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巡滬活動

巡滬活動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2月 25日, 08:34

巡滬活動

圖檔

澎湖群島特有的「石滬海洋文化」,已成為當前重要的漁村體驗活動,石滬彷彿為澎湖先民建置於海上的「八陣圖」,成為群島永恆的地標,為澎湖人最引以為傲的特色。結合觀光資源辦理「巡滬活動季」,瞭解石滬生態工法、漁法及石滬文化資產保存等知識,讓「石滬海洋文化」永續發展。以下將介紹石滬的由來與構造,巡滬活動的方式。

圖檔
早期吉貝先民只有原始的工具可使用,只能在淺水岩礁區堆砌簡單的弧型石堤捕魚,這種石堤都呈半圓形,有如一個畚箕,因此俗稱為「畚箕滬」或「籠仔圈」。約於20世紀之後,由於經驗累積、建滬與捕魚技術漸漸成熟發達,漁民才能到集魚效果比較好的深水區去填造石滬。

一般來說,石滬多設在至少有一端能和礁岩相連的海域,以方便漁民來往通行。否則就會在比較適當的一端興建一道和礁岩相接的「腳路」,以方便上下石滬。此外,石滬還有一種建在岸上的附屬建築,稱為「滬厝仔」。滬厝仔是一道弧形的矮牆,卻可以讓漁民在下海之前先坐下來休息,等待退潮,還頗有擋風禦寒的功能。

圖檔
圖檔
到石滬去捕魚一般都稱為「巡滬」,因為要先巡視或偵察到魚,再下海去捕撈。有岸仔的石滬,常常在岸仔缺口附近的滬堤上,留一道和人身等寬的凹槽,以便滬主俯臥下來觀測,等到魚群集到岸仔內的水域時,立刻用網攔住出入口,再下水去撈捕。距離海岸比較遠的石滬,則常會先派人去窺探魚汛,再以「旗號」通知等在岸邊的同伴(俗稱「摔招旗」),下海來圍捕。

圖檔
巡滬活動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當海水慢慢地吞噬了石滬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0月 10日, 20:00

當海水慢慢地吞噬了石滬 http://e-info.org.tw/node/81003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76歲漁民 石滬抓魚撫養高中孫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4年 1月 16日, 20:34

76歲漁民 石滬抓魚撫養高中孫 民視民視 – 2014年1月13日
圖檔
澎湖的雙心石滬,每年吸引許多人前往旅遊,新北市的淡水石滬,卻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不過,在漁人碼頭,有一位76歲的老漁民「施協助」,每天都會到石滬抓魚,因為他的兒子、媳婦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孫子,得靠他撫養,儘管收入微薄,他還是拒絕外界援助。

冒著低溫,頂著寒風細雨,76歲的老漁夫施協助,拿竹竿當柺杖,揹著魚簍,一步一步往海邊走,每天2次海水退潮的時候,都可以看到他,到淡水漁人碼頭附近的石滬抓魚。

年過七旬,依舊風雨無阻,因為施協助的兒子和媳婦,都因癌症而去世,孫子的學費和生活所需,全靠他抓魚、撿珍珠螺來換取。

獨自撫養孫子10年,施協助的生活並不如意,因為殘破的石滬,無法將魚兒團團圍住,他只能在周圍架起漁網,來增加漁獲量。

除了幫助漁民,讓他們的生活更穩定,市府也著手保留石滬文化,不讓這種傳統捕魚方式,就此消失。(民視新聞蔡煌元、張育睿新北市報導)

76歲漁民 石滬抓魚撫養高中孫-民視新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Sq-xq7GH0E
圖檔
澎湖的雙心石滬,每年吸引許多人前往旅遊,新北市的淡水石滬,卻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不過,在漁人碼頭,有一位76歲的老漁民「施協助」,每天都會到石­滬抓魚,因為他的兒子、媳婦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孫子,得靠他撫養,儘管收入微薄,他還­是拒絕外界援助。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石滬島的對話Weir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