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二崁古厝Erkan Traditional Residence

二崁陳家古厝 經營中藥致富陳嶺陳邦兄弟興建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6月 29日, 17:54

二崁陳家古厝 經營中藥致富陳嶺陳邦兄弟興建

 (記者宋國正報導)西嶼二崁聚落,除中藥鋪林立,成為本縣最具特色的村莊之外,其「古蹟」陳家大厝,村民的說法是,建造者為陳嶺、陳邦兩兄弟,因在台南經營中藥致富回家鄉興建的大宅,建屋時年已四十餘歲。
 二崁村以陳氏為主要姓氏,且為共同先祖之後裔,除民國三十八年遷入少數退伍軍人,居民幾乎都姓陳。陳氏先祖六郎公於宋末首度遷居金門夏興村(古稱下坑)。至明萬曆四十三年下坑十七世陳延益隻身來到澎謀生。屢經遷移,終在二崁定居。以農漁為生,子孫繁衍。該村與鄰村池東陳姓亦為親族,往來甚密。
 二崁村昔日以農漁為生之自給自足式村落。目前外圍遭大片草原包圍,該處草原昔日是農地,因村內人口外流嚴重,人力老化,導致農田逐日荒廢,僅少數勤奮老婦仍保持耕作,廢耕地上之自由放牧,已取代昔日農耕盛況。其次二崁村因缺乏天然良港,船隻須泊外村,故漁業不發達。當地海岸是居民的生活憑藉。每月兩次之大退潮,會有十餘公尺的岩礁海灘出現,礁石夾縫中,藏有潮水攜來之丁香魚、螺、扇貝等,居民拾取出售,是為副業。
 該村因從事中藥材銷售人口很多,是本縣一大特色。據村人的說法是,早期陳氏族人赴台灣中藥學徒,休假返鄉時再邀族中幼年夥伴同行,顯現親族力量之發揮,也使二崁人陸續赴台從事該業,或為藥商或開藥鋪,蔚成風尚。也因如此,才促使二崁人大量赴台謀生,足跡遍佈於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其中也不乏成就卓越者,陳家大厝的主人,即是經營中藥致富。也導致二崁故里之父老男女對藥理都能略通一、二。
 陳家大宅據文化局資料記載,該宅融合了閩南建築與二崁民宅之特色,雕樑畫棟,甚為精美,陳宅正面三間起,左右兩伸時圍成院落,復另增一個院落,並在第三進做一個擴大的軒,規模甚大。各進的長寬高尺寸,比一般民宅要大許多,蓋求其規模擴大之後的比例勻稱之。牆身使用之石材,據說來自姑婆嶼質甚堅之玄武岩,表面裝飭精美之木製傢俱也甚講究,設計建造為當時年僅21歲的池東師傅。
 陳宅因被列為古蹟,因此近年來屢經大眾傳播報導介紹,加上該村獲准成為聚落保存區,參觀人潮與日俱增,據當地老一輩表示,已失竊不少交趾作品。
 另外,二崁村民宗教信仰中心二興宮主祀邱王爺,相傳原為池東陳氏祭拜之神祇,分靈而至。該村由於農漁業逐年凋零,居民大都為老人居多,民間信仰並不活躍。正月十五日是主神出巡繞境之日。農曆七月十五日普渡、九月二十八日主神誕辰是較隆重之祭典,惟近年來已簡化舉行。每年例行之冬至祭祖活動,因缺家廟場地,採取輪流制度,由族內已婚之成年男輪流承辦,輪到承辦者,若身在台灣或外地,也須趕回故鄉辦理。主辦人必須備足牲禮、酒席在家中宴請族人。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聚落 巷門同線上 全省僅見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8月 13日, 08:44

