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罕見鳥類

罕見迷鳥桑鳲不治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5月 12日, 00:38

罕見迷鳥桑鳲不治
圖檔
●傷鳥桑鳲雖經人救起,可惜仍告不治。(陳麗雯提供)

 (記者蘇文章報導)吉貝國小教師陳麗雯日前拾獲稀有迷鳥桑鳲,可惜傷鳥還來不及送往馬公即告不治。
 桑鳲學名Eophona personata,雖非保育類物種,但數量稀少,主要以植物種籽為食,或捕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巢築於大樹上,為深杯形,以竹葉、軟草、蛛網等為材,雌鳥頭部為灰褐色;雄鳥頭部為帶金屬光澤之藍黑色。在台灣出現頻率不規則,澎湖歷年發現次數也不多。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黑面琵鷺 東方白鸛及白琵鷺 山水濕地現蹤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1月 1日, 15:02

黑面琵鷺 東方白鸛及白琵鷺 山水濕地現蹤
圖檔
 (記者蘇文章報導)好消息!屬瀕危動物的黑面琵鷺、東方白鸛及重要保育類動物白琵鷺,近日現身山水濕地,吸引愛鳥者搶拍珍貴身影,也為濕地保育有成留下見證。
 有民眾前日在山水濕地散步時,發現濕地上出現罕見的鳥類蹤影,全數達到10隻,正悠哉覓食中,外觀像似鷺科,但一時無法分辨鳥種,於是通報澎湖縣野鳥學會勘查。
 野鳥學會調查組組長鄭謙遜昨日下午現場察看後,確認發現的鳥種為黑面琵鷺5隻、白琵鷺4隻及1隻東方白鸛,均為澎湖罕見鳥種,且同時於濕地上嬉戲、覓食。
 鄭謙遜表示,若以澎湖能見機率來排序,東方白鸛最為罕見,除1994年曾在馬公機場有過一次發現紀錄外,已經十多年不曾再見,白琵鷺曾於今年春天發現過一次,但在這一次之前,也已經十多年不曾見過。
 黑面琵鷺雖然發現紀錄較多,但也不是年年可見,平均約每間隔一年才出現澎湖。若以台灣整體數量來看,黑面琵鷺數量較多,每年來台灣渡冬的總數不及兩千隻,白琵鷺次之,東方白鸛更罕見。
 鄭謙遜說,三種屬於珍貴保育類的不同鳥類通常在秋冬時節,從寒冷地區非至台灣渡冬,會同時聚集在山水濕地,機率更小,十分難得,對愛鳥人士來說,能親眼看看罕見鳥類出現,令人振奮。
 不過鳥會也呼籲,珍貴候鳥選擇來澎湖渡冬,機會難得,民眾可以就近欣賞,但必須保持安靜及遠觀,不要驚擾候鳥,讓候鳥願意再來,大家才有機會目睹罕見鳥類蹤跡。
 黑面琵鷺、東方白鸛及白琵鷺喜歡在泥濘水塘、湖泊或泥灘等生境中活動,而被發現蹤影的山水濕地屬海岸自然濕地及人為濕地,縣政府目前正進行濕地公園打造工程。
 山水濕地全區可分人造濕地、紅樹林濕地、沙灘海岸濕地三區,特別是海堤外保留沼澤濕地面貌,育有海茄苳、欖李等紅樹林,為鳥類與各種生物棲息處所,也因為具生命力,方才成為候鳥棲息處所。

廣角鏡/飛累了 保育鳥覓食 【聯合報╱文/許玉娟】
圖檔
東方白鸛、黑面琵鷺和白琵鷺三種保育鳥種同在一起的畫面全台少有,昨天馬公市山水濕地拍下珍貴照片的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很雀躍,他研判可能是飛累了,剛好有濕地就下來覓食,因附近干擾多、食物有限,牠們很快就不見了。

