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觀光資源Tourism resources

觀光資源Tourism resources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2月 20日, 14:36

圖檔

澎 湖 縣 地 處 台 灣 海 峽 海 隅 , 開 發 年 代 久 遠 , 擁 有 豐 富 的 自 然 生 態 與 歷 史 人 文 , 在 近 十 年 來 躍 居 國 內 旅 遊 最 熱 門 的 休 閒 去 處 , 也 由 於 地 理 環 境 、 氣 候 、 人 文 資 產 和 自 然 生 態 等 特 殊 因 素 , 讓 猶 如 珍 珠 散 佈 於 台 灣 海 峽 中 的 澎 湖 群 島 , 在 一 年 四 季 中 呈 現 不 同 的 景 觀 和 風 情 。

澎 湖 春 天 的 景 致 如 同 嫵 媚 動 人 的 仕 女 ; 夏 天 的 澎 湖 就 像 熱 情 奔 放 的 少 女 充 滿 青 春 活 力 ; 秋 天 裡 搖 曳 生 姿 的 芒 花 , 讓 澎 湖 展 現 難 得 一 見 的 詩 意 ; 而 冷 洌 風 浪 激 起 的 千 層 堆 雪 則 讓 澎 湖 的 冬 天 壯 況 澎 湃 , 像 千 面 女 郎 的 萬 種 風 情 , 值 得 回 味 再 三 , 一 遊 再 遊 。

圖檔

澎 湖 縣 每 年 十 月 份 以 後 到 隔 年 四 月 份 , 由 於 東 北 季 風 強 勁 冷 冽 , 冬 季 的 澎 湖 之 旅 , 以 陸 上 主 題 旅 遊 為 主 , 可 以 一 同 來 澎 湖 享 受 洗 滌 心 靈 、 紅 塵 俗 事 暫 拋 腦 後 的 快 意 。

冬 天 到 澎 湖 觀 光 旅 遊 , 有 的 是 充 裕 的 閒 情 細 細 咀 嚼 澎 湖 冬 季 之 美 , 不 論 是 會 議 旅 遊 、 離 島 漁 村 的 生 活 體 驗 或 是 古 蹟 及 賞 鳥 之 旅 , 搭 配 遊 覽 參 觀 , 不 僅 可 以 感 受 那 一 份 遺 世 獨 立 的 愴 然 , 也 可 以 回 到 悠 悠 的 時 空 裡 勾 勒 數 百 年 來 逐 漸 模 糊 的 影 跡 和 跫 音 , 是 一 場 難 得 的 心 靈 饗 宴 。

澎湖生活步調緩慢,加上空氣新鮮、美景環繞,治安又是全國最佳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澎湖的發展定位:需要想像力嗎?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2月 27日, 12:56

澎湖的發展定位:需要想像力嗎?

李清潭

天空下的想像力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1766)年時,澎湖的通判,胡健先生有一首極為有趣的詩:

 『粉署何嫌冷似冰,東西分衛蔚雲蒸。

 少躬稼穡先疇美,多羨魚鹽舊業增。

 屋結海隅鄰叔敖,人誇豪氣擬陳登。

 案山頭看鯤遊浪,會向風雷化大鵬。』


 《十三澳詩》之《文澳》,摘自胡氏《澎湖紀略》

 胡健的詩有趣的地方是他在『案山頭』『看鯤遊浪』,然後,想像自己『會向風雷化大鵬』的境界。

上回我們提到,「一個地方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或影響力呢?」這個命題,在社會的主體性、發展願景、國際化三者構面的不可或缺。因此,想要澎湖升級,那麼就必須先談主體性,有自主的意識和提升企圖,而找到澎湖最適合的定位,再來求發展,在此「想像力」是不或缺的因素。

 雖然,萬物皆有主體性,但在人類誕生之前,主體性還僅僅是自在的自因性。漢朝學者王充曾說:『人,物也,萬物中有智慧者也』,做為天地萬有中的一有,人的獨特性在於能夠有意識地籌畫自己的行動,其主體性是自為的自因性,從自在的到自為的,便有了「願景」(遠景)的刻畫和實現。有意識地實現自己的自因性是人類個體的本質,我們澎湖人也具有這樣的開創性的想像力。

 二十一世紀,世界最後、最大的市場-亞洲,正式進入全球市場。各個地方如何行銷呢?自西元2000年的千禧年至今,亞洲各地有些明確行銷形象:

 (1)形象行銷:例如,新加坡,強調自己是亞洲四小龍的龍頭;例如澳門,形象夾雜21點博弈、輪盤、撲克牌和奢華的晦暗;

