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家瑜報導︼﹁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榮任國寶藝師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團體。日前該隊六位藝師跨海到台中現身說法、現身起造石滬實景,不但引來台中市民頻頻駐足觀賞,也獲得不少的賞聲與驚嘆。
日前吉貝六位藝師們,由總隊長柯進多、莊再得、謝富全、謝明和、莊仲祥、陳明吉,在7月28日至7月31日,由吉貝保滬隊總隊長柯進多率領,到﹁台中創意園區﹂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大門附近︵台中市復興路3段與合作路交叉路口︶顯目的草坪上,冒著30幾度的高溫,揮汗砌造了一個長、寬各約30公尺和12公尺的石滬模型,並參加了﹁99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技術之保存者保存團體授証典禮﹂。
六位來自吉貝藝師的耐力與付出下,終於將一個完整的石滬呈現在國人面前,也為國內的文化資產保存做了一之最佳的代言者,其中的辛苦實在令人動容。
石滬實景,主辦單位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預定於本月起展出一個月,主辦單位亦於場景區架設俯視平臺架、解說看板及夜間投射燈光,以達最佳觀賞效果,預期會引來不少民眾駐足觀賞,實境體驗,勢將引發議題與驚艷,成功行銷澎湖﹁石滬文化景觀﹂。
吉貝保滬隊授証

△長年致力於石滬保存工作的澎湖縣石滬修造技術保存團體﹁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今年榮獲行政院文建會評選為﹁重要傳統藝術及保存技術保存者﹂,昨天下午保滬隊代表出席在台中創意園區舉行的﹁重要傳統藝術及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接受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臨授証,並與吳敦義及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合影。︵圖文:高茂雄︶
長年致力保存石滬 吉貝保滬隊今獲吳敦義授證
︻記者高茂雄報導︼長年致力於石滬保存工作的澎湖縣石滬修造技術保存團體﹁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今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及保存技術保存者﹂,預定今天下午在台中創意園區舉行授證典禮,由行政院長吳敦義親臨授証,協會理事長于錫亮將率領6位修滬師傅與會,並領取証書。
99年度國家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及保存技術保存者及團體﹂共有6位藝師和2個團體將獲授證。﹁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以保存﹁石滬修造技術﹂獲得授證。其他將獲授證的還有南管音樂保存者張鴻明、南管戲曲保存者林吳素霞、交趾陶修復技術保存者林洸沂、客家八音保存團體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漆工藝保存者王清霜、竹編工藝保存者黃塗山、布農族音樂保存團體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吉貝保滬隊從2004年起致力於石滬的修復和保存工作,到2007年底止,總共在吉貝修復了50多口堪用的石滬,希望能延續吉貝石滬的漁業機能。並和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合作,利用該管理處的吉貝遊客中心閒置會議室設立了﹁吉貝石滬文化館﹂,做為保存澎湖石滬文化的基地。
2008年起,吉貝保滬隊為了落實保存吉貝石滬文化的行動,和一些熱心推展石滬體驗活動的社會人士及澎科大師生聯合組成了﹁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向文建會申請﹁地方文化館再發展計畫﹂的經費補助,以繼續經營﹁吉貝石滬文化館,並且將保滬隊正式納為協會的1個功能小組,定名為﹁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
石滬實景現身起造 台中呈現 引起驚艷

●在台中的草坪上揮汗砌造石滬模型。(光澎攝)
(記者光澎報導)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榮任國寶藝師(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團體),日前該隊6位藝師跨海到台中現身說法、現身起造石滬實景,不但引來台中市民頻頻駐足觀賞,也獲得不少的賞聲與驚嘆。
6位藝師們有總隊長柯進多、莊再得、謝富全、謝明和、莊仲祥、陳明吉,在7月28日至7月31日,由吉貝保滬隊總隊長柯進多率領,到「台中創意園區」(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大門附近(台中市復興路3段與合作路交叉路口)顯目的草坪上,冒著30幾度的高溫,揮汗砌造了一個長、寬各約30公尺和12公尺的石滬模型,並參加了「99年度重要傳統藝術、保存技術之保存者/保存團體授証典禮」。
藝師們的耐力與付出下,終於將一個完整的石滬呈現在國人面前,也為國內的文化資產保存做了一之最佳的代言者,其中的辛苦實在令人動容。
誠如柯總隊長在授証典禮感言致詞時所說的:「自身罹患感冒,卻能忍著30多度的酷暑,…就是要堅持當初『三個空的、一個憨』所秉持的吏命感」。
石滬實景,主辦單位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預定於8月起展出1個月,主辦單位亦於場景區架設俯視平臺架、解說看板及夜間投射燈光,以達最佳觀賞效果,預期會引來不少民眾駐足觀賞,實境體驗,勢將引發議題與驚艷,成功行銷澎湖「石滬文化景觀」。
吳敦義親臨授証 澎湖石滬修造技術入列

●吳敦義院長親臨授証,吉貝保滬隊領取証書。
(記者光澎報導)99年度國家指定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團體」共有6位藝師(含團隊),和「石滬修造技術」、「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等兩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含團體),文建會於昨日下午3時在台中創意園區舉行授証典禮,行政院吳敦義院長親臨授証。本縣被指定的石滬修造技術保存團體「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由于錫亮理事長率領6位修滬師傅與會,並領取証書。
回顧起始2004年時,吉貝地方耆老柯進多(保滬隊隊長)說「3個空的1個憨的,一頭栽進去石滬守護工作」,3個空的分別是林文鎮(學會秘書長)、陳阿賓(學會顧問)、于錫亮(學會理事長),一個1個憨的是他本人柯進多,如今轉眼已歷6年,由原班人馬共同見證了「吉貝保滬隊」的「人間國寶」評定入列。
2008年起,吉貝保滬隊為了落實保存吉貝石滬文化的行動,決定和一些熱心推展石滬體驗活動的社會人士澎科大師生聯合組成了「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向文建會申請「地方文化館再發展計畫」的經費補助,來繼續經營吉貝石滬文化館,並且將保滬隊正式納為該協會的一個功能小組,定名為「澎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之後,石滬文化館決定改用「檢修保固」的方式來維護前一階段修復的石滬迄今。歷年來吉貝嶼雖然有少數已修復的石滬又先後因為海沙游塞而報廢,但是目前仍然堪用的石滬仍然有40座,其中始終維持著股東輪流巡滬傳統的約有10座。多年來,吉貝保滬隊修復吉貝石滬的努力,可以說已初步達成了延續吉貝石滬漁業機能的目標,因此才逐漸引起文建會的關注,而且獲得被提名,經國家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保存技術保存團體這項殊榮,也為本縣的文化界爭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