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永成古厝(合界)

永成古厝(合界)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2月 10日, 07:25

永成古厝(合界)

西嶼.咱ㄟ厝介紹:
圖檔
班駁的牆圍裡還是能夠看得出當初富麗的樣貌。
從雞鴨豬牲的豢養、八戶房子的對口窗、子孫巷(家中兒孫利用戶巷通道互喚在巷內外嬉戲)設計的井然有序、地板鋪面道出規矩及家戶間的禮儀修養,足以想像得到當時堂皇為家的富人生活,迄今仍然保有古色古香的古厝氣息。
圖檔圖檔圖檔
約莫西元1640年,來自金門楊姓五房子孫延續至第七代,
有位叫『吉』的後輩娶了跨海大橋南端某莊姓長輩的女兒『椪』為妻,業因岳父家勢富有,資助建造貨船,家庭日漸富裕,鼎盛時期共有八間住屋,多達一百多人共同生活,並開設一間『永成號』柑仔店做雜貨生意,平日生活均以人蔘湯做為茶水,其富裕生活遠近周知,並在合界村自成【永成】小聚落。
據傳因不知情的家族成員,於第八間房屋建造前,剷平了地基上的極佳風水位,在房屋建造完成3、5年後,陸續傳來貨船遭劫、觸礁等不幸事件,頓失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家族衰敗後各自分產並獨立生活,子孫遂紛紛赴台灣謀生。

民國五十年末期,八間富麗堂皇的屋宅日漸荒蕪倒毀;
於九十八年透過社區規劃師環境改善工程,得以保留古厝現今樣貌,企盼風華再現。
圖檔圖檔圖檔
ref:西嶼.咱ㄟ厝


圖檔
合界古厝回復原貌 風華再現2009.12.
社區尋回人文歷史期打造合界村活絡小村經濟打造DIY商品 記者莊惠惠報導
圖檔
近年來民眾參與社區營造是台灣城鄉地區興起的空間環境營造模式,透過社區居民的參與,讓都市整體環境的營造,更符合居民的需求與期待,並經由社區規劃師的培訓,就近為社區環境進行診斷工作,以提昇社區公共空間品質、營造美麗具特色之社區景觀以及社區生態永續發展。

自從民國85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以來,澎湖縣政府先後辦理二崁、赤崁、許家及菜園等社區總體營造工作。並於民國94年起與專業團隊合作辦理第一屆社區規劃師的培訓計畫,並持續建立一套適合澎湖在地社區發展之模式與實施機制,亦即透過有計畫的培訓在地人才,輔導具高度活力與熱情的空間專業者,鼓勵其投身於澎湖在地社區,進而參與空間改造各項活動,凝聚社區環境美質共識及提高生活品質。

並延續96年度﹁社區規劃師﹂輔導地方以雇工購料方式進行生活空間環境改造。而本年度執行之社區僱工購料成果亦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其中,以合界的打造古厝原貌不僅為社區錦上添花,呈現嶄新面貌。

保存原貌,這種三合院的房子、牆面、這樣的砌牆老古石工法、這樣的美色,在澎湖逐漸消逝,為了留住這原始風貌,楊扁除了資源再利用,還把原屋子可用屋頂磚瓦、沙鈴仔、珠螺殼全數用上,讓原本雜草叢生荒廢百年的破舊老房子重見光明,讓合界多了一處永續發展的觀光旅遊地。

社區理事長楊扁表示,五年前從公職退休,想到該村只剩長者,年輕一代書讀完就只能往外流,為想將該村留住人文歷史,想到村內有三落古厝均為百年老屋,保有相當的特色希望能保住,透過社區向縣府申請經費而讓原荒廢百年老屋重現風華,開發DIY商品,讓遊客增加回憶,串聯附近廟宇及沙灘,作為生態與文化之結合。

楊扁說,合界村地處西嶼鄉的最北端,首當其衝的東北季風,使農物耕作特別困難;但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海域退潮時珊瑚及礁岩淺坪幅員遼闊,故以盛產珠螺而聞名。而傳統民居的營建材料,除了磚瓦等來自外地外,主要的材料還是利用西嶼的珊瑚礁、玄武岩等材料,圍牆或菜園擋風牆則以硓𥑮石或玄武岩所砌成。西嶼鄉傳統民居的建築形式,主要為一落二櫸頭或一洛四櫸頭的傳統民宅。