山水濕地珍禽現蹤 保育有成
陳海山:公部門與民間連手打造鳥類天堂的最佳範例
〔記者張致和專題報導〕澎南山水濕地飛來嬌客,列為世界級保育鳥類的黑面琵鷺、白琵鷺及罕見的東方白鸛現蹤,在澎湖野鳥學會引起極大關注,而消息曝光後,高興的不僅是鳥會成員,山水社區在地最資深的縣議員陳海山更是難掩興奮,他說他在議會曾為山水濕地的保育多次據理力爭,也幸好縣府團隊支持,前後耗資近三千萬元,移除該濕地內的建築事業廢棄物、復育紅樹林,才逐漸恢復濕地舊觀,如今珍禽現蹤,悠哉覓食棲息,證實濕地保育終於有成,這是縣府傾聽民意與民間連手打造鳥類天堂的最佳範例。
陳海山指出,山水濕地本來就是天然濕地,原始面積有5公頃餘,後來因為興建山水沙灘的海堤,從濕地中間穿過,道致濕地內外不能相通,在內側的珍貴紅樹林更因為沒有海水潮汐滋潤而全數枯死,紅樹林內伴生的各式生物種也因而滅絕,最後濕地成為建築事業廢棄物的棄置點,更讓濕地萬劫不復,面積僅剩下原來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儘管如此,靠近海灘堤外的小濕地仍然生機盎然,也有常見的留鳥白鷺鷥、夜鷺等群聚覓食,只是從來不曾有珍禽類現蹤。
又說,大約93年底,當台灣社會開始針對濕地的保存與經濟開發孰輕孰重展開論戰的時候,他從中了解濕地在生態環境的保育與自然調節,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澎湖一向以來就沒有工業開發的衝突問題,濕地的保存沒有台灣那麼複雜,於是他向縣府提出建議,要求縣府針對縣內既有的濕地展開調查,並著手進行濕地保存計畫,而縣府也立即回應,列出縣內大重要濕地,包括面積最大的湖西青螺濕地、澎南山水濕地及菜園濕地等處,而青螺濕地由農漁局進行規劃保護,而當時狀況最遭的山水濕地則由建設處爭取海岸復育計畫經費進行濕地保護,前期耗資一千餘萬元,今年才終於見到保育的成果。
建設處長葉國清表示,山水濕地保護的重要步驟是先從內濕地的整地開始,先是不斷移除建築事業廢棄物後,再開始復植紅樹林,隨後與水利署會商降低海堤部份高度,讓潮汐自然的從外濕地漫溢至內濕地,而後在濕地間挖掘仔魚槽,讓海內仔魚可以至濕地棲息,由於仔魚的流入,讓食物鏈的基礎生態日漸豐富,也逐漸吸引鳥類覓食,有時在春夏季節的黃昏時刻,就可以發現各類鳥類及昆蟲等豐富生態樣貎。
又說,目前鄰近濕地的國有地,刻由工務局進行污水處理廠設置工程,耗資也是一千餘萬元,而建設處則進行濕地的自然調查,將生物類及植栽詳細記錄,可望在兩年內建置完成生態資料庫,做為往後發展為濕地生態教室的資料庫,另外,生態群相的日漸豐富,為容納更多的生物種,外濕地的面積將繼續擴大,而從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廢水,為增加曝氣率,該處還將設置風車式的抽水機,將污水利用風能抽至高處,再如瀑布般的流入濕地,曝氣率增加,涵氧量就會提高,濕地的生機更盎然。
陳海山強調,山水濕地的保育有成,證實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縣府團隊能將人為破壞跡近瀕死的山水濕地一步一步的起死回生,讓濕地生態重現往日榮貎,更是值得嘉獎,這是縣府與民間共同連手打造鳥類天堂的最佳範例。

圖檔
據本(100)年11月初民眾於山水濕地發現黑面琵鷺等鳥類後,山水濕地於近日擁現觀鳥人潮,本月5、6日兩日遇逢週六、日時,甚至攜家帶眷來此地觀賞難得一見的黑面琵鷺。據本縣野鳥學會調查組組長鄭謙遜老師指出,此地除4隻黑面琵鷺、5隻白琵鷺、1隻東方白鸛和白鷺鷥等外,6日又多出現1隻黑面琵鷺和1隻保育類野生動物水雉,在澎湖地區實難得一見的鳥況。
近日幾乎天天至山水濕地報到之野鳥學會周麗沼老師更表示,在台南地區之七股濕地黑面琵鷺保護區,鏡頭距離3、4百公尺遠,600、700倍之望遠鏡拉近鏡頭看,只看到鳥兒一丁點,如今在山水濕地距離賞鳥牆不到百公尺的距離即可賞黑面琵鷺、東方白鸛等瀕臨絶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白琵鷺,且近日又發現同是保育類鳥類水雉,看來此山水濕地在賞鳥界及攝影界不紅都難。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生態保育科陳金龍科長更利用本週六、日之早上及下午時間至山水地區解說,並勸導避免有人類太靠近鳥類或喧嘩,干擾鳥類之行為發生,所幸來賞鳥之人皆無上述情形。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呼籲,前來於此地區賞鳥,悄悄的來,靜靜的走,帶走自然美景與回憶,讓天之驕客能駐足較久的時間,也期盼來年再見,不要驚擾它們,讓它們也留下美麗的足跡。

