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宗教與信仰

宗教與信仰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0月 6日, 03:13

宗教與信仰
人類除了物質生活之外,精神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面對浩瀚的宇宙,雖然人類在科學上一直不斷的突破,人類依然顯得渺小,許多的現象更非科學的研究所能解釋,不安與恐懼於焉產生。宗教信仰,就在安定人心,撫慰心靈。也有維持社會正義,勸善教化、約束行為的功能。(圖片說明:白坑玉聖殿的玉皇大帝)
圖檔

澎湖的居民大多於明末清初逃避戰亂,從福建金門等地渡海來澎。在依靠風帆的時代裡,橫渡台灣海峽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來到澎湖後,面對強烈的東北季風、貧脊的土地,居民們心中的依靠就在於神佛的保佑,藉以趨吉避凶。澎湖民間宗教信仰因此蓬勃發展。依據澎湖縣政府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底為止,澎湖寺廟教堂共有195座,其中屬於道教與民間信仰的寺廟有137座、佛教寺廟的有38座、基督宗教的有13座、天主教的有5座、一貫道有2座。

以民間信仰為例,澎湖傳統的聚落幾乎都以宮廟為中心設置五營,象徵該聚落受到廟宇主神及五營兵馬的保護。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公廟小法則要舉行「犒軍」的儀式,藉以酬謝這些勞苦功高的五營兵馬。

大體而言,澎湖居民對神明的信仰是十分虔誠的。望安鄉西吉村是澎湖地區偏遠的三級離島,在遷村之前,島上就有廟宇數座。分別為西吉宮(主神池府王爺)、西宮(主神為官人與黃大媽)與土地公廟。然而,西吉村因無良好的港口,生活條件不佳,1978年在縣政府的遷村計劃下,移居到中興國小東側的文林街。西吉村的居民也有在文林街另建西吉宮奉祀故鄉的神明。台南、高雄、屏東等地也都有澎湖移民所建立的澎湖廟。例如台南的崑明殿、開帝殿為湖西鄉鼎灣村人所建立的廟宇。屏東市的扶風殿、扶正殿與湖西鄉林投村的鳳凰殿有密切的關係。高雄的天軍殿為湖西鄉成功村天軍殿分香的廟宇,整個高雄地區由澎湖移民所建立的廟宇更高達50座以上,成為高雄地區寺廟文化上的一大特色。其次,澎湖從1851(咸豐元年)年已有鸞堂的活動,馬公的一新社則是清末台澎地區最早成立的鸞堂組織之一。澎湖民間信仰十分豐富,是研究民間宗教信仰最適當的地方之一。



圖檔
西吉村祭拜神明的簡陋石屋

圖檔
西吉村廢棄的土地公廟

圖檔
馬公案山北極殿的扶鸞儀式

圖檔
乩童是神明的代言人

圖檔
向神明祈求平安順利

圖檔
神人溝通的媒介-筊杯

圖檔
尖山顯濟殿的藥籤簿

圖檔
澎湖常見的烏頭道士

圖檔
白坑玉聖殿的玉皇大帝

圖檔
犒軍儀式所需的器具

圖檔
寺廟的碑文記載著寺廟的歷史

圖檔
西吉村民移居馬公建立的西吉宮

圖檔
澎湖常見的私人廟宇-五年千歲

圖檔
東衛的佛教山

圖檔
清代澎湖班兵建立的廟宇-提標館

圖檔
提標館的神明之一-齊天大聖

圖檔
媽宮的齋堂-澄源堂

圖檔
一貫道的廟宇-濟公廟

圖檔
馬公基督長老教會

圖檔
馬公天主堂

圖檔
屏東市的澎湖廟-扶風殿

圖檔
屏東市的澎湖廟扶正殿的神明

圖檔
台南市澎湖廟-崑明殿

圖檔
台南市澎湖廟-開帝殿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大義宮牌樓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天軍殿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文武城隍廟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北玄堂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玄溫宮

圖檔
高雄市澎湖廟-東安宮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道教與民間信仰的寺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30日, 11:08

道教與民間信仰的寺廟:

城隍信仰:
六月初六:﹁天貺日﹂,也是﹁天下大赦日﹂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佛教寺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30日, 11:08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基督宗教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30日, 11:09

基督宗教: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主教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30日, 11:10

天主教: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一貫道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1月 30日, 11:10

一貫道: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漁村信仰寄託 有些廟宇奉祀神尊亂象 信眾不在意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4月 16日, 09:02