 (2)吸引力行銷:例如,在建立大型會議和展覽中心,發生香港和上海雙城之爭;還有韓國釜山,也塑造自己的國際會議中心色彩;

 (3)基礎建設行銷:例如,台灣竹科、新加坡科學園區、

 (4)人員行銷:例如,愛爾蘭的公民道德宣傳;菲律賓的人力素質成為外勞服務提供的中心。

 澎湖如同世界各地方一樣,面對2008年以來的金融風暴,新世代、新局勢,需要新的思考角度與策略,以「地區行銷」的概念切入,必須了解自己在競爭市場中的作用與功能。澎湖能想像自己在以上的選項中,如何打造本身的明天嗎?前文引用胡健先生有『少躬稼穡先疇美,多羨魚鹽舊業增』的詩句,多具有想像力啊!《第三波》的作者,美國未來學家杜佛勒(Toffler, Alvin)曾經說:

 『不光是企業…地方政府、學校、民間團體及其他組織,同樣需要想像他們潛在的未來。為了做到這一點,不妨在每一地區建立「想像中心」,用於技術協助下的腦力震盪討論會。這些中心將是富有創造性想像,而不是具有技術專長的人們聚集的場所。』 (摘自:《未來學家談未來》書中)

 澎湖針對自己地方的需求,必須提出策略性的行銷計畫,藉此贏得投資、居住和旅遊市場、地位,得到重生和振興。胡健先生想像自己:『屋結海隅鄰叔敖,人誇豪氣擬陳登。』想像力是人類創新的源泉,也是我們澎湖人達成以上目標所必備的。


 因此,筆者建議,我們澎湖『不妨在每一地區建立「想像中心」』。尤其:

 【競爭力 = 想像力 + 創造力 + 學習力 + 執行力】

 這一提升過程之中,祂的原始出發點,就在想像力!想像力的魅力在於祂可以將我們帶入一個虛擬世界,追求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並將其實現。更積極的,想像力的作用就是祂可以使我們享受快樂、享受驚奇,並且享受自由、享受現實生活中少有的「打造明天」之感受。

 在當前金融海嘯中的亞洲各國,要面對亞洲空前激烈的競爭,競逐資金、生意、人才、居民和觀光客等,當前的繁榮亞洲充滿危機、挑戰與機會。澎湖要力爭上游,急起直追!

想像力練習:當下澎湖人的功課

 讓我們來練習,讓想像力起飛!想像:澎湖如果要持續長遠地發展,需要哪一些的發展要素?哪些配套呢?

 因此,想要澎湖升級,那麼就必須先找到澎湖最適合的定位,謀定而後動,再來求發展,否則做的再多也只是白工而已。以下借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安德魯斯教授(Kenneth R. Andrews, 1916-2005)在《企業戰略概念》一書中,所提出的戰略理論及其構架SWOT分析法(也稱TOWS分析法、道斯矩陣)。這個架構就是態勢分析法,一直被人們視為企業競爭策略的理論基礎。在安德魯斯的SWOT分析構架中,S是指企業的強項(Strength)、W是指企業的弱項(Weakness)、O是指環境對企業提供的機遇(Opportunity)、T是指環境對企業造成的威脅(Threats)。

 以下的《附表1:想像力的練習》,我們先用SWOT分析找出澎湖的優劣勢與機會、威脅,而後再針對如何「保持優勢」、「扭轉劣勢」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未來學家杜佛勒也說:

 『…人們提出的絕大多數意見和方法當然都將是荒唐的、可笑的,技術上是不可能的。然而,創造的奧秘,就是要先不怕出傻點子、餿主意,然後將所有意見集中,交給嚴格的批評和評價。』(摘自:《未來學家談未來》書中)

 大家不妨試試看自己的想像力,對照澎湖現有的條件,是不是同意《附表1》裡的各項內容呢?

舉個例子,我們一定有人高舉著:「觀光為主,海洋為輔」,但也有人主張:「海洋為主,觀光為輔」。在兩端之間,我們這裡建議討論的人先進入《附表1》做一些練習。

 事實上,澎湖的一項優勢在於有絕佳的特殊產業培養環境,例如:高級養殖業、環保產業等等,澎湖應重視這些產業的發展。因而,在養殖漁業方面,政府必須輔以業者資金、技術、通路等協助,也可採公私部門合作,由公部門提供技術協助,並協助業者資金的取得,以及運銷管道的暢通,而由民間來經營管理。除此之外,設立專門研究中心也是必要的。