山水濕地 珍禽驚艷 鄉親飽眼福


水雉現蹤黑面琵鷺再增 週末賞鳥人潮現

(記者蔡若瑟報導)繼黑面琵鷺等「嬌客」造訪後, 同屬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水雉,也現蹤山水濕地,不但豐富該地鳥況的多樣性,更令愛鳥人士雀躍不已。縣府農漁局呼籲賞鳥的鄉親不要驚擾牠們,悄悄的來,靜靜的走,讓這些珍禽能駐足較久的時間,甚至吸引牠們來年再見。
水雉是繼本月初民眾於山水濕地發現黑面琵鷺等鳥類後,再次發現的另一保育類珍禽。縣野鳥學會調查組組長鄭謙遜老師指出,目前飛臨山水濕地的候鳥,除4隻黑面琵鷺、5隻白琵鷺、1隻東方白鸛等瀕臨絶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和白鷺鷥等外,週日又多了1隻黑面琵鷺和1隻水雉,為澎湖地區呈現難得一見的鳥況。
許多愛鳥人士獲悉後,紛紛利用週六及週日假期,攜家帶眷一睹黑面琵鷺等在澎湖難得一見珍禽的嬌容,沒想到週日卻意外「邂逅」水雉,讓鳥友們興奮莫名。
農漁局生態保育科長陳金龍,為避免賞鳥民眾類太靠近鳥類或喧嘩,嚇走這些嬌客,利用週六早上及週日下午至山水地區解說,並勸導避免有干擾鳥類棲息的情事發生,所幸賞鳥人士均悄悄的來,靜靜的走,只帶走自然美景與回憶,不曾驚擾牠們。
連日來幾乎天天到山水濕地報到的野鳥學會老師周麗沼表示,在台南地區的七股濕地黑面琵鷺保護區,賞鳥時鏡頭距離3、4百公尺遠,用600、700倍的望遠鏡拉近鏡頭看,也只看到一丁點兒鳥蹤,但在山水濕地卻可近距離賞鳥,距賞鳥牆不到百公尺遠即可目睹黑面琵鷺、白琵鷺及東方白鸛等瀕絶保育鳥類,近日又發現水雉,看來此山水濕地在賞鳥界及攝影界不紅都難。

水雉小檔案:
台灣水雉科的鳥類僅有1屬1種,即雉尾水雉,學名為Hydrophasianus chirurgus,英文名稱為Pheasant- tailed Jacana,字意為如同雉雞般擁有長尾羽的水雉科鳥類,又稱長尾水雉。1865年,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在高雄發現水雉,從此水雉正式列入台灣鳥類記錄。而在台灣所見到的水雉,是全世界八種水雉中唯一具有繁殖羽(夏羽)與非繁殖羽(冬羽)不同形態,以及定期遷移的習性。當年在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屏東、台東等地,均可見其蹤影。但由於土地的開發和環境的破壞,目前僅能在台南八掌溪至曾文溪兩溪間平原區域的菱角田中發現。農委會於民國78年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
由於水雉喜愛活動在有浮葉植物的水澤地區,因而有「葉行者」的稱號。在台灣,水雉常棲息在菱角田間,也有人稱之為「菱角鳥」。牠的體態優雅,尤其繁殖季時羽色亮麗,長長的尾羽在水面行走或飛翔時飄逸美麗,因而也有「凌波仙子」的美稱。民國86年被選為台南縣縣鳥。

青螺濕地也發現黑面琵鷺蹤影
圖檔
△繼日前於山水濕地發現黑面琵鷺蹤影後,資深鳥友林長興昨在青螺濕地又發現3隻黑面琵鷺,由於黑面琵鷺甚少於青螺濕地出現,澎湖縣野鳥學會常年觀測下來也僅有發現過一次的紀錄。林長興研判,這3隻黑面琵鷺有可能與山水濕地發現的琵鷺為同一家族,因覓食緣故短暫飛往當地。(圖/文 蘇文章)