楊扁指出,村內的三落古厝原為大戶人家的住戶,面北為一高聳的硓𥑮石防風牆,除了擋風外,更設置觀海窗以便掌控過去家人出海往返之狀況;後院則為菜圃及花園,西南角落更有一棵百年老果葉樹。因後代子孫至台灣發展,古厝無人照顧整理,以致於自然破壞傾倒,院內雜草叢生,髒亂如村落之瘤,亦是病媒孳生之所。在經社區發展協會爭取部分經費將其前院環境整理乾淨,並以﹁三落古厝環境整理﹂為主題,希望這三落古厝重見天日。

而改善的首要工作就是爭取屋主同意,理事長親自奔走於馬公市拜訪,及致電在台灣之所有權人,對其說明之利處,積極遊說所有權人同意提供土地供社區使用,而所有權人亦樂見社區的發展,全部同意無條件供社區使用,並簽具切結書以資證明。使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陸續現出雛型,獲得了社區規劃師僱工購料的機會得以改善社區。

目前百出古屋以將倒塌的屋頂拆除、修復牆垣、修復硓𥑮石防風牆、後院雜草清除恢復原有景象、修剪百年老果葉樹,看來乾淨又整齊,屋內也保存完整的原貌。

除此,前院以砂砱以及當地特色珠螺殼,鋪設為步道,也可防雜草復生,設置解說牌及導覽牌,讓遊客及居民了解古厝歷史與整理紀錄,目前楊理事長還繼續在為社區努力,希望能有經費來修護屋頂,要活絡村莊,帶動人潮留住錢潮,還需有一段長長的路,但希望前往參觀的遊客留下倩影、不要留垃圾更不要破壞。



合界古厝的故事 約1640年,來自金門楊姓五房子孫延績到了第七代,有位叫﹁吉﹂的後輩,因每天辛勤的工作,而獲得鄰村一位富有的莊姓長輩肯定,並娶其女兒為妻。婚後得到岳父資助建造了貨船於馬公及福建沿岸各港口往返運送民生必需品及建材。因商業利潤頗豐而又造了第二艘貨船,家庭富裕鼎盛時期共有八間房屋,而成一小聚落。

後因不知情家族成員在房屋前,剷平了地基上原為一個小山丘的極佳風水﹁龍珠﹂穴,房屋建造三、五年後,貨船遭劫、船觸礁,人貨盡失家中頓失經濟來源,子孫紛紛赴台謀生,民國五十年代未期,八間富麗堂皇的宅房屋漸漸荒蕪倒塌,鋒芒盡失。

合界社區保存百年古厝歡迎參觀
http://tw.myblog.yahoo.com/lapescadore/ ... l=f&fid=19

新聞畫面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09/合界社區保存百年古厝歡迎參觀.wmv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09/合界社區保存百年古厝歡迎參觀.jpg


寧靜的漁村~西嶼鄉合界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jVk1Fq4kI

澎湖縣西嶼鄉合界村威楊宮與海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RnDOeJ-Xs

澎湖傳統古厝 超人氣新景點
2013-12-26 中國時報 【陳可文/澎湖報導】
 古厝正夯澎湖百年古厝變成觀光熱門景點,蔡廷蘭進士第最受歡迎。(陳可文攝)
 澎湖吹起百年古厝修復風潮,目前已修復完成5座古厝歷史建築,另有2座執行計畫中,縣府與民眾攜手打造新旅遊景點,縣定古蹟蔡廷蘭進士第最受矚目。
 澎湖淵源於大陸閩南、福建一帶,風土人情文化系出同源,先民篳路藍縷落地生根,居厝建築也保留延續閩南式風格,這是地方歷史建築特色。
 文化局大力推動文化資產保護與活化再利用,為鼓勵民眾參與,特別依文資法訂定「澎湖縣歷史建築(傳統古厝)維護及再利用獎助辦法」,透過補助與民眾自籌經費合力完成。
 文化局表示,民國96年通過補助辦法、97年起實施修復,目前雞母塢古宅、時裡古宅、東衛呂丁思古宅、鎮海長源古宅、鎖港許祖取古宅5座百年建築已修復完成,大城北林登豫古宅、風櫃古宅兩座也核定通過修復中。
 文化局文資科說,民眾申請修復百年古厝,未來除開放免費參觀,也可作為日常生活居住或經營民宿永續發展。其中蔡廷蘭進士第幾經波折終於修復完成,列為縣定古蹟不屬於歷史建築,如今成觀光客最受歡迎熱門景點。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3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人文風情Culture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