 另外,在環保產業方面,澎湖應以地方行銷的手法來促進其產業法展,例如針對特有動物綠蠵龜的保育、週邊商品的販賣等。另外,未來澎湖利用特殊的地理環境,可朝向研發海水淡化技術、風力發電、島嶼農業研究及改良、島嶼漁業研究及改良、海洋及海岸變遷研究、省能技術研發,並善用澎湖的環境意象,使環境的象徵意義可以轉會成為經濟利益。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想要澎湖升級,那麼就必須先找到澎湖最適合的定位,再來求發展,其中有無限的可能!以上只是個例子,先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想像力,而後再針對如何「保持優勢」、「扭轉劣勢」。

 誰將成為金融海嘯過後新亞洲的贏家?繁榮的亞洲目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威脅,但對許多地方來說,新的競爭力量和全球競爭將產生新的合作關係和明星產業。在這個想成為吸引(1)投資、(2)工業、(3)居民及遊客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必然會有贏家和輸家,而有策略規畫的地方,將成為強有力的經濟競爭者。

 亞洲的每一個地方,都必須了解自己在競爭市場中的作用與功能。澎湖豈能例外?澎湖哪能壓抑自己的想像力?忽視自己的創造力?

 前文提到的未來學家杜佛勒也說:

 『對未來想像需要這樣一個環境:就是允許人們出錯,大家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新見解、新設想,然後再將它們加以批評地篩選我們需要社會想像的神聖殿堂。』 (摘自:《未來學家談未來》書中)



作者:李教授任職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全球在地化:重返外婆的澎湖灣!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17日, 08:07

全球在地化:重返外婆的澎湖灣!

李清潭

元宵節後的馬公機場
 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澎湖通判,胡健先生當時有一首極為有趣的詩:
 『一嶼孤懸澎島西,小門風亂水雲迷。
 珊瑚海底魚龍護,文石山頭鳳鳥啼。
 夜半橫礁喧掛網,春深合界課耕犁。
 塹分內外帆檣集,共訝泉臺百貨齊。』
 《十三澳詩》之《西嶼澳》,摘自胡氏《澎湖紀略》
 這裡描寫當時西嶼許多島嶼(小門)社區(橫礁、合界)等的風土秀麗豐富、民情勤奮開放,並且『帆檣集』、『百貨齊』,蔚為海上貿易的集散地、轉口港的盛況!
 我們在上一回談到「台灣,不是澎湖航線的終點!」我們還原國際貿易的歷史:先有澎湖,才有台灣!也明白其中有很濃的「台灣情結」干擾!心裡學上,只有造成有害行為的情結,才被視為心理疾病。例如,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建立的理論,視無害的情結為普通健康心理的多元變化。情結可以由負面的負擔,轉為正面的導引!
 這裡需要突破「航海家淪落為行船人」的歷史瓶頸,並建立「討海人轉型為新水手」的新格局,找到澎湖發展的出路!我們不僅止於談哲學或態度,並且討論具體的工作和步驟。
 「台灣情結」必須轉為「擁抱世界」和「全球接軌」!前幾回我們因而分析,以資源做基礎可以邀請旅外的澎湖鄉親參與,例如,具體的建議「鄉親五大暢談」活動(請參考附表1)。同時,我們具體鼓勵澎湖年輕的世代,投入無限的想像和創造,例如,「青年島嶼國際化四大行動」:辦理提升澎湖提升澎湖島嶼競爭力的「行動手冊」(Action Guideline)等四個社會工程(請參考附表1)。
 我們給年輕人開創的空間,就是給澎湖一個開闊的明天!這裡有個元宵節後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在元宵後的第二週是各大學開學的時段,大批的鄉親往返於馬公機場與台灣之間,我們可以感覺兩地的班機航次較以前為減少了。當然,班次少,並不表示熱情少!
 有一次,在候機大廳有個戴眼鏡的年輕朋友和我分享資訊和報紙,我們分享一篇關於2月23日的新聞讀導:
 『澳洲的昆士蘭省政府表示,漢密頓島(Hamilton)「管理員」應徵人數在週末期間暴增至逾7500人,總應徵人數達3萬4684人。漢密頓島是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熱帶島嶼之一。
 報名截止期限是格林威治時間22日(星期天)午夜(換成澎湖的時間是2月23日上午8時)。
 應徵者必須製作一分鐘長英文短片,說明為什麼自己特別適合這份工作。
 此工作提供15萬澳元(約10萬美元)的半年薪資,以及前往漢密頓島享受白沙碧海的來回機票。』
 澳洲官方表示,已有數萬名來自200多國的民眾報名應徵「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這項工作是在一個澳洲小島悠閒渡日,還有錢可拿。
 就因為是在「小島悠閒渡日,還有錢可拿」,相當於台幣330萬元的半年薪水。這一位熱情的澎湖青年特別和我討論這個故事:
 『錄取者則必須盡情享受陽光、游泳、潛水與航海樂趣,然後每週透過部落格、攝影日記和最新影片,與全球觀眾分享。
 獲錄取者必須年滿18歲、具有「迷人與充滿魅力」的溝通技巧和英文說寫能力。獲錄取者將住進3房的海濱上百萬豪宅。
 官員表示,這項徵才活動是宣傳昆士蘭省觀光業的一部分,以因應嚴峻的全球經濟情勢。昆士蘭位於澳洲東北部,觀光業年收入達180億美元。』
 這位穿著常見的年輕T恤的朋友,對我說:『如果我們澎湖也有這樣的一天,那一定很有趣!』
 在前述的報導中,昆士蘭省政府發表聲明指出,美國籍應徵者最多,有1萬1565人;其次是加拿大的2791人;接下來是英國的2262人,再來是澳洲的2064人。這活動是很國際化的!報導也說,應徵者包括美國著名歌手及電影明星狄恩馬丁的兒子芮西,以及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模仿演員,他也希望改變工作,『那一定很有趣!』
 隨著2008年的遠去,今年的冬季多了一句新春祝福的話,「牛」轉乾坤!這句話飛盪在東西南北,尤其是風生八面的馬公機場!
 元宵節後的馬公機場,是蓄勢待發?或有待開發?
 澎湖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可否再延續歷史大航海的光榮呢?