圖檔
 (記者宋國正報導)本縣聚落大多位於避風的崖邊水隈,統稱之為「澳社」,西嶼二崁聚落在清朝咸豐以後就叫做西嶼鄉二崁社。除是澎湖相當少見的單姓村落外,其民宅多數坐西朝東而建,因此每一家子孫巷的「巷門」都位在同一條平線上,做為居住單元之間的內部連繫通道,在全省僅見。
 二崁村和澎湖一般聚落一樣,居民來自福建金門(夏興),絕大多數皆靠旱田耕作、淺海捕魚等採集經濟糊口,而形成一個少見獨立的單姓村落,全村居民都屬同一血緣(姓陳)。因此村中甲頭的劃分也以「房份」為依據,此為二崁「四房」的由來。
 二崁不僅全村姓陳,居民多數皆坐西朝東而聚。聚落中的住宅單元由一些寬窄交錯的巷道串連成習稱「梳式佈局」的類似棋盤格的配置。民宅正門前的巷道(俗稱門口路)通常較寬,每戶依基地的大小自行留設,除了連繫鄰戶的大門之外,還要考慮到自家婚喪活動時出入的寬度。側面的巷道俗稱「巷路」,依據澎湖民間習俗,相鄰的兩戶必須協商,各在自己的土地留設約一尺半的寬度(合共三尺),做為聯絡前後的輔助性通道。並列成排的住宅,每一家的子孫巷的「巷門」通常都位在同一條平線上,做為居住單元之間的內部連繫通道。
 由於民宅多採同向配置,所以正門多面對前一排居住單元的背面,因此後排房子的基地定要高過前一排,以便合乎住宅正身間的祖宗,神明不能被前面的屋頂擋住的風水觀念,而形成漸次昇高的側面景觀。二崁聚落住宅單元前後對齊、左右併列的整齊配置,使得各家戶之保持著相當暢通的連繫動線,尤其是各戶的「巷門」(側門)因為位置接近廚房、儲藏室和正身前的抱廈(亭下),而成為服務性動線的主要孔道,而且巷路是聚落中最陰涼的戶外空間,各家主婦常在門口閒話家常或做家事,所以「巷子頭附近的巷道」即成了各家戶之間最重要的社交管道。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村二興牆 成景點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8月 25日, 06:33

二崁村二興牆 成景點
圖檔
△西嶼古聚落保存區之二崁村,其村民宗教信仰中心之二興宮鄰近的二興牆,因牆內植栽多種花木相當美麗,成為當地的另一景點。
 陳姓村人說,二興牆內之花園原本築牆封閉有礙觀瞻,經社區民眾建議開放供遊客欣賞,才給予拆除。自開放後,除吸引大批遊人前往觀賞外,也成為觀光客攝影留念之地方。(圖/文 宋國正)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傳統聚落二崁 成為當地一景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9月 20日, 15:26

傳統聚落二崁 成為當地一景
圖檔
●統聚落特定區之二崁村道成為當地一景(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古聚落保存區之西嶼二崁,村內除傳統博物館、潮間帶館、常民生活館、褒歌館等豐富文化展覽之文物之外 其橫向整齊的老古石牆村道,更成為當地的一景。
 二崁是一個傳統聚落特定區,村內橫向整齊的街道,慢慢地引領著人們走入這純樸之美的聚落,來一場古典與詩意的邂逅!
 紅瓦斜頂、玄武岩堆砌的古厝建築,門前的彩繪陶甕與刻在石板上古老詩歌,像身歷其境在述說當年的傳奇歷史!漫步在二崁街道上,腳踏著石板鋪成的路,每一草一木一磚都是值得我們去細細的留戀品味。
 傳統博物館、潮間帶館、常民生活館、童玩館、褒歌館、海蟑螂館、開基古厝、萬國畫石牆、素人館、民俗牆、二崁媳婦巧手點心店、種子展示館、陳家古厝,這些豐富的文化展覽館,都可以瞧見二崁的文化、文化、與先民生活智慧、遺跡。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聚落獨立單姓村莊 地區少見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0月 14日, 16:49