山水濕地棲息東方白鸛,請共同愛護牠
圖檔
去年11月初於山水里濕地發現黑面琵鷺及東方白鸛等鳥,吸引賞鳥及攝影人士前往欣賞拍照。沉寂乙段時日後,今年2月初,又有民眾再度發現東方白鸛還滯留在濕地,並熱心知會縣府保育單位前往關心。
東方白鸛又名日本白鸛,喜於空曠草地上活動,通常於春天過境時,單獨出現於沼澤、濕地地帶。本種族群量稀少,因喜於草地上活動,容易為人發現而遭獵捕,目前已列為瀕臨絶種野生動物物種。有民眾非常熱愛東方白鸛,耽心節慶燃放鞭炮煙火驚擾該鳥,特別請山水里陳長久里長先知會里民特別注意燃放鞭炮避免驚擾,保育單位更派員前往該濕地視察該鳥,甚至在週六、日在觀鳥平台上宣導民眾保育的觀念,同時特籲請民眾於此地觀鳥時,悄悄地來,靜靜地走,勿驚擾該鳥。
經近日回報,東方白鸛在元宵節過後,仍然在濕地棲息,特別再請民眾共同愛護牠,讓難得一見珍稀鳥類每年都固定拜訪山水濕地,成為常客,也是山水濕地保育的一大成就。

菜園濕地再見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

縣府籲請各界惜護年年來訪的珍客
圖檔
  去年山水濕地發現黑面琵鷺後,日前在菜園濕地又發現牠們的行蹤,再度引起賞鳥及攝影人士之關心,並要求縣府對此保育類物種務必要關懷及愛惜,使澎湖縣能每年固定受到牠們的拜訪,成為常客。
 去年山水濕地發現黑面琵鷺後,今年在菜園濕地,澎湖縣野鳥學會趙守忠先生又發現2隻黑面琵鷺的行蹤,且與青足鷸在濕地悠閒、漫步、索食。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於濕地或海岸附近、沙洲等淺水地帶。近年因覓食棲地愈趨減少,故現於台南縣曾文溪口劃設黑面琵鷺保護區。
 本縣野鳥學會特別為此物種提出加強保育的訴求,希能年年見到牠們的行蹤,讓澎湖各濕地均能成為賞鳥及攝影人士最愛的保育示範區。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罕見藪鳥澎湖民宅現蹤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月 17日, 08:52

罕見藪鳥澎湖民宅現蹤
圖檔
●出現在某民宅的藪鳥。(鳥友林長興提供)

 (記者蘇文章報導)西衛某民宅從今年春季開始,在庭院發現一隻藪鳥,雖然藪鳥非保育類,但多生活在海拔1千公尺以上樹林,會在澎湖出現非常罕見。
 身形體色都非常優美的藪鳥今年4、5月時即出現在西衛某民宅,由於庭園環境優美,該鳥自春季後就一直未離開,棲息於庭園內的九重葛茂密枝葉中,颱風或風太大時還會躲到屋內中庭。
 屋主猜測,藪鳥會在他家庭院出現,可能是他飼養了一隻進口鳥,鳥聲引起其他鳥蒞臨。
 藪鳥大多分佈於海拔1千至兩千8百公尺的闊葉林底層,三、五成小群覓食。深綠的身軀上最特殊的就是嘴下方鮮黃色的斑點,常被笑稱為三八痣。生性活潑、機警,常跳躍於濃密灌木叢中,亦常出現於產業道路或小徑旁。營巢以草莖葉、竹葉或蘚苔為材,築杯形巢。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黑嘴端鳳頭燕鷗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9月 21日, 15:20

神話之鳥 澎湖現蹤

︻記者張小瑜報導︼名列鳥類紅皮書﹁極危﹂等級,全球數量目前少於五十隻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日前現踪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2000年夏天,調查人員意外於馬祖發現牠的身影。在此之前,牠整整消失在人類世界中60年之久,且一度被各國鳥會列為﹁絶種﹂,因為極為少見,因此被稱為﹁神話之鳥﹂。

黑嘴端鳳頭燕鷗常藏身於一大群的大鳳頭燕鷗裏,最明顯的差異在黃色鳥喙尖端呈黑色,而且體上顏色也較大鳳頭燕鷗淺。

台北市野鳥學會張瑞麟先生今︵2012︶年6月底,參與澎湖縣野鳥學會辦理的賞燕鷗活動,於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小白沙嶼 做離岸觀賞時,意外發現島上有1隻黑嘴端鳳頭燕鷗。本縣野鳥學會調查組組長鄭謙遜老師業於本年6及7月份於小白沙嶼 先後發現牠的踪影。