漢密頓島《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啟發什麼?
 是的!澳洲成功行銷漢密頓島的要素有哪些呢?哪些值得我們借鏡呢?能不能給我們年輕人一個想像的空間?
 回顧二十年來的全球化趨勢,亞洲崛起是最明顯的部分。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地區,各地方採取策略性行銷的計畫,並利用本身已經培育的實力。前文提到的『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裡,『昆士蘭位於澳洲東北部,觀光業年收入達180億美元』就是成功案例。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這個2009年個案,至少有六個地方行銷成功的要素值得我們學習,這裡先談四個:

一、善用地方優勢
 在新亞洲的崛起歷史,出頭的地方都具有地方優勢。個案中,昆士蘭政府的區域性網際網路策略,證明拋棄了本身地理的局限,行銷全球造成效果:美國籍應徵者最多;其次是加拿大人、英國人,再來是澳洲的本地人。而工作內容也是全球行銷在地優勢:『錄取者則必須盡情享受陽光、游泳、潛水與航海樂趣,然後每週透過部落格、攝影日記和最新影片,與全球觀眾分享。』其中,陽光、游泳、潛水與航海樂趣,不也是我們「外婆的澎湖灣」之優勢嗎?

二、執行勝出策略
 區隔中央體制,各地方要為自己的行銷負責,各自有權利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找到勝出的策略。個案裡,『官員表示,這項徵才活動是宣傳昆士蘭省觀光業的一部分,以因應嚴峻的全球經濟情勢。』這裡對澎湖的啟發是:地方要勝出的策略,需包括自我審查,為實現目標尋找外部資金,建立有意義的買賣關係、管理和行銷模式…等等而克服規模和位置的問題。

三、串連整合行銷與資訊科技
 昆士蘭政府將資訊結構納入行銷計畫,因而,『漢密頓島是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熱帶島嶼之一』都能連上新興市場!這證明該地方突破了取決的難題:決定用什麼樣的代價,引進資訊科技的時機,突破以何種價格買進技術的爭議?昆士蘭政府的科技提升了國際行銷成功的機會。這些是澎湖未來會遇到的抉擇。

