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嘉鱲黃錫鯛魚

嘉鱲黃錫鯛魚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16日, 08:41

海洋復育 嘉鱲黃錫鯛魚苗 放流十萬尾

●水產種苗繁殖場昨放流魚苗合計10萬尾。(蘇文章攝)

 (記者蘇文章報導)為增加海域資源及提高漁民所得,澎湖水產種苗繁殖場昨日上午在繁殖場海上箱網育成區放流黃錫鯛魚苗3萬尾、嘉鱲魚苗7萬尾,希望這些魚苗能夠平安長大,最後成為漁民的收入來源。
 種苗繁殖場放流活動由農漁局鄭明源局長主持,放流的10萬尾魚苗,全為種苗繁殖場所繁殖,體型平均在5公分以上,存活率較高。鄭明源希望透過魚苗放流,藉以增加資源量,等魚苗平安長大,最後成為漁民收入來源。
 他另強調,海洋資源的保護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更需要民眾的配合,體型太小的魚苗請各位漁民、民眾高抬貴手不要捕捉。除了避免違反法令規定外,也為澎湖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盡一份心力。
 水產種苗繁殖場指出,黃錫鯛學名:Rhabdosargus sarba ,英名:Goldlined seabream ,一般俗名枋頭,體呈銀灰色,腹面顏色較淡,體側有許多淡青色縱帶,其數目和鱗列相當。為雜食性魚類,以船釣、拖釣等方式較常捕獲,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是目前澎湖箱網養殖重要的養殖對象魚種之一,亦是釣魚業者的最愛。
 嘉鱲魚學名:Pagrus major,俗名:加臘。體長橢圓形。全體淡紅色,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最大體長可達100公分。亦為高經濟價值主要漁獲對象。嘉鱲魚外觀美麗,大小適中,肉質鮮美而有彈性,自古有「皇帝魚」的稱號,可見他在漁民心目中的尊貴。

海洋資源復育農漁局魚苗放流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3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海洋保育 縣府學子合力放流魚苗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3月 18日, 09:37

    海洋保育 縣府學子合力放流魚苗
    ︻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近海魚類在人為的捕捉下,數量愈來愈少,為了永續利用海洋資源,昨︵十六︶日上午九時風櫃岸,由澎湖縣府主辦、風櫃國小承辦,由農漁局長鄭明源率隊與澎南四所國小展開一場放流魚苗的活動,二百餘人共同合力,放流一萬尾的嘉鱲魚苗。

    一萬尾的嘉鱲魚苗,小朋友們一桶一桶的拿在手上,走到海邊,小心翼翼的把魚苗向海中放流,看著魚兒游向海中,小朋友們大聲歡呼。小魚兒奮力往海中遊,但是有些魚苗被海浪沖上沙灘,小朋友們不忍心,細心的用手一隻隻捉起來,重新放入大海中,農漁局長鄭明源表示,藉由學子一起放流魚苗,讓他們從小小年紀,就體會海洋資源的保貴。

    承辦此次活動的風櫃國小校長說:﹁我們希望藉由這個活動提升學生的教育,希望將來小孩子們也能具有漁業資源保育觀念。﹂

    農漁局表示,此次放流的嘉鱲魚苗共有一萬尾,六至九公分,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二至六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

    澎湖近海的漁業資源愈來愈少,漁民們對這樣的活動,也非常支持在青灣北岸放流魚苗。希望魚苗順利存活,長大後再繁衍更多。

    農漁局長鄭明源說,這些嘉鱲魚苗,非常適合青灣北岸的環境,不久的將來,這裡的海洋資源會更豐富,也需要大家一起來復育,回家告訴家人等小魚都長大了再來補抓。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3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農漁局35000尾魚苗放流 復育海洋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3月 22日, 14:39

    農漁局35000尾魚苗放流 復育海洋
    ︻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為復育本縣日益減少的沿岸漁業資源及照顧地區漁民,昨日下午三時在白沙內海海域放流青嘴、嘉鱲魚苗3萬5千尾,期復育海洋,讓大家有魚吃、漁民有魚抓。

    此次放流數量計有體長達10公分以上之青嘴及魚苗1萬5,000尾、體長達6公分以上之嘉鱲魚苗2萬尾,預估成長2年可達成熟體型。農漁局將陸續再進行其他魚、介、貝類繁養殖及放流,藉以增裕海洋資源量,提高漁民收入。