二崁聚落獨立單姓村莊 地區少見
圖檔
●二崁是本縣少見獨立村落。(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列入全國古聚落保存區的二崁村,昨日當地七十五歲陳姓耆老說,二崁村和本縣一般聚落一樣,居民來自福建金門(夏興),絕大多數皆靠旱田耕作、淺海捕魚等謀生養家糊口而形成一個少見獨立的單姓村莊,全村居民都同屬一血緣(姓陳)。因此村中甲頭的劃分也以「房份」為依據,即是二崁「四房」的由來。
 耆老指出:二崁不僅全村姓陳,居民多數皆坐西朝東而聚。聚落中的住宅單元由一些寬窄交錯的巷道串連成習慣稱「梳式佈局」的類似棋盤的配置。民宅正門前的巷道(俗稱門口路)通常較寬。每戶依基地的大小自行留設,除了連繫鄰戶的大門之外,還要考慮到自家婚喪活動時出入的寬度。側面的巷道俗稱「巷道」,依據澎湖民間習俗,相鄰的兩戶必須協商,各在自己的土地留設一尺半的寬度(合共三尺),做為聯絡前後的輔助性通道。並列成排的佐宅,每一家的子孫巷的「巷門」通常都位在同一條平線上,做為居民單元之間的內部連繫通道。
 由於居民多採同向配置,所以正門多面對前一排居住單元的背面,因此後排房子的基地定要高過前一排,以便合乎住宅正身間的祖宗,神明不能被前面四屋頂擋住的風水觀念,而形成漸次昇高的側面景觀。二崁聚落單元前後對齊、左右併列的整齊配置,使得各家戶之保持著相當暢通的連繫動線,尤其是各戶的「巷道」(側門)因為位置接近廚房、儲藏室和正身前的抱廈(亭下),而成為服務性動線的主要孔道,而且巷路是聚落中最陰涼的戶外空間,各家主婦常在門口閒話家常或做家事,所以「巷子頭附近的巷道」即成了各家戶之間最重要的社交管道。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房舍醒目 老兵陳炳榮故居成二崁觀光景點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0月 18日, 15:08

房舍醒目 老兵陳炳榮故居成二崁觀光景點
圖檔
●房舍上的國旗凸顯老兵愛國情操。(許玉娟攝)

 (記者許玉娟報導)無論是在地居民或觀光客,只要來到二崁古厝進行一趟古蹟巡禮,不容錯過的除褒歌館引人駐足,純濃杏仁茶讓人聞香而來,在走訪行程中,多半會被周邊一間外觀有個「功」字又畫上兩面國旗,並掛著寫有「1934年銅山半島突擊戰,戰鬥英雄陳炳榮故居」木牌的平房吸引而停下腳步,許多遊客雖然不清楚戰鬥事蹟,惟直覺應又是一頁悲壯歷史,第一時間即拍下照片打算留存,不過,想將旅程點滴留下記錄的部落客為上網po文,無奈查遍資料就是查不到任何蛛絲馬跡,開戰英雄成為一個無解的「謎」。
 附近居民表示,擁有一身好功夫的陳炳榮老先生年輕時曾在金門服役,因八二三炮戰後,兩岸的軍事行動轉為地下化,也就是所謂的「水鬼摸哨」,當年的蛙人摸哨總是一來一往,只要一邊有士兵被摸走,另外一邊就會派出水鬼,在夜黑風高之際,潛入對岸陣營進行報復,一不留神,甚至整支部隊都會沒命。當年陳炳榮就憑著好身手,一人擺平多個水鬼,由於戰績彪炳,還獲頒勳章表揚,結束軍旅生涯的老先生退役後回到故鄉二崁定居,10多年前已過世。
 根據瞭解,地處福建省南端的東山省早年稱為銅山,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自明嘉靖年間「抗擊倭寇」後,亦分別爆發多起國際間知名戰事,而近年最後一場戰役,中共稱之為「東山保衛戰」,或許就是老先生所指的「銅山半島突擊戰」,惟是否年事已高,記憶時間點與事件發生有所出入已無從查證,但這棟平凡房舍的存在,除見證軍人為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貢獻和犧牲,亦為「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名言下了最好的註解。
 東山島歷史文獻資料記載,1953年7月15日午夜,國民黨軍金門防衛部上將司令官胡璉率1萬多人,分乘13艘艦艇,由金門駛向外海。福建共軍接獲情報後,即於16日1時電令閩南、閩中和海防部隊準備迎戰。16日拂曉,胡璉所率領的國民黨軍在軍艦和飛機支援下準備「反攻大陸」,從親營、大路口之間及湖尾登陸,經發動數波連續攻擊,未料終仍鎩羽而歸,被稱為國共兩黨最後一戰的「東山戰役」宣告正式結束。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草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2月 30日, 14:36

二崁草原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古聚落 冬季呈現蕭條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2月 5日, 15:52