四、健全管理傳播的流程
 過去二十年,亞洲崛起中,各地方行銷涉及形象塑造、宣傳和散播資訊。漢密頓島「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幾個有趣設計:(1)『應徵者必須製作一分鐘長英文短片,說明 … 適合這份工作。』;(2)『獲錄取者必須年滿18歲、具有「迷人與充滿魅力」的溝通技巧和英文說寫能力。』;(3)『錄取者則必須…每週透過部落格、攝影日記和最新影片,與全球觀眾分享。』配套不僅有趣,而且證實:科技使得運用網路、傳真及出版物更為便捷,而且這些都配套傳播技巧管理和策略管理。
 對此,昆士蘭政府做到了:『獲錄取者將住進3房的海濱上百萬豪宅』、『此工作提供15萬澳元(約10萬美元)的半年薪資,以及前往漢密頓島享受白沙碧海的來回機票。』達成形象塑造活動、和媒體進行溝通,並證實傳播策略和整個行銷計畫如何充分結合在一起。「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這個個案,『總應徵人數達3萬4684人』,可說將人性的激勵動力運用達到完美!
 除了以上四項要素值得澎湖學習,下一回我們將討論第五個『利用區域主義和全球化的矛盾』,和第六個『達成人才招募和有效管理』等要素(請參考附表1),做為提升國際競爭的努力。
 事實上,亞洲有成百上千的地方,在地方行銷理論上享有優越性,澎湖無法自外於這場競爭,必須鼓勵新的參與者,創造自己的地方特色。
 這裡並不悲觀!我們幾次談到,澎湖的年輕人充滿了創意、勤勞和毅力!我們澎湖必須鼓勵年輕世代投入,重返外婆的澎湖灣,克服澎湖面對的挑戰!
 試問:『如果旅外的鄉親不熱衷於返鄉,年輕世代本身不認同外婆的澎湖灣,那麼國際的旅客會遠渡重洋而來嗎?』

作者:李教授任職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李清潭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人菊的天空-09 國際化刻不容緩:萬龜祈福,天佑澎湖!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21日, 05:57

天人菊的天空-09 國際化刻不容緩:萬龜祈福,天佑澎湖!

李清潭


「澎湖子弟滿天下」,成功行銷澎湖
 今日想到海洋觀光,我們總可以想到吉貝島在腦中的景象!前曾引用修編《澎湖紀略》的胡建偉曾有詩句:
 『地隆元武壯坤維,鏁鑰難忘保障思。
  吉字有礁藏鐵板,貝文無價重金蠵。
  風晴日麗神山現,浪捲颱馳海角迷。
  邊徼自來天設險,煙臺烽火慨紅夷。』
      《十三澳詩》之《吉貝澳》,摘自胡氏《澎湖紀略》
 上回中,我們談到澳洲成功行銷漢密頓島的「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關於這個2009年個案,至少有六個地方行銷成功的要素值得我們澎湖學習。正因為島嶼的國際行銷策略奏效,這裡先談四個:
 (1)善用地方優勢:這些強調自己地方擁有明顯的地方優勢、強大的在地化品牌價值;
 (2)執行勝出策略:包括澎湖自我審查,為實現目標尋找外部資金,建立關係、管理和行銷模式,而克服規模和位置的問題;
 (3)串連整合行銷與資訊科技:為求能連上新興市場,地方主體必須決定要克服的難題,何時以何價買進技術的困境;
 (4)、健全管理傳播的流程:地方要開始形象塑造活動、和媒體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傳播策略和整個行銷計畫如何結合。
 除了以上四項要素值得澎湖學習,這裡我們將借用漢密頓島的「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討論第五個要素『利用區域主義和全球化的矛盾』,和第六個『達成人才招募和有效管理』要素,做為提升國際競爭的努力。
一、利用區域主義和全球化的矛盾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個案中,昆士蘭政府的區域性網際網路策略,證明善用區域和全球化的矛盾,行銷全球造成效果:『錄取者則必須盡情享受陽光、游泳、潛水與航海樂趣,然後每週透過部落格、攝影日記和最新影片,與全球觀眾分享。』
 一邊是亞洲本地化及地方化的潮流(稱為分流),『享受陽光、游泳、潛水與航海樂趣』。另一邊是將亞洲的習慣與世界融合(稱為整合),亞洲各地正從國家與城市的經濟體,分化成製造業重鎮或服務中心,『與全球觀眾分享。』。同時間,東亞地方最近開始對建立共同市場感興趣,如果發展成熟,這種整合力量將立即促成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區。這不是澎湖發展的最好模式嗎?
 而且,這個龐大的市場將為各地創造機會。在「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個案中,美國籍應徵者最多;其次是加拿大人、英國人,再來是澳洲的本地人。而工作內容也是全球行銷在地優勢:『每週透過部落格、攝影日記和最新影片,與全球觀眾分享。』事實上,正如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委員會對歐盟的體認:「整合和分流並非敵我對立,反而可以相互補強。」 而這正是可以供澎湖海洋觀光事業借鏡的成功例證!

