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常見鳥類

常見鳥類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8年 5月 21日, 20:59

圖檔
澎湖縣鳥小雲雀
Pescadores Skylark
Alauda gulgula coelivox
17公分,為澎湖特有之地區亞種,羽色較臺灣小雲雀略顯黃褐,嘴則較厚而短。澎湖地區無論本島或無人島均可普遍發現。生活於草地、農墾地等空曠環境,春、夏季節為繁殖盛期,常見懸飛於空中鳴唱,歷久不輟,因此又有「半天鳥」之俗稱。


圖檔
白眉燕鷗
Bridled Tern
Sterna anaethetus
36公分,翼背灰褐色,腹面白色,頭頂至頸後黑色有顯著白眉線,嘴、腳黑色,尾有深叉 。群棲性,棲息活動於海中小島及其附近海域,常低飛貼近海面追逐魚群覓食。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每年約四月起即陸續飛抵貓嶼、雞善嶼等無人島進行繁殖。在貓嶼為族群次多之鳥種,繁殖盛期為六、七月間,巢多築於平坦岩地、草坡地或岩壁之凹穴中,每巢一卵,卵為乳白色,上佈棕色細斑,孵卵期約四至五週。白眉燕鷗在澎湖地區,除貓嶼、雞善嶼有成群棲息之外,在望安附近之頭巾嶼、南鐵砧嶼、草嶼、南塭以及北海之險礁、小白沙嶼、錠鉤嶼等無人小嶼,亦都有發現。


圖檔
玄燕鷗
Common Noddy
Anous stolidus
39公分,全身大致為巧克力褐色,頭頂灰白色,尾羽為楔形,分叉不深。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及小部份留鳥,主要分佈與繁殖均在貓嶼,為當地數量最多之優勢鳥種。由每年的三月份起,族群數量即陸續增加,至五、六月繁殖高峰期,族群常有三、四千隻以上,場面頗為壯觀。玄燕鷗多棲息於海崖岩壁上,會以少許枯草築巢,或直接產卵於陡峭岩壁的淺窪中,每巢一卵,卵呈乳白色,有棕色及灰色斑點,孵卵期約五至六週,育雛約六至七週。玄燕鷗白天大多在海上飛翔覓食,有時成群在水面漂浮,夜間亦有少部份仍在海面活動。為澎湖南海域中最多也最具代表性之鳥類,除貓嶼之外,附近之無人島亦可見其蹤影,但數量均較少。


圖檔
蒼燕鷗
Black-naped Tern
Sterna sumatrana
30公分,全身大致白色,眼有黑色過眼線,延伸至後頸部,嘴、腳黑色,尾羽長,有深叉。常見小群停棲於沙灘上休息,或是佇立在較高之岩壁岩礁上,候機衝入水面捕魚。根據澎湖南海附近漁民之說法,早期捕魚指標即以蒼燕鷗及白眉燕鷗捕食所在位置為準。繁殖季節為四至八月間,巢材簡單,每巢一至二個蛋,蛋鈍端有深褐色斑點,孵化期約在四週左右。蒼燕鷗主要棲息與繁殖地,原在北海之小白沙、險礁等小嶼,因人為之干擾,近來有逐漸轉移至東北海錠鉤嶼之趨勢。另在南海之貓嶼及望安附近各個無人島,以及七美嶼北岸等地,亦可見少數棲息與繁殖。


圖檔
紅燕鷗
Roseate Tern
Sterna dougallii
31公分,夏羽時紅腳、紅嘴(末端黑色),頭頂至頸後為黑色;冬羽時,腳黃褐色,嘴黑色,額頭為白色,尾長分叉深,停棲時尾羽超出翼尖甚多。為澎湖數量不多之夏候鳥,貓嶼、錠鉤嶼、險礁等地均有小族群棲息,繁殖於六至九月間,每巢一卵,卵為淡土色,尖端有深褐色斑點。

圖檔
圖檔
小燕鷗
Little Tern
Sterna albifrons
28公分,身體大致為灰與白,頭頂至頸後黑色,額白色。夏羽時,紅腳、黃嘴(末端黑);冬羽時,嘴、腳轉為暗褐色。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及魚塭、濕地等環境覓食,發現獵物後,常會在空中鼓翼滯留,瞄準目標後即俯衝入水捕食。四至七月為繁殖期,築巢於海岸沙礫地,每巢二至三卵,孵化期約三週。為澎湖各地普遍可見之夏候鳥,79年四、五月間曾在青螺、山水等地發現集體繁殖。
ref:趙守忠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hion/post ... 8434407394 , https://www.facebook.com/greenhion/post ... 8011074103