    農漁局局長鄭明源呼籲海洋資源的保護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更需要民眾的配合,體型太小的貝苗與魚苗請各位漁民、民眾高抬貴手不要捕捉。

    白沙內海昨放流35000尾魚苗
    圖檔
    ●種苗繁殖場昨天放流3萬5千尾魚苗。(鄒秀成攝)

     (記者鄒秀成報導)面對本縣海洋資源日漸枯竭的窘境,以及彌補年初寒害所造成的海洋損害,縣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昨天下午在白沙內海放流3萬5千尾高經濟價值魚類青嘴和嘉鱲魚苗。預計2年後可長成成魚。
     由於過度捕撈,再加上氣候異常變遷,全球皆正面臨海洋資源嚴重枯竭的問題,過去出海滿載而歸的畫面幾乎只存在記憶中;最令澎湖人感受深刻的就是白腹鰆魚已不復見。除了海洋生物數量骤減之外,本縣漁民還要面對大陸漁船越界捕撈競爭的局面;再加上去年冬季又長又冷,年初造成大量魚群死亡,漁民為此叫苦連天。
     為復育海洋資源,縣府農漁局種苗繁殖場昨天下午在白沙內海海域實施魚苗放流。共施放體長達10公分以上的青嘴及魚苗1萬5千尾、體長6公分以上的嘉鱲魚苗2萬尾,預計2年後可長為成魚。農漁局強調,為了豐富海洋資源量並幫助漁民提高收入,近期將會陸續進行介、貝類的繁養殖和魚苗放流。同時呼籲,海洋資源維護固然是政府的責任,但也需要民眾共同努力配合,所以在海域捕撈或垂釣時,希望能將體型太小的魚苗和貝類放掉,不要再有「小尾魚比較好吃」的觀念。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3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農漁局嘉鱲魚苗放流3萬尾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4月 28日, 14:18

    農漁局嘉鱲魚苗放流3萬尾
    ︻記者鄭家瑜報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為復育本縣日益減少的沿岸漁業資源及照顧地區漁民,於昨︵27︶假馬公市重光海域放流嘉鱲魚苗3萬尾,期藉此復育海洋。

    昨日放流活動由農漁局長鄭明源及葉竹林議員共同主持,放流數量計有體長4至8公分以上之嘉鱲魚苗3萬尾,預估成長2年可達成熟體型。農漁局將陸續再進行其他魚、介、貝類繁養殖及放流,藉以增裕海洋資源量,提高漁民收入。

    農漁局鄭明源局長呼籲海洋資源的保護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更需要民眾的配合,體型太小的貝苗與魚苗請各位漁民、民眾高抬貴手不要捕捉。除了避免違反法令規定外,也為澎湖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盡一份心力。

    重光海域放流2萬5千尾嘉鱲魚苗
    圖檔
    ●縣府農漁局在馬公市重光海域放流嘉鱲魚苗2萬5千尾。
     (記者蔡若瑟報導)為增裕日益減少的沿岸漁業資源及提高漁民收入,縣府農漁局水產種苗繁殖場昨日下午在馬公市重光海域,放流屬高經濟魚種的嘉鱲魚苗2萬5千尾。農漁局長鄭明源呼籲漁民不要捕捉體型太小的魚、貝苗,讓海洋資源能永續利用。 
     放流活動於昨天下午3時,由農漁局長鄭明源及縣議員葉竹林共同主持。放流的嘉鱲魚苗體長約5到8公分,預估2年可達成熟體型。鄭明源表示,嘉鱲魚屬高經濟魚類,市價每公斤約350元至400元左右,肉質鮮美、細緻,也是高級生魚片的食用魚之一。
     鄭明源說明,嘉鱲魚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2-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
    嘉鱲魚體形呈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甚鈍、吻鈍、口略小、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對,兩側具臼齒2列、下頜齒約同於上頜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胸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色呈淡紅色,腹部為白色,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至成長會逐漸消失,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下尾鰭緣呈白色。 
     鄭明源表示,農漁局今年預計將陸續進行包括梭子魚、黃錫鯛、斑節蝦、九孔苗及鳳螺等魚、介、貝類繁養殖及放流約3百50萬尾,未來將增加至7百萬尾,以增裕海洋資源量。
     為照顧地區漁民,水產種苗繁殖場農也將培育青嘴種魚產卵供箱網養殖業者孵育放養。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3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海洋生物趣聞Marine Ecology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