漁村信仰寄託 有些廟宇奉祀神尊亂象 信眾不在意
 (記者宋國正報導)寺廟之多高居全省之冠的本縣,有一個令人難解的疑問,即是所謂「是該座廟宇」,而非「這尊神明」的現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據調查顯示,澎湖民風淳樸,民生克勤克儉,加以四面環海漁民甚多,常年與大海搏鬥,因此在一般人潛意識中,建廟信神是一種心靈寄託與精神慰藉,對於廟宇供奉神明的亂象,他們完全不加理會。
 澎湖居民的宗教信仰,大多由大陸移民祖傳而來,世世代代以信仰道教者居多,佛教次之,而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混為一體,如新居建醮、代人度死、超渡亡魂、主持葬儀、驅邪壓煞、祈福平安、以及中元普渡,莫不由道士主持,成了他們的專利,所以一百四十九座寺廟中,佛教寺廟僅佔二十八座,甚至供奉媽祖的天后宮,也屬道教寺廟,雖然澎湖的道教寺廟,居於絕大多數,但是如果深入觀察,可以發現有很多道教寺廟,不僅不排斥佛教與儒教,甚至把釋迦牟尼、至聖先師和某某真君並列供奉,達到一廟數神三教合一的境界,而眾神和諧相處也毫無紛爭,形成澎湖寺廟的一項特色。
 但澎湖寺廟還有一個令人不解的疑問,就是所謂「是這座廟,而不是這尊神」,譬如白沙鄉段頭村的鳳儀宮,顧名思義所供奉的應屬一位女神,但其中郤為蘇王爺,又如白沙鳥嶼村的福德宮,似乎是一座土地廟,其實供奉的是岳王爺,再如望安鄉西坪村的華娘廟,供奉的是一位武師,至於有姓名與無姓名的寺廟也不在少數,如湖西鄉隘門村三聖殿的金恩主、西嶼鄉內垵村相公廟的文桓公、馬公市案山里萬善廟的萬善爺、湖西鄉尖山村有應廟的有應公、西嶼鄉竹灣村大德廟的真君,以及望安鄉西坪村華娘廟的武師,上述寺廟雖經縣府清查登記,但對神明的事蹟都語焉不詳。又如西嶼鄉內垵村西側,與相公廟相距僅數十步有一座夫人媽廟,不在縣府登記之列,廟雖不大而香火異常鼎盛,據村人說它的歷史比相公廟還要遙遠,七十二年間又重修完成,其中供奉兩尊女神,村人稱為大夫人與二夫人。
 針對「該座廟,非該尊神」的現象,據當地信眾的說法是,澎湖民風淳樸、民性克勤克儉,加上四面環海漁民甚多,常年與大海搏鬥,而海上風浪險惡,因此在一般人潛意識中,信仰神明是一種心靈寄託與精神慰藉,才不管主祀何神。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許春夏榮膺道教會理事長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2月 27日, 16:36

許春夏榮膺道教會理事長
圖檔
●張檉、許春夏、高欽龍、羅弘鉦合影。(嚴光澎攝)

 (記者嚴光澎報導)澎湖縣道教會第九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於昨日上午舉行,由高欽龍副理事長主持,應邀參加貴賓有中華民國道教會張檉理事長、臺灣省道教會羅弘鉦秘書長、蘇文佐縣議員、本報許朝鑒董事長、社會處莊登泉課員等參與盛會,會中進行理監事改選,新任理事長由許春夏擔任。
 中華民國道教會張檉理事長致詞表示,期勉所有會員發揚道教精神,讓社會族群更和諧。
 臺灣省道教會羅弘鉦秘書長表示,道教千年傳承的正道精神與思想,廣為民間所認同、崇敬,期勉大家繼續發揚道教精神,讓社會更和諧。
 現場與會會員四十多人,會中討論,經會員討論均順利通過。
 許春夏新任理事長致詞,該會今年的工作計畫,將以樹立道教正信觀念、建立組織規模及業務秩序為主要目標,另將加強徵求會員、訪問宮廟、觀摩神事作為、蒐集神蹟資料、輔導神誕聯合慶典、協助道廟興辦安太歲消災、禮斗等法會。
 澎湖縣道教會第九屆理監事名單如下:理事長:許春夏。常務理事:陳丁家、莊文燦。理事:陳永富、吳德可、高燁嶺、黃信義、許智哲、陳得仕、林垂昆、許龍雄。後補理事:高江湖、高振勛、廖國穎。
 常務監事:鄭海涵。監事:洪春生、黃青松。後補監事:蘇麗基。
 顧問:蘇文佐議員、百世多麗高欽龍董事長、澎湖時報許朝鑒董事長。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媽祖信仰由來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4月 7日, 17:50