農漁局鄭明源局長表示: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於澎湖玄武岩現踪,是縣府自1992年劃設保育區,20年來生態保護的努力總算有成,燕鷗保育、保護工作總算有美好的結果。

而今年神話之鳥出現在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若明年牠還蒞臨該地的話,將是保育有成的最佳證明,而非曇花一現。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臺灣稀有候鳥-桑鳲 東沙現蹤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2月 15日, 17:37

臺灣稀有候鳥-桑鳲 東沙現蹤
圖檔
●東沙島北岸發現稀有冬鳥-桑鳲。

 (本報訊)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海管處)於東沙島北岸沙灘發現東沙鳥類新記錄種-桑鳲(讀音ㄕ);過去大多認為桑鳲渡冬僅南遷至對岸華南地區,而此次於東沙島發現,除了為東沙過境候鳥增添一筆新紀錄外,其背後所代表特殊的生態意義,更值得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處南中國海北端,距離高雄達450公里之遙,是我國第一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其中東沙島面積雖僅174公頃,但島中央環抱一片面積約64公頃的小潟湖,環境十分特殊,全區人為活動干擾少,並維持著自然原始的樣貌,成為南遷北往的各類候鳥極為重要的遷徙棲地。
 海管處為有效保護國家公園範圍內之生態棲地,除持續每月進行鳥類調查外,並規劃數條路線進行保育巡查,長期監測國家公園內生態與環境變化。11月28日在執行東沙島北岸保育巡查時,發現此未曾見過鳥種-桑鳲,為求審慎,請高雄鳥會協助比對、確認是東沙島新紀錄種,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再添一筆珍貴的生態紀錄。
 桑鳲為黃嘴雀屬,在台灣屬稀有冬季過境鳥,嘴粗大呈黃色,雌雄鳥皆同色,頭前半部黑色,背部灰色,翼羽與尾羽有藍色光澤,翼羽並帶有白斑,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朝鮮與日本;冬季至中國南方越冬,常於地面活動並以植物果實種籽嫩芽為食,亦偶食昆蟲。
 由於桑鳲生性十分害羞多疑,遇人接近或有聲響即飛離躲避,不易觀察拍攝,此次海管處東沙管理站同仁亦花費相當心力才拍攝到並得以確認紀錄,並將東沙島的鳥類紀錄增加至258種。
 海管處表示,東沙海陸域地理位置與環境資源皆十分珍貴特殊,鳥類更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很重要之生態資源與特色,未來海管處除持續進行鳥類觀測外,並將於明年進行鳥類普查與繫放計畫,以建立更完整的東沙鳥類生態資料庫。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歐亞鷽(灰腹灰雀)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2月 31日, 16:52

台灣新紀錄種鳥類─歐亞鷽(灰腹灰雀) 花嶼渡冬
圖檔
●歐亞鷽(灰腹灰雀)。

 (本報訊)中華鳥會於12月23日開會增訂之2013年台灣新紀錄種鳥類─歐亞鷽(灰腹灰雀),於同月18日於花嶼現蹤後,至今仍棲留於澎湖花嶼島上,似有渡冬之可能?
 發現者黃國揚主任表示,原先只以為是不曾在花嶼島上有渡冬記錄的桑鳲或小桑鳲的母鳥,想拍些做渡冬的紀錄影像!在18日那天下午1時23分拍下了第一張影像紀錄,經快速的審視了一下影像後─發現頭頂部全黑,嘴短而全黑(褐)的特徵,立即的判斷絕不是桑鳲或是小桑鳲,是不曾發現的新鳥種?當下又快速的按下快門進行連拍…。拍完後,立即翻閱相關的圖鑑資料鑑定鳥種,並填寫稀有鳥種紀錄表,圖文快速趕在中華鳥會鳥類紀錄委員會審查期限前,以電子郵件填報,而被列入於2013年台灣地區的新紀錄鳥種,亦為澎湖增添一筆新的鳥類紀錄。
 歐亞鷽,學名Pyrrhula pyrhula,英文俗名為Eurasian" Bullfinch,Eurasian是歐亞的意思。因台灣地區是首次發現,在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圖鑑中文的名稱原為灰腹灰雀,中文的俗名,中華鳥會考慮到牠與台灣的褐鷽、灰鷽同屬,外型也非常相似,為了與灰鷽(大陸稱灰頭灰雀)、褐鷽(大陸稱褐灰雀)中文俗名有一致性,中華鳥會紀錄委員會投票決定中文俗名為「歐亞鷽」。
 歐亞鷽(灰腹灰雀),體型約14.5公分,嘴厚而略帶 ,腰白,頂冠及眼冠黑色是最大的辨認特徵。分布範圍為歐亞大陸的溫帶區,族群狀況在中國亦屬罕見鳥種(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花嶼位於海峽中線,可說是佔了地利之便,大陸沿海的過境的鳥類,常可能會在風勢的助力,輕鬆的就飛臨花嶼。而依據黃主任的觀察,歐亞鷽(灰腹灰雀)在花嶼島上已棲留10餘天,照目前的情形,極有可能會在花嶼島上繼續待上一段時間甚或渡冬了。