二崁古聚落 冬季呈現蕭條
圖檔
●二崁聚落人口外流,呈現一片蕭條景象。(宋國正攝)
耆老感嘆青壯人口外流是衰落主因
 (記者宋國正報導)早在清朝同光年間即開始有人外移的西嶼二崁聚落,雖然早期外移人口中,根留二崁之人仍佔多數,無奈隨著時代巨輪的變遷,除外地出生長大的二崁新生代,逐漸與二崁原鄉脫離關係外,第三代以後的外出人口,對二崁的印象更加模糊了。昨日當地耆老感嘆的說,原本指望獲准成為古聚落保存區會帶動二崁的繁榮景象,無奈至今仍未見外移人口有回流的景象。
 二崁陳姓耆老感嘆的指出,在光復前的二崁聚落人口眾多,但自台灣光復之後,在外地生長大的二崁新生代,卻逐漸與二崁原鄉脫離關係。他們雖然偶而仍會匯錢接濟家中父母,但幾乎沒有人回到故鄉的打算。第三代以後二崁出外的人口,對二崁的印象更加模糊,二崁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個祖先曾經住過的地方而已。由於當地人口外移嚴重,導致聚落中的空屋日漸增多,一些祖厝也因受到強勁東北季風肆虐開始毀壞,只留下一些老年人獨守家園。使得原本全盛時期三百多人的二崁聚落,淪落至今不滿百人的窘境,雖然如今的二崁已獲准成為古聚落的保存區,每年觀光盛季吸引大批遊客蒞村觀看,成為澎湖著名的觀光景點,但因觀光季僅半年的光景,因此至今仍未見外移人口有回流的景況。
 昨日當地耆老回憶二崁全盛期感嘆的說,潮朝咸豐年間是二崁陳氏繁茂期 因此才真正的集居為「社」。遂於咸豐二年集資創建村民宗教中心的二興宮。雖距今已屆二百多年,二崁陳氏族裔的發展缺乏可供參考的史料,但從二興宮的創建,多少可略窺其蛛絲馬跡,因為早期,看天吃飯的澎湖地區,災荒不斷,民生困苦,若非二崁在清咸豐二年有雄厚的資金,如何興建村廟二興宮。
 耆老又說,從先人口中得知,咸豐以後,二崁人口逐漸增多,以致農、漁收獲不足糊口,因此從同治時代起,陳氏族人才開始外移台灣本島謀生。根據「二崁陳氏族譜」的記載,從光緒到民初,就有上百的陳氏裔孫移居嘉義、台南和高雄、屏東等地,這些從二崁外移的人口,多數從事中藥材生意。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二崁聚落褒歌糖和二崁傳香齊名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2月 7日, 18:24

二崁聚落褒歌糖和二崁傳香齊名

 (記者宋國正報導)由二崁古聚落保存區印製褒歌詞的褒歌糖,除和二崁傳香、杏仁茶齊名,頗受觀光客喜愛外,其詼諧歌詞加上邀請當地七十七歲的老阿媽蔡尾蝶駐點演唱,協進會說,將於農曆年讓遊客印象深刻。
 褒歌文化起源於澎湖漁翁島,也就是現在行政區的西嶼鄉,因西嶼的台語尾音上揚,極適合發展褒歌文化,由於古早時候的人們個性保守,日常生活的鬥嘴鼓,以﹁四字聯、七字句﹂押韻的方式表現,雖然文字表現含蓄,但語意卻相當嘲諷,頗符合罵人不帶髒字的說話藝術,另外也有不少逗趣詼諧的文字表現,因此相當受到鄉民所喜愛。
 澎湖縣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廣褒歌文化,起源地西嶼二崁社區發展協進會,特推出褒歌糖,在包裝紙上印製褒歌歌詞,讓遊客也能一睹澎湖褒歌文化精髓,同時也能發展當地特色觀光,推出以來與二崁傳香、杏仁茶齊名,成為觀光客最愛。
 由於褒歌為口語代代相傳,現代人沉溺在電腦現代化文明之中,無心與老人家親近及學習,因此也面臨失傳的危機,還在傳唱褒歌的人寥寥可數,平均年齡也在六十五歲以上,所幸擔任澎湖縣文化局副局長的洪敏聰,積極支持褒歌的發展,並著書立作、灌製CD,為傳統文化保存盡份心力,近年來多次在公開場合傳唱,並應邀前往中國及台灣本島表演。
 由於褒歌文化已成為澎湖文化的代表,昔日以經營中藥聞名的二崁聚落區,也展開褒歌文化的保存工作,除了邀請到七十六歲的老阿媽蔡尾蝶,駐點二崁演唱,詼諧的歌詞及傳神的演唱,讓每位遊客都印象深刻,同時也販售褒歌糖,外表的包裝紙上寫滿褒歌歌詞,以實際行動推廣褒歌文化。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西嶼二崁陳家大厝記錄陳氏兄弟風光史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4月 11日, 07:47

