側的海崖邊,聳立一座玄武岩石柱群,高約兩公尺,宛若一棵大樹幹,從遠處眺望形似一尊觀音佛祖神像,而位於觀音神像南北因各有九隻石柱高高聳立,彷彿十八羅漢排列在觀音兩側,即是先人口流傳至今的「觀音山」。
 當地才姓村民指出,觀音山鄰近玄武岩有別於一般的玄武岩石,岩性緻密又呈黑色,由海上觀望特別醒目,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農民皆相招準備供品祭拜,祈求漁獲豐收、出海平安。(圖/文 宋國正)

內垵風水活龍脈尚存 惜遭破壞

●十八羅漢已遭到破壞,村民堆砌石堆膜拜,表達對十八羅漢的感念。(宋國正攝)

酷似十八羅漢拜觀音 羅漢現以石塊堆砌代替
 (記者宋國正報導)不僅高雄縣有一座觀音山,本縣西嶼鄉位於內垵聚落,亦有一處由天然形成的數支聚合一起石柱,突出於地面三公尺左右,狀如一棵大樹幹,從遠處眺望,宛如一尊觀音佛祖神像,而延北、延南各有九座間隔石柱,亦酷似十八羅漢朝觀音之勢,是風水師口中的活龍脈,西嶼鄉居民稱之為「觀音山」。昨日地方耆老指著目前膜拜的石堆說,目前觀音山仍然存在,但十八羅漢已遭破壞。
 西嶼鄉位於內垵北港沿岸,在塔公、塔婆南面約十公尺處,有一處天生自然的石柱數支聚合在一起,突出於地面三公尺左右,狀如一棵大樹幹。從遠處眺望,宛若觀音佛祖像,而延北、延南各有九座間隔的石柱,亦酷似十八羅漢朝觀音之勢。因之自古以來,村民皆稱為觀音山。依據早年先人傳說,觀音山為一活穴,亦即「活龍穴」。此地幾乎與海洋同一水平線的最低勢,而內垵村最高的地是俗稱為「菜頭埔頂」(位在聚落東邊的山坡)。早時的觀音山為一處活龍脈,亦是航海的指南針。
 地方耆老指出,雖然現在觀音山仍然存在,而十八羅漢石已破壞無存,然而亙古不變的信仰與傳說,卻一代一代,直到永遠永遠,它將繼續的流傳在這一塊土地的每一個角落,世世代代的傳遞下去。
 另外,有關當地掘仔邊建塔城的一些傳奇故事,昨日當地才姓民眾也表示,內塹聚落地勢低窪,北東南有坡地環繞,而西方聚落鄰大海成破缺,由掘仔邊(現稱內垵北港)向西距離約一浬海中有暗礁,稱為海瀨礁,其礁北港地俗稱熬仔尾,海瀨礁與熬仔尾之間,形成箭狀,直射內塹聚落。老一輩耆老根據先民的傳說,因為遭遇鐵箭射擊,所以居民常受災難,未能安居樂業。之後設法邀請唐山勘輿師實地觀察後,告之必須趕緊造塔建城予以鎮壓,以策安全。
 當時,聚落村民莫不信以為真,時值清朝宣宗、道光癸卯年間(西元一八四三年),當年聚落中望族呂論首先倡議,邀請全聚落體力強壯青年,團結一致共同協力搬運石塊,建設「塔公」、「塔婆」於掘仔邊。再以「塔公」為據點,向北建造城牆約一百五十公尺,向南建城牆至「塔婆」也一百五十公尺。其高度約二公尺,寬度約一公尺。工程遂在一年半告竣,從此「塔公」、「塔婆」擔負守衛村民平安的重責大任。據說在造塔之際先民呂論曾現場表示:「若懷孕內人腹中是個男嬰,將來降生就命名「塔」以資紀念。」隔年果如願產下一男孩,取名為「塔」。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自然景觀Natural Scenery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