二、達成人才招募及有效管理
 北美、歐洲和亞洲部分地方人口老化已經造成人才流失現象。英國正遭受資訊技術人才流向東歐國家的損失。競爭高技術人才需要新的措施,並與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合作。然而在「全世界最棒的工作」個案中,美國籍應徵者最多;其次是加拿大人、英國人,再來是澳洲的本地人,正是說明了這種人才流動的實況!這也正是澎湖可以考慮的策略。
我們在前幾回談到「澎湖子弟滿天下」,現在正是這種人才因素轉換成能量的最佳時刻!所有這些因素都顯示,環境競爭愈來愈激烈,更多的地方願意發展市場策略,跨國公司和世界市場的出現,迫使每個社區進行自我評估,逐漸走向商品服務結合的全球經濟,所有地方必須有更優異與高水準的表現。

善用國際化的動力:從傳統到創新!
 最重要的,我們一再強調:必須盡快建立一個結合澎湖老、中、青三個世代的觀念平台!經由在地的多種感情和智慧,這平台可提供澎湖地方各界與民間以全球化視野思考城市的發展願景,以在地化的創意規劃地方發展方案,以及相關活動訊息。
 從前談過,行政院農委會推動台灣Long Stay計畫,2007年4月成功吸引首批日本銀髮族十三人來台短期度假,體驗八天七夜旅程,暢遊旗美地區,走訪旗山老街,留下深刻印象。台灣長宿發展協會表示,首批日本觀光客來台短期度假套裝旅遊行程,體驗價為一萬六千元﹙不含機票、飲食費﹚,透過觀光體驗獲得熱烈回響,這也說明只要產官學界,各方面配合、配套就有刺激國際觀光客的潛能!
 我們前幾次談到Long Stay(長宿休閒)熱潮全球發燒,鎖定日本二次大戰後嬰兒潮世代七百萬人相繼退休,帶來五十兆日元退休金市場,亞洲地區不乏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爭相競逐國際市場,帶動國家觀光發展。澎湖各界應該評估澎湖的優勢,推出「澎湖長宿休閒示範社區綜合發展計畫」。
 我們必須讓國際觀光客、澎湖海外鄉親、旅外第二、第三世代的澎湖子弟感受澎湖濃濃人情味,加上氣候溫暖適宜,讓他們「愛上澎湖」的熱情活力,捨不得離開這塊土地,退休後決定永久定居澎湖。也讓這些朋友理解澎湖進步的地方建設,加上風景優美、物產豐饒、氣候溫暖、文化豐富,愜意生活讓他充實愉快,決定長住。
另外,在今年澎湖的元宵節,我們可以由創意中看到澎湖的未來!只是國際行銷的配套有待萬眾一心,分頭合進!例如,我們關於澎湖乞龜等傳統民俗、文化產業和社會發展,論點可以更為樂觀和更為積極。
 歷史上,澎湖四面環海,民眾自古以來多數靠海為生,於元宵乞龜許願的傳統,在胡健偉編修《澎湖紀略》時的1759年,已具有的地方特色,至今超過150年之久。澎湖俗諺:「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尾,存家伙。」海洋民俗盛況有其社會的價值觀。但是,在當下台澎金馬的元宵節慶七大活動,官方卻只列台灣燈會、台北燈節、高雄燈會、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和苗栗炐(火旁,炸)龍等。至於外島的澎湖乞龜、馬祖擺暝兩者則不在其列。然而,筆者認為從質量兩者觀察,澎湖未來的文化創意活動是可期待的。
第一,主題乞龜的各種造型和活動,創意具有修煉的潛能。
 演化至今,製造成分從米食到水果,從食品到黃金的變化,造型的變化也不是只有黃金龜王而已。馬公市的南甲海靈殿,從2007年就有「鳳梨龍」的展出,到今年的限量贈送的「菊島福龜公仔」;乃至於深具在地特色的「玄武龍龜」,主靈龜腹中還有象徵十二地支的龜卵,主要呈現天圓地方、趨吉避煞的觀念,這些都代表著不斷的創意刺激。又如,大金龜的發源地山水上帝廟,從過去的錢兩逐漸加大,過程還有中型、美金設計的的黃金龜等造型。另外,馬公城隍廟出奇招「米龜下蛋」,設置一個按鈕啟動旋轉的贈禮活動,都屬新型的嘗試。
第二,國際化與在地化的雙重努力。
 今年澎湖為了挑戰金氏世界記錄,吸引外地觀光客來澎湖旅遊,南甲海靈殿的老師傅受委託,製作36萬台斤超級大米龜,參觀民眾均可獲贈平安米,或加贈摸彩前述的福龜公仔。配合當前的社會情勢,澎湖縣宣稱《萬龜祈福活動》結束後,其組合的白米將是要濟貧的!由於地處台灣西方,可見澎湖各界和民間企圖將整個傳統宗教民俗活動,打造成為「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的全國元宵節四大主題,藉以突破苗栗炐(火旁)龍深具客家傳統的元宵活動,甫於去年列入「台灣慶元宵」系列的轉折。
第三,尋找澎湖新的社會共識與海洋信仰的神聖性。
 法國社會學家塗爾幹曾提出「現代社會世俗化」的趨勢,並認為神聖性跟機械連帶的社會控制機制,在現代工業為主、個人主義盛行的社會中正遭受到侵蝕挑戰,必須尋找新的社會共識與神聖性。而澎湖乞龜活動參與程度,近年由民眾個人、家庭、聚落,甚至成立自願性組織的擴大,乃至於拜神摸龜祈福,都說明信仰世俗化的轉型和社會現實,人們更注重實際利益和功利色彩,澎湖俗諺:「摸龜殼,事業工作穩達達;摸龜腳,金銀財寶歸厝腳。」其社會觀念源頭可見一斑。
 綜合以上,我們在閃爍耀眼的元宵金龜現象裡,仍可看到澎湖充沛的民間力量,正注入新思維、創造力,形塑澎湖宗教民俗活動,結合觀光產業等多元模式,是一個有奮鬥目標的社會。有錢乞龜,無錢摸龜,生命正在尋找自己的出路和方位!澎湖「上元乞龜」的習俗,既有趣又神秘,在台澎金馬地區的十六種元宵習俗活動裡獨具一格。乞龜如果靈驗,民眾亦需在隔年的元宵加碼酬神,感恩、還願、回報、祈福,環環相扣,綿延不絕。正是這種人文傳統、海洋開拓精神和對未來的祈福,構成打拼願景的力量。
 澎湖地處台澎金馬的中線,地位卻淪為台灣的邊緣,十幾年的金、馬小三通,被突然轉為兩岸大三通的政策所超越、忽略。但是,傳統向大海討生活的澎湖人會就此認輸嗎?向命運低頭嗎?前引修編《澎湖紀略》的胡建偉曾有詩句:『陽回澎海詔光普,春到湖山淑景幽。』向大海討生活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活化邊緣島嶼 觀光 養殖漁業 島嶼環境科技研究!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26日, 08:04