西嶼二崁陳家大厝記錄陳氏兄弟風光史
 (記者宋國正報導)西嶼二崁聚落,除中藥舖林立,成為本縣最具特色的村莊之外,其「古蹟」陳家大厝,村民的說法是,建造者為陳嶺、陳邦兩兄弟,因在台南經營中藥致富回家鄉興建的大宅,建屋時年已四十餘歲。
 二崁村以陳氏為主要姓氏,是共同先祖之後裔;除民國三十八年遷入少數退伍軍人,居民幾乎都姓陳。陳氏先祖六郎公於宋末遷居金門夏興村(古稱下坑),明萬曆四十三年下坑十七世陳延益隻身來到澎謀生;屢經遷徙終在二崁定居,以農漁為生,子孫繁衍。該村與鄰村池東陳姓為親族,往來甚密。
 二崁村昔日是以農漁為生之自給自足式村落;目前外圍遭大片草原包圍,該處草原昔日是農地,因村內人口外流嚴重、人力老化,導致農田逐日荒廢,僅少數勤奮老婦仍保持耕作,廢耕地上之自由放牧,已取代昔日農耕盛況。其次二崁村因缺乏天然良港,船隻須泊外村,故漁業不發達。當地海岸是居民的生活憑藉;每月兩次之大退潮,會有十餘公尺的岩礁海灘出現,礁石夾縫中,藏有潮水攜來之丁香魚、螺、扇貝等,居民拾取出售,是為副業。
 該村從事中藥材銷售人口很多,是本縣一大特色。據村人的說法是,早期陳氏族人有赴台灣作中藥學徒者,休假返鄉時便邀族中幼年夥伴同行,顯現親族力量之發揮,也使二崁人陸續赴台從事該業,或為藥商或開藥舖,蔚成風尚。也因如此,才促使二崁人大量赴台謀生,足跡遍布於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其中不乏成就卓越者,陳家大厝的主人,即是經營中藥致富,也導致二崁故里之父老男女對藥理都能略通一二。
 陳家大宅據文化局資料記載,該宅融合了閩南建築與二崁民宅之特色,雕梁畫棟,甚為精美。陳宅正面三間起,左右兩伸時圍成院落,復另增一個院落,並在第三進做一個擴大的軒,規模甚大。各進的長寬高尺寸,比一般民宅要大許多,蓋求其規模擴大之後的比例勻稱。牆身使用之石材,據說來自姑婆嶼質地甚堅的玄武岩,表面裝飾精美之木製傢俱也甚講究,設計建造者為當時年僅21歲的池東師傅。
 陳宅因被列為古蹟,因此近年來屢經大眾傳播報導介紹,加上該村獲准成為聚落保存區,參觀人潮與日俱增,據當地老一輩表示,已失竊不少交趾陶作品。
 此外,二崁村民宗教信仰中心二興宮主祀邱王爺,相傳原為池東陳氏祭拜之神祇,分靈而至。該村由於農漁業逐年凋零,居民大都為老人居多,民間信仰並不活躍;正月十五日是主神出巡遶境之日,農曆七月十五日普渡、九月二十八日主神誕辰是較隆重之祭典,惟近年來已簡化舉行。
 每年例行之冬至祭祖活動,因缺家廟場地,採取輪流制度,由族內已婚之成年男輪流承辦,輪到承辦者,若身在台灣或外地,也須趕回故鄉辦理。主辦人必須備足牲禮、酒席在家中宴請族人。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人文風情Culture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