圖檔
白翅黑燕鷗
White-winged Black Tern
Sterna leucoptera
24公分,夏羽時,紅嘴、紅腳,身體由頭部延伸而下至胸、腹部皆為黑色,飛行時可見翼下面前半段亦為黑色;冬羽時,黑色皆消失,僅餘頭頂、後頸及耳斑(低過眼睛下方),可見暗灰色,嘴及腳分別轉為黑色、灰褐色。為澎湖稀少之春季過境鳥,記錄不多。


圖檔
黑腹燕鷗
Whiskered Tern
Sterna hybrida
25公分,夏羽時,嘴、腳鮮紅色,頭部為醒目之黑白對比,眼以上為黑色,眼以下為白色,身體大致為灰黑色;冬羽時,嘴、腳為暗色,身上之黑色、灰黑色大都消褪。為澎湖春季時尚屬易見之過境鳥,水庫、魚塭等地較易見到。


圖檔
燕鷗
Common Tern
Sterna hirundo
36公分,嘴黑色,腳暗褐色。夏羽時,頭部在眼以上部份為黑色,眼以下為白色,身體大致為灰白色;冬羽時,額為白色,喉以下至腹部亦為白色。為澎湖不普遍之過境鳥,春季時數量稍多。


圖檔
鳳頭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
Sterna bergii
45公分,大型之燕鷗,鮮黃色的大嘴為最佳的辨認標誌。頭部有黑色短羽冠,夏羽時,頭頂為黑色;冬羽時,頭頂為灰白間雜。飛行時拍翅動作不似其它小型燕鷗快速,常低空飛翔於海面搜尋獵物,發現目標後即直接俯衝入水捕食。為澎湖數量稀少之夏候鳥,多見於無人離島。


圖檔
黑脊鷗
Herring Gull
Larus argentatus
60公分,大型之海鷗,成鳥翼背面為藍灰色,翼尖黑色有白斑,嘴黃綠色,腳紅色,幼鳥身體為褐色(雜有斑點),尾部外緣有黑帶。為不常見之冬候鳥或過境鳥,海域較有機會見到。

探索燕鷗
每當候鳥遷徙季節時,澎湖群島成為台灣賞鳥者夏季觀賞燕鷗的天堂。夏季以燕鷗家族為最大,常見的種類有紅燕鷗、倉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與鳳頭燕鷗6種。澎湖縣政府於1919年公告縣內無人島、雞善嶼及錠鉤嶼為禁止登岸的玄武岩自然保留區,貓嶼為野鳥保護區。

圖檔

貓嶼
圖檔
貓嶼地形多懸崖峭壁,不易有外來侵襲,加上海域附近長年有浮游生物及其他充分的食物,根據記錄,棲息於貓嶼的鳥類多達69種,每年3月至9月為燕鷗繁殖季節,繁殖高峰時期,全島鳥類總數更可達上萬隻。這個燕鷗的重要棲息地,值得大家用心關懷與保護,別讓這樣珍貴的生態資產消失。

圖檔
小燕鷗
圖檔
學名:Sterna Albifrons

分類:鷗科

觀察月份:3-8月

特徵:身長約 28公分 ,身體大致為灰與白,頭頂至頸後黑色,額白色。夏羽時,紅腳、黃嘴(末端黑);冬羽時,嘴、腳轉為暗褐色。出現在海岸、海口、河口、沼澤魚塭地帶。



紅燕鷗
圖檔
學名:Strna dougallii

分類:鷗科

觀察月份:4-9月

特徵:身長約31公分,夏羽時紅腳、紅嘴(末端黑色),頭頂至頸後為黑色;冬羽時,腳黃褐色,嘴黑色,額頭為白色,尾長分叉深,停棲時尾羽超出翼尖甚多。為澎湖數量不多之夏候鳥,貓嶼、錠鉤嶼、險礁等地均有小族群棲息,繁殖於六至九月間,每巢一卵,卵為淡土色,尖端有深褐色斑點。為澎湖六種繁殖夏候鳥燕鷗之一,在國外屬於瀕臨絕種的鳥類,而在澎湖卻是數量頗多的夏候鳥,每年六、七月就會抵澎繁殖,每年紅燕鷗的數量約略估計有兩三千隻以上,以雞善嶼、后帝仔嶼、小白沙嶼為繁殖大本營。