媽祖信仰由來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道教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在沿海地帶,如澎湖等地特別興盛。
 媽祖俗名默娘姓林,相傳出生於宋朝(或五代末年)福建省興化郡莆田縣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官府承認的神祇。
 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等地傳布,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華文化海神的代表,更被學者稱為媽祖文化。
 2009年10月,媽祖信俗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般來說,廟裡恭奉的媽祖又分大媽、二媽、三媽,大媽總理指揮、坐鎮本殿,二媽貢桌正中,隨時接受信徒貢俸,三媽呈大媽指示應信徒乞求,每每出外擒魔除怪、消災解厄或出巡,其中三媽臉呈黑色,又稱做黑面三媽。
 三媽的黑面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某次火災因救人奮不顧身而造成、因香火鼎盛受煙燻而造成,三是終日奔波,日曬雨淋,故呈黑面。(記者蘇文章)。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澎湖常民文化特色 廟宇與社區發展關係密切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6月 20日, 06:10

澎湖常民文化特色 廟宇與社區發展關係密切

 (記者鄒秀成特稿)近來多個廟宇分別舉行重大廟會活動,再度凸顯出本縣宗教祭祀常民文化的特色。澎湖居民自古來多以漁業為生,這種與天爭食、和大自然搏鬥的生活經驗,使得漁民本身和岸上等待的家屬,既感謝上天的賜予又震懾於大自然神秘且無情的力量;尋求心靈的寄託,自然演變成和神明的對話,再以各種祭祀活動,來搏取神明的眷顧。長久下來,寺廟神明對澎湖社區型態的發展,也有著關鍵性的影響。
 澎湖不同的社區、不同層次的祭祀圈中,其中心一定是座廟宇,多數的居民都認同廟宇是社區的生活重心。澎湖的傳統社區中,到達一定程度自然會產生一座廟宇,以供奉祀其守護神,廟宇代表著社區團結的焦點,而其祭祀活動也代表著社區團結的意識。神明的慶典節日成為民眾提供相互饗宴的社交機會,因此廟宇提供我們瞭解本縣社區內部社會結構的模型。
 廟宇可說是澎湖傳統社區中最具體的機構,藉由廟宇的建築、宗教組織、宗教活動,可以找到早期的史實紀錄,更可理出社區組織與人群關係;對於某一特定社群的成員而言,廟宇可以引起他們對整體的認同。在澎湖早期的移民社會中,雖有同籍、同姓、同業、同居地等不同的組織原則,但每一個社群都會以一守護神做為群體認同的象徵,在社群的人力、財力有相當的發展後,便建立其專屬的廟宇,以祀奉其守護神。而廟宇做為社區的中心,廟宇和社區之間的關係,便可以成為展現社區變化的表徵,因為社區的民眾集結人力、財力共同創造足以表徵他們生活與文化的廟宇,代表著社區的光榮和形象。以馬公地區為例,當人口成長超過舊有社區容量時,人群開始向北遷移,結果新的移民建立了新的廟宇,而新的廟宇也鼓勵更多的人群前往居住,新的社區就在舊的社區北邊成立。因此廟宇也變成影響社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換言之,廟宇奠定了社區界域的發展。
 廟宇的宗教儀式是全社區的活動,也有助於產生社區意識及強化社區團結。澎湖的宗教儀式,是伴隨民間信仰而發展,長久以來,以其活潑、熱鬧和鄉土的風貌,豐富了宗教的內容,呈現出多彩多姿的面貌。宗教不只停留在祭拜的層次,而逐漸走入民間生活的範疇;透過宗教儀式活動,每個家庭結合為一個整體,使得家庭之間的關係得以維繫,終而使整個社區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出巡、進香、遶境、送王、建醮、酬神等宗教儀式,一般民眾習慣統稱為「拜拜」;拜拜可以說是澎湖版的嘉年華會,當所有慶典儀式開始時,也是社區展開慶祝和娛樂時刻的開始。拜拜將一個沉睡的社區,轉變成充滿歡樂的場所,對大部分澎湖人而言,只有在這個時刻才能真正放下工作,而邀請社區外的友人來家裡做客。
 拜拜也提供不同場合讓人們可以增進人際關係,這是政治人物爭取選民好感的時刻,也是商人提升生意的機會。對各個家庭而言,雖然拜拜要花大錢,但大部分人樂意為之,因為這也是向親友炫耀家庭權力與財富的機會。
 多年來,澎湖社會藉著拜拜的舉行,加強人與人、社區與社區之間的各種關係。拜拜使人在生活時序上,讓終年辛勞的身心有適切的發洩和調整,使一年的生活得到均衡分配的韻律與節奏,並強化個人與群體的感情和認同,而達到和諧的境界。在拜拜期間,共同參與社區中各種活動,增進了社區的團結,但社區中的團結並不代表造成社區與社區之間的彼此競爭,大多數能促進社區之間合作及和諧關係,而這種關係的極致表現,是反映出澎湖人特有的集體意識。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下一頁

回到 宗教之旅-與神明有約Religious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