活化邊緣島嶼 觀光 養殖漁業 島嶼環境科技研究!


李清潭

『看看別人,疼惜自己』,定位不可自限!
 澎湖島上,世代耕讀傳家者極多,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知名的孝友人士呂成家(字建侯,澎湖東衛社人)曾有一首氣勢高雅的名詩:
 『天台縹緲快登臨,八罩群峰第一岑。
 東顧臺陽朝日近,西瞻廈島暮雲深。
 無邊玉宇空中見,不盡滄波眼底尋。
 劉阮風流如可接,遙從海外發高吟。』
 《登八罩天台山》,摘自林豪《澎湖廳志》

 其中意境頗有天地悠悠,寄情古今的情境!也有每個澎湖人自忖身影『東顧臺陽』、『西瞻廈島』,環視寰宇的胸襟和處境,『遙從海外發高吟』!
 經由上幾回的討論,我們逐項進行內在優勢、劣勢,以及外在的機會、威脅分析。這種思維的反覆練習只有一個目的:我們澎湖要重新訂位自己的發展,以自主性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對於實施週休二日後的台灣居民,南投縣是開車、坐車就可到達!對於一水之隔的澎湖群島,許多經常出國旅遊的台灣居民,卻視澎湖如同遠在天邊,是看不見的邊緣。
 首先,台灣地區幾百年來的發展,不是受到海禁的封鎖,便是由於官員以大陸型態的行政組織為架構,構思主要以台灣本島為主的施政,舉凡工商服務就業機會、教育、文化、醫療、交通、行政等公共設施都集中在台灣本島一地。影響所及,由於澎湖縣位居台灣之離島,早期被規劃為漁業縣,同時受國防需要,使得在土地編定或環境資源使用上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直接影響到整個產業經營環境之建立與經濟活動發展。
 其次,又由於戰前中、日對峙,戰後冷戰結構的兩岸敵對,台、澎、金、馬並無和平時期的海洋政策,加上中央長期忽略澎湖離島之政策,使澎湖產業發展為全國最居劣勢的縣份之一,產業發展空間極度受到限制。
 如就產業環境而言,氣勢上可謂「未發先餒」,目前:(1)澎湖幾無大型工商企業,更乏科技創意為主的行業;(2)產業僅侷限於傳統勞力密集之漁業與地方微型的觀光產業;(3)近二十年來受到漁業資源的枯竭,漁業發展受到國際化及大陸漁貨衝擊而一厥不起;(4)觀光業也受兩岸直航包機的航次排擠、機票費競價之影響,使得產業競爭力大幅衰退。從經貿流動量而言,縣內經營利基快速流失,人口大量外移,所得降低現象更為明顯,縣內多種工商活動非但沒有發展空間,更缺乏產業之帶動,逐漸萎縮的危機。
 相對之下,『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請參考附表1)!我們可以比較正北方的韓國濟州島(近年有『韓國夏威夷』之稱),如果時值盛夏7月也有滿目的熱帶風情。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島嶼,典型的火山島,植被豐富,氣候宜人,景觀獨特而優美。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多一點(大約是香港的1.7倍,新加坡的3倍),島上居民只有50多萬人,經濟發展低於南韓全國的整體水準,傳統上被界定為農、漁業地區。
 但是,自2006年之後,南韓的高麗公共關係企業(KPR)對『濟州特別自治道』經常舉行國際行銷活動,例如《國際自由城市》開發項目等。KPR的市場研究部門近年不斷強調:濟州對高科技產業和知識經濟有特別的注重,其高科技產業園的招商理念也很有特色!他們努力想清除過去將濟州界定為漁業島嶼的僵化印象。