蒼燕鷗
圖檔
學名:Sterna Sumatrana

分類:鷗科

觀察月份:4-10月

特徵:身長約30公分,翼長21~23公分。嘴腳皆黑色,嘴前端帶有黃色;尾長有深叉。頭至頸部、胸以下為白色;頭部從嘴基部到頭後部有一條黑紋,黑色過眼線向後延伸與頭後部之黑色塊相連;臉、體下與尾部皆為白色,背、翼為淡灰白色,有白色翼帶,初級飛羽的第一羽為灰色。是典型的海鳥,極少到內陸活動。以海中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區域之海島岩石峭壁或海岸之礁岩上。羽色潔白,生性羞怯,築巢地若受人為干擾,則放棄之。五月中旬,與其他種類燕鷗,到無人島上準備繁殖。雄鳥會以食物向雌鳥示好,證明自己是位捕魚高手、好父親,以求得雌鳥的青睞。配對後到生蛋期間,雄鳥必須看緊雌鳥,以免雌鳥有機會移情別戀。蒼燕鷗並不築巢,而是直接將蛋產在平緩或有凹陷的岩石或礁岩上。一窩可產2~3枚蛋,蛋具有保護色,通常生出第一個蛋以後,即開始孵蛋。孵蛋期間,親鳥會以小石頭堆在蛋的周圍,使其成為一個凹槽,以防蛋滾到巢外。



白眉燕鷗
圖檔
學名:Sterna anaethetus

分類:鷗科

觀察月份:4-9月

特徵:全長約36cm,翼展79cm。嘴、腳黑色;頭頂及過眼線黑色,眉線白色;背部大致暗灰褐色;喉至頸及腹下白色;飛行時,初、次級飛羽暗灰色;翼下覆羽及尾羽外側白色。幼鳥:體色大致似成鳥,但羽色較淡,背部羽毛後緣有淡色邊緣。白眉燕鷗為遠洋中的典型海鳥;因腳上有蹼,能在海面上浮游;以滑行水面或俯衝入海方式啄食海中之小魚、軟體動物等,有成群逐魚、捕魚之習性。繁殖期為5~6月,大多以枯草為材料,喜成群築巢於陡峭崖壁及其草地、岩縫岩堆下的遮蔭處或陡峭岩石平台上,通常每窩產1~3枚蛋。



玄燕鷗
圖檔
學名:Anous stolidus

分類:鷗科

觀察月份:3-10月

特徵:全身大致為巧克力褐色,頭頂灰白色,尾羽為楔形,分叉不深。 為澎湖地區之夏候鳥及小部份留鳥,主要分佈與繁殖均在貓嶼,為當地數量最多之優勢鳥種。每年3月起,族群數量即陸續增加,至5、6月繁殖高峰期,族群常有三、四千隻以上,場面頗為壯觀。棲息於海崖岩壁上,會以少許枯草築巢,或直接產卵於陡峭岩壁的淺窪中,每巢一卵,卵呈乳白色,有棕色及灰色斑點,孵卵期約五至六週,育雛約六至七週。

首揭秘!「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之遷徒路徑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208914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栗鳶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2月 4日, 16:13

罕見栗鳶現身菊苑 惜已暴斃

圖檔
●薛國淩到菊苑賞鳥發現已死亡的稀有栗鳶。(薛國凌提供)