歐亞鷽花嶼現蹤 愛鳥人士樂

︻記者黃政義報導︼台灣新紀錄種鳥類│歐亞鷽︵灰腹灰雀︶,經過花嶼國小黃國揚主任的長期觀察,確認歐亞鷽會在望安的花嶼島渡冬了!
中華鳥會於今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開會增訂的2013年台灣新紀錄種鳥類│歐亞鷽︵灰腹灰雀︶,於今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澎湖最西端的花嶼島上現蹤後,至今仍然棲留於花嶼島上,黃國揚主說:似有在島上渡冬的可能?
發現歐亞鷽的黃國揚主任表示:原先牠只以為是一支不曾在花嶼島上有渡冬記錄的桑鳲或小桑鳲的母鳥,想多拍些做渡冬的紀錄影像,在十二月十八日那天下午一時二十三分拍下了歐亞鷽第一張影像紀錄,經快速的審視了一下影像後,發現這隻鳥的頭頂部全黑,嘴短而全黑︵褐︶的特徵,立即判斷這絕不是桑鳲或是小桑鳲,是不曾發現的新鳥種!當下又快速的按下快門進行連拍!拍完後,立即翻閱相關的鳥類圖鑑資料來鑑定鳥種,並填寫稀有鳥種紀錄表,圖文快速的趕在十二月二十日呈送到中華鳥會鳥類紀錄委員會的審查期限前,並以電子郵件來填報,而被列入於2013年台灣地區的新紀錄鳥種,亦為澎湖增添一筆新的鳥類紀錄。
歐亞鷽,學名為:Pyrrhula pyrhula,英文俗名為:Eurasian" Bullfinch,Eurasian是歐亞的意思,因這是在台灣地區首次發現,在參考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圖鑑中文的名稱原為:灰腹灰雀︵中文的俗名︶,中華鳥會考慮到牠與台灣的褐鷽、灰鷽同屬,外型也非常相似,為了與灰鷽︵大陸稱為:灰頭灰雀︶、褐鷽︵大陸稱為:褐灰雀︶中文俗名有一致性,中華鳥會紀錄委員會投票決定中文俗名為:歐亞鷽。
歐亞鷽︵灰腹灰雀︶,體型長約十四.五公分,嘴厚而略帶鈎,腰白,頂冠及眼冠黑色是最大的辨認特徵;分佈範圍為歐亞大陸的溫帶區,族群狀況在中國亦屬罕見鳥種︵中國鳥類野外手冊︶。

黃國揚主任說:圖片在自然攝影中心發表後,據鳥友回應指出:灰腹灰雀是前陣子大陸沿海很紅過境鳥的其中一種,還在想著台灣會不會也來一隻,等到年底終於還是到了,更沒想到,牠就在花嶼出現了;花嶼位於海峽中線,可說是佔了地利之便,大陸沿海的過境鳥類,常可能會在風勢的助力,輕鬆的就飛臨花嶼;依據黃國揚主任的觀察,歐亞鷽︵灰腹灰雀︶很有可能是隨著一小群目前也仍停留在花嶼的桑鳲一起到花嶼來的,數量可能也不只有一隻?牠們在花嶼島上已棲留十餘天,照目前的情形,極有可能會在花嶼島上繼續待上一段時間甚至在花嶼島上渡冬了!

圖說:台灣新紀錄種鳥類│歐亞鷽︵灰腹灰雀︶在澎湖最西端的花嶼島現蹤,黃國揚主任紀錄在島上的覓食情形。︵黃國揚提供、黃政義翻攝︶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上一頁

回到 鳥類生態之美Bird Ecology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