 (記者許玉娟報導)在宜蘭擔任教師的旅外鄉親薛國淩,大年初三返澎過年到菊苑賞鳥時,發現已死亡的稀有鳥種栗鳶,由於台灣實在太少有,故通知澎湖鳥會帶回並轉交農漁局,希望送科博館鑑定死因。
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組長鄭謙遜表示,栗鳶(Milvus indus)屬鷲鷹科,特徵為嘴爪彎曲銳利,以小型動物為食,生活區域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一帶,台灣不曾出現,加上全台也不過幾年前在墾丁才發現蹤跡,且當時還被懷疑可能是逸鳥,而這隻從被發現時,還只是腹部灰灰土土的亞成鳥,到現在已長成腹部為栗紅色的成鳥,在澎湖一待就是一年半,後來竟不明原因突然暴斃,讓人相當惋惜,希望能經過調查釐清死因。
根據了解,鷹科是一個成員非常複雜的科,一般鳥友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鵟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是飛行能力甚強的中大型日行性猛禽,善於利用上升氣流飛行,因此每日上午九時以後到下午三時之間是觀察鷹科猛禽最好的時間。以各種昆蟲、兩棲爬行類或鳥類為主食。
鷹科成員體型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兀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熊鷹;有的食魚,如魚鷹;有的食爬蟲,如大冠鷲;有的食昆蟲,如蜂鷹;國外還有些適應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



記者:許玉娟報導 / 2009/02/04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紅隼野放失敗 空軍基地弟兄通報救傷值嘉許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7日, 23:22

紅隼野放失敗 空軍基地弟兄通報救傷值嘉許

●保育類紅隼昨日野放沒有成功,只好帶回繼續醫治。(蘇文章攝)

 (記者蘇文章報導)縣府農漁局昨日下午在水土保持教室野放保育類動物紅隼,不過野放並未成功,該鳥體力疑似體力未完全恢復,無力振翅飛起,落地時翅膀又遭擦傷,農漁局只好再次帶回醫治,等恢復狀況良好時再行野放。
 昨日野放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紅隼,是今年2月25日由澎湖空軍基地馬公勤務隊官兵於基地掛網中發現,隨即通報農漁局接手處理,原本體弱且活動力不佳的紅隼,連日澎湖家畜疾病防治所照護及續養,活動力明顯好轉。
 不過昨日下午的野放卻沒能成功,紅隼疑因體力未完全恢復,出籠後無力振翅高飛,只能蜻蜓點水的跳躍,落地時還擦傷翅膀,農漁局保育課課長陳金龍看紅隼無法飛翔,只好和工作人員將鳥帶回,繼續由家畜疾病所醫治,等達到健康標準時再行野放。
 雖然野放沒有成功,陳金龍仍籲請民眾共同愛護野生動物,為自然生態保育立下典範,讓群眾能感受及欣賞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美麗景象,也特別感謝空軍基地馬公勤務隊官兵,通知該局前往進行保育類動物救傷,生態保育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縣民如有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可向該局或相關單位通報。

保育類紅隼野放飛不起 送回家畜疾病防治所治療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鳳頭燕鷗 近日在第三漁港內現蹤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9日, 03:33

鳳頭燕鷗 近日在第三漁港內現蹤
圖檔
●今年首批燕鷗鳳頭燕鷗,近日在第三
漁港內現蹤。(蘇文章攝)
 (記者蘇文章報導)今年首批燕鷗-鳳頭燕鷗,近日在第三漁港內現蹤。清晨時刻常可見到一、二十隻鳳頭燕鷗俯衝入水捕食的畫面,甚具觀賞價值。
 鳳頭燕歐有一個會豎羽冠的龐克頭,故以此為名。鳳頭燕歐體長四十五公分,為大型燕鷗,鮮黃色的大嘴為最佳的辨認標誌,是澎湖六種繁殖的夏候鳥燕鷗中體型最大的,在漁港碼頭可以零星的看到牠的覓食與飛翔。
 鳳頭燕鷗夏羽時,頭頂為黑色;冬羽時,頭頂為灰白間雜,飛行時拍翅動作不似其它小型燕鷗快速,常低空飛翔於海面搜尋獵物,發現目標後即直接俯衝入水捕食,停棲時,翼尖明顯比尾長。
 野鳥學會會員表示,鳳頭燕鷗以小型魚類為食。主要棲息於溫、熱帶河口、沿岸或鹹水湖。六月上旬開始繁殖,性喜一個挨著一個,有規則地將蛋下在比較空曠的地面,似乎有集體繁殖的習性。通常一巢只生一個蛋,常築巢於海島的岩石峭壁上較空曠的地方,幼鳥由親鳥輪流餵食。喜好熱鬧及成群繁殖,但卻常為了保護自己的蛋及幼雛,而以嘴當武器,怒髮衝冠的與左鄰右舍打鬧不休。
 雖然鳳頭燕鷗不像黑嘴端鳳頭燕鷗一樣稀少到被稱為「神話之鳥」,但去年八月起農委會已正式公告將鳳頭燕鷗提升為保育類鳥類之第二類,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鳳頭燕鷗今年算是最早來澎的夏候鳥,繁殖棲地北海為保留區的雞善嶼,南海以南鐵砧為主,去年貓嶼也有繁殖記錄。民眾若想要欣賞,因為不久後,鳳頭燕鷗就會慢慢移到繁殖棲地,近期沒欣賞到的可以參加鳥會七、八月舉辦的賞燕鷗活動。



同一隻小鳳頭燕鷗 3度到澎湖【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2012.05.09 02:54 pm
圖檔
鄭謙遜連續三年都拍到一隻小鳳頭燕鷗混在一大群鳳頭燕鷗中,懷疑應該是「族群錯亂」所致。
圖/鄭謙遜提供


台灣過去從未有發現紀錄的小鳳頭燕鷗,第三度在澎湖現蹤,澎湖縣野鳥學會調查研究組長鄭謙遜說,他連續三年拍到的應該都是同一隻,比較有趣的是,牠混在一大群鳳頭燕鷗中,自以為和牠們長得一樣,但其他鳥根本不把牠當同類,因此不願和牠交配。

鄭謙遜前年在澎湖北海活龍灘調查鳥況,發現一隻小鳳頭燕鷗混在一大群鳳頭燕鷗裡,用相機拍下照片,「這是台灣第一筆小鳳頭燕鷗影像紀錄」,也是台灣第577號新鳥種、澎湖第340號新紀錄種。

他提到,這隻小鳳頭燕鷗2年來跟著鳳頭燕鷗到雞善嶼、小白沙嶼繁殖,眼睜睜看著牠們「雙雙對對」、「你儂我儂」,只能在一旁叫著,不然就是走來走去。不過,鴨科類野外雜交例子很多,像烏頭翁、白頭翁,台灣也發現很多筆雜交紀錄,所以如有鳳頭燕鷗一時找不到對象,小鳳頭燕鷗就有機會了!

鄭謙遜說,小鳳頭燕鷗體長約40公分,身型比鳳頭燕鷗小,體背、雙翅色澤較淡,嘴色偏橘黃,頭頂黑冠與嘴基相連,停棲時,翼尖明顯比尾巴長,冬羽時期額頭全為白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南太平洋,太平洋赤道以北幾乎沒有紀錄,中國大陸福建去年只發現一筆。

他原以為這隻小鳳頭燕鷗是迷鳥,但今年又出現在鳳頭燕鷗群裡,根據觀察的結果,應該是「族群錯亂」所致。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嵵裡國小學生 救赤腹鷹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5月 13日, 17:21

嵵裡國小學生 救赤腹鷹
圖檔
△馬公市嵵裡國小學生日前於校內發現幼小鷹類受傷且無法飛行,隨即通報老師並攜至佑青動物醫院,然後轉交家畜疾病防治所處理,經鑑定此鳥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赤腹鷹,為亞成鳥,尚未滿週歳,因腰部受傷無法飛行,家畜疾病防治所將收容照顧至健康恢復再擇期野放。(圖/文 蘇文章)

保育幼赤腹鷹 農漁局收容
︻記者莊惠惠報導︼馬公市時裡國小學生,日前於校內發現乙隻幼小鷹類受傷且無法飛行,隨即通報老師並攜至佑青動物醫院,然後轉交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處理。因該鳥於每年此時季會過境台灣赴南洋各地渡冬,概因過境時受傷所致,且必須進行後續照護收容等工作。
澎湖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郭仁政表示,該隻赤腹鷹經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為亞成鳥,尚未滿週歳,係因腰脊受傷,將先吃藥改善神精發炎,並以維他命B、B1復原,在評估野致亦收容。
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很感謝時裡國小的師生之通報,生態保育工作需要大家的支持,也呼籲縣民如有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可向該局或相關單位通報。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文澳國小學生發現八色鳥 昨順利野放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6月 3日, 08:39

文澳國小學生發現八色鳥 昨順利野放

圖檔
●經文澳國小學生發現的八色鳥昨日下午順利野放。(蘇文章攝)

 (記者蘇文章報導)文澳國小學生昨日上午在校園內發現保育類野生動物八色鳥(二級珍貴稀有),隨即交由老師通報農漁局收容,由於八色鳥無明顯外傷,在確認該鳥健康狀態後,農漁局下午立即進行野放。

 依農漁局紀錄,八色鳥曾於民國85年馬公國小及94年興仁國小有救傷紀錄,如今又再發現,証明國小學童已經能夠愛護動物,對於鳥類救傷有正確觀念,值得鼓勵與嘉許。

 八色鳥名字的由來,是因牠的羽毛有八個顏色,分別為綠色、藍色、黃色、栗褐色、乳黃色、紅色、黑色、和白色,族群量稀少,且羽色豔麗,常遭人類獵捕而被販售飼養當寵物,為名列亞洲鳥類紅皮書瀕臨絕種的生物,也是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八色鳥列為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可愛高蹺鴴 家畜防治所治癒腳傷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9月 12日, 00:06

可愛高蹺鴴 家畜防治所治癒腳傷 2009.9.10.
圖檔
●高蹺鴴。
 (記者顏博瑋報導)上個月正當台灣本島大家正忙於水災風災復建之時,家畜疾病防治所則接到好心民眾後送來一隻受傷幼鳥,經過半個月的細心照料和治療,這隻可愛的高腳鴴幼鶵,恢復情況良好,傷口癒合大半,活力已近完全恢復並且活潑好動,經常偷跑出籠外悠閒散步,偶而還展翅練習飛行,一聽有人走動的聲響,則啾啾鳴叫,好像要找人陪伴,讓人看了愛憐不已。
 風災剛過,難免有不少野生鳥類和鳥巢受到強風侵襲,本縣民眾許世勳先生在尖山海邊,發現這隻幼鳥無法飛行,困在原地已有二天,因為擔心被野狗傷害乃伸出援手,細心的將她救起,帶到防治所由專業人員接手治療照顧。初到所裏治療時,幼鳥甚為虛弱無法站立,經提供清淨飲水、保溫等基本照料後,幼鶵漸漸有了精神,再經過獸醫師的仔細診察,發現她的左腳上有明顯的外傷,腿骨也發炎腫脹,於是加以傷口消毒護理,並且給予一些抗感染的藥物服用,經過數日傷口好了許多,精神體力已逐漸恢復,與初來時要辛苦的到海邊抓小螃蟹餵食,來激起她的食慾相比,現在食量一天天的增加,一天可以吃下100條以上的小蟲,真是「黃口無飽期」。 
 高腳鴴,又稱「高蹺鴴」有著一雙如踩高蹺的長腳,雙腳還呈紅色,步行姿態悠雅,有人就戲稱牠是「穿著紅色絲襪的鳥」,另外的稱號有「紅腳鳥」、「高腳鳥」。在台灣西部沿岸是常見的候鳥,近來也有些發現留下來成為留鳥,淡水關渡、大肚溪口、台南沿海溼地都有她的足跡。休息時的高蹺鴴,有時縮起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立,靜止不動,有時連頭也縮在翅膀中,當牠覺得周遭環境非常安全時,甚至會蹲坐下來。在所裏休養的高腳鴴幼鳥,就會蹲坐下來休息,可見她已對救護的人類充滿信賴;在討論台灣山林保育被破壞的時候,對於動物生態保育觀念在本縣耕耘深植逐漸有成,也是值得欣慰的事。

高腳鴴幼鳥腳傷 漸入佳境擇日野放
︻記者莊惠惠報導︼一隻經過家畜疾病防治所半個多月來細心照料和治療,這隻可愛的高腳鴴幼鶵,恢復情況良好,傷口癒合大半,活力已近完全恢復並且活潑好動,經常偷跑出籠外悠閒散步,偶而還展翅練習飛行,一聽有人走動的聲響,則啾啾鳴叫,將擇日野放。

民眾許世勳先生日前在尖山海邊,發現這隻幼鳥無法飛行,困在原地已有二天,因為擔心被野狗傷害乃伸出援手,細心的將救起,帶到防治所由專業人員接手治療照顧。初到所裏治療時,幼鳥甚為虛弱無法站立,經提供清淨飲水、保溫等基本照料後,幼鶵漸漸有了精神,再經過獸醫師的仔細診察,發現她的左腳上有明顯的外傷,腿骨也發炎腫脹,於是加以傷口消毒護理,並且給予一些抗感染的藥物服用,經過數日傷口好了許多,精神體力已逐漸恢復,現在食量一天天的增加,一天可以吃下100條以上的小蟲。

高腳鴴,又稱﹁高蹺鴴﹂有著一雙如踩高蹺的長腳,雙腳還呈紅色,步行姿態悠雅,有人就戲稱牠是﹁穿著紅色絲襪的鳥﹂,另外的稱號有﹁紅腳鳥﹂、﹁高腳鳥﹂。在台灣西部沿岸是常見的候鳥,近來也有些發現留下來成為留鳥,淡水關渡、大肚溪口、台南沿海溼地都有她的足跡。休息時的高蹺鴴,有時縮起一隻腳,只用一隻腳站立,靜止不動,有時連頭也縮在翅膀中,當牠覺得周遭環境非常安全時,甚至會蹲坐下來。

在討論台灣山林保育被破壞的時候,對於動物生態保育觀念在本縣耕耘深植逐漸有成,也是值得欣慰的事。

受傷高腳鴴恢復情況良好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09/0916/受傷高腳恢復情況良好.wmv
新聞畫面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09/0916/受傷高腳恢復情況良好.jpg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民眾官兵發現夜鷺池鷺暨長耳鴞各乙隻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27日, 08:37

民眾官兵發現夜鷺池鷺暨長耳鴞各乙隻 2009.11.25.
圖檔
△前日上午東衛派出所通報有鳥類受傷,經檢視為夜鷺乙隻,係民眾於東衛水庫旁拾獲。下午馬公市山水里陳先生於自家中發現野鳥乙隻,經檢視該鳥係為池鷺。於傍晚時分,澎湖空軍基地馬公勤務隊官兵發現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長耳鴞乙隻,隨即通報本局並帶回處理。值得一提的是該長耳鴞,在93年3月拾獲乙隻及去年3、4月該空軍官兵曾於掛網中各發現乙隻,而通報本局。 
 一日有三隻鳥類係為民眾、官兵分別發現而通報本局,顯見本縣民眾已知悉愛護野生動物,此為自然生態保育立下典範。也籲請縣民如有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可向該局或相關單位通報(圖/文 陳正宏)。

3稀有夜鷺、池鷺及保育長耳鴞澎湖現縱
︻記者莊惠惠報導︼在澎湖出現數量少的池鷺等三鳥,前︵廿五︶日紛於東衛、山水及空軍三處被發現,幸有民眾及官兵的通報,讓這三隻受傷稀有珍貴保育鳥得以重生。

農漁局課長陳金龍表示,25日上午東衛派出所通報有鳥類受傷,經檢視為夜鷺,係民眾於東衛水庫旁拾獲。下午馬公市山水里陳先生也於自家中發現野鳥,經檢視該鳥係為池鷺。傍晚時分,澎湖空軍基地馬公勤務隊官兵也發現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長耳鴞乙隻,隨即通報農漁局並帶回處理。這三隻鳥類經過一晚的進食與觀察,長耳鴞恢復體力,將於近日野放。

致於夜鷺因尚未恢復健康,乃需人員協助進食及觀察,而池鷺健康也在恢復當中。

據了解,長耳鴞,在93年3月拾獲乙隻及去︵97︶年3、4月該空軍官兵曾於掛網中各發現乙隻,而通報農漁局。

農漁局對於一日有三隻鳥類係為民眾、官兵分別發現而通報,顯見本縣民眾已知悉愛護野生動物,此為自然生態保育立下典範。也籲請縣民如有發現受傷的野生動物時,可向該局或相關單位通報。

耳鴞:為寒溫帶地區森林夜行性鳥類,深夜才出來活動;習慣於沿著林緣獵取小型哺乳類及鳥類為食。

夜鷺:顧名思義是晝伏夜出的夜行性水鳥。除了繁殖期以外,白天大抵休憩於密林裡或白鷺鷥穴,夜間飛往水田、河邊、溪畔或養魚池等地捕食魚類、貝類、青蛙或昆蟲等。

池鷺:系典型涉禽,喜活動於沼澤、稻田、魚塘、湖泊河流的淺水處,在水中趟水行走覓食,棲息於竹林、樹林的枝幹中,有時三五隻小群活動。

野放長耳鴞體力未恢復防治所帶回

新聞畫面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07/野放長耳鴞體力未恢復防治所帶回.wmv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07/野放長耳鴞體力未恢復防治所帶回.jpg


保育鳥類落難本縣近日增多

新聞畫面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1/1127/保育鳥類落難本縣近日增多.wmv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1/1127/保育鳥類落難本縣近日增多.jpg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流落吉貝鳥嶼知更鳥 今不復見 村人懷疑和氣侯有關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月 8日, 17:00

流落吉貝鳥嶼知更鳥 今不復見 村人懷疑和氣侯有關

 (記者宋國正報導)流落在吉貝、鳥嶼兩島已有相當長時間的知更鳥,今年在島上很少現踪,由於該鳥習慣從一更叫到五更,村人相當喜愛,今年卻失去踪影,當地耆老懷疑應該和氣侯有關。
 移棲澎湖的候鳥,來自大陸北方,當北風降臨,氣候轉冷時,牠們就移至低緯度地區過冬,翌年春天再飛返原棲息地,牠們移棲路線,由我國東北,飛越渤海,沿東部海岸南下,經台灣海峽,大多留滯在澎湖過冬,但也有些遷棲海南島、越南、甚至婆羅洲。
 近年在白沙鄉的吉貝、鳥嶼兩個離島,村民經常發現樣子像白鴿,淡黃小嘴,渾身雪白羽毛,模樣十分可愛的鳥類,該鳥因習慣在一更到五更時間內鳴叫不停,識鳥村人確認是原名更推鳥的「知更鳥」流落離島地區。
 知更鳥,原名更推鳥,澎湖居民稱之為佳鳥;牠之名為知更鳥,是因為習慣從一更至五更一直鳴叫不停。該鳥不是澎湖特產,是泊來的洋鳥。相傳在清代光緒年間,有一艘英國商船航經澎湖「吉貝」海面時,遭遇颱風,不幸觸礁沈沒,船上的知更鳥一時迷失方向,四處亂飛,當飛越到吉貝島時,因精疲力竭而停了下來,從此該鳥即留在島上。
 根據資料顯示:自古以來澎湖島上即棲息許多鳥兒。據私立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早在民國七十一年調查時,已發現棲息在澎湖群島的鳥類,共有八十一種,本地鳥十三種、候鳥六十八種。本地鳥又分為海鳥和陸鳥,海鳥的種類有:短尾及黑腳信天翁、玄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黑鷹;陸鳥則包括:野鷗、斑頸鳩、紅鳩、百靈、綠綉眼、樹麻維、知更鳥。
 至於候鳥:有鷲、鷹、鷸、鶴等科,及蒼鷺、尖尾鴨、瑟嘴鴨、小水鴨、小桑鴨、紅隼、花雀等,這些鳥類在台灣本島也相當罕見。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寒地凍 海鷗群港區覓食引注目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2月 19日, 19:57

天寒地凍 海鷗群港區覓食引注目2010.2.18.
圖檔
△昨日堪稱是今年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雖值春節假期,許多民眾卻選擇在家避寒,不過,午後20多隻成群海鷗現身第一漁港,有的自在悠游,有些集體覓食,壯觀場面引來民眾駐足觀看,由於機會難逢,亦不乏攝影愛好者拿著相機仔細拍下一張張珍貴畫面。海鷗屬於中型至大型鳥類,外表為灰色或白色,通常其頭部或翅膀有著黑色的標記,有著矮腿、長喙及蹼。而大部份鷗,特別是鷗屬的物種為雜食動物,會食用有生命的食物或腐肉,包括蟹及小魚。除了三趾鷗外,鷗通常是沿海或內地的物種,極少數會冒險在大洋上生活。特別是大型鷗,是富於謀略及擁有高度智慧的鳥類,而部份物種如銀鷗更有著使用工具的習性,根據文獻記載,很多物種的鷗已學會與人類共存的方法,並能在人類居住的地方繁衍。(圖/文 許玉娟)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下一頁

回到 鳥類生態之美Bird Ecology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