濟州國際自由城市建設綜合方案
 南韓濟州島這種「活化邊緣島嶼」的有計畫變革,可以回溯到金大中總統任內。當時,南韓政府制定了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的發展計劃,並完成了可行性的企畫。在2002年,南韓國會通過了《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到2003年,又提出了《濟州國際自由城市建設綜合方案》,接著於2006年頒布了《建立濟州特別自治道及開發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同年,濟州特別自治道正式成立。這和台、澎、金、馬地區在2000年3月21日只頒佈《離島建設條例》之後,兩相對比,台北其他配套全省略的作風,可說是大相逕庭!
 『看看別人,疼惜自己』,大海正在召喚我們!在《離島建設條例》公佈的9週年紀念,大陸型態的「內陸官僚思考模式」是否有些鬆綁、開放、配套?我們澎湖的海洋定位,切切不可自限!
 前述的濟州島這項大規模開發計劃,本身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有著很大關係。當時,突發的金融危機幾乎顛覆了南韓的相對封閉的經濟成長模式。大海對岸的本土韓國人在挫折擴大中,卻警覺到:
 (1)開放活化:只有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引進外部資源和競爭,才能提升本國經濟運行質量,增加經濟活力和抵禦風險。
 (2)轉弱為強:在開放競爭的共識之下,利用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轉邊緣角色為戰略高地。
 (3)加深配套:探索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和更具競爭力的經濟模式,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的概念。
 南韓能,台澎金馬能嗎?濟州能靈活轉型,澎湖能嗎?如何踏出關鍵的第一步呢?

台灣唯一島縣,澎湖要自強不息!
 至少有三十篇以上的產官學研究指出,澎湖在發展島嶼觀光、栽培漁業、島嶼環境科技研究有相對的優勢及機會。但是,臺北的中央要員能否打開內陸的心態,給予澎湖實質而有力的支持,實為發展的關鍵(請參考附表1):

1.號稱島嶼觀光,台北政府的投入要增加!
 借鏡南韓濟州,是開放活化?或轉弱為強?在島嶼觀光方面,澎湖需加強環境的經營管理,避免環境惡化,創造澎湖的休閒渡假氣氛。政府是否能積極做為:提昇觀光相關的軟硬體設施,並提昇觀光服務的品質及內涵,使觀光客有賓至如歸之感?
 此外,未來的觀光將從「消費自然」朝向「消費資本」。因此,澎湖亦必須加強五星級渡假村、五星級飯店、觀光設施的投資、專業人才的培養,才能促使澎湖觀光高級化,增加人均消費。除了開放大陸觀光客,中央政府的政策何在?未來縣政府、澎管處可扮演促進者的角色,以吸引國內企業集團、旅台澎湖人至澎湖投資、經營。

2.箱網養殖漁業,產業配套要周全!
 澎湖在箱網養殖漁業已具規模,唯目前集中於內海,未來應往外海推廣。而栽培漁業必須輔以資金、技術、通路等協助,此部份亦應採公、私部門合作,由公部門提供技術協助,並協助業者資金的取得,以及運銷管道的暢通,而由民間來經營管理。未來,箱網養殖漁業之魚種應以高單價的魚種,如石斑、青嘴等為主。

3.島嶼環境科技研究,培育要深化!
 比較南韓的個案,『濟州對高科技產業和知識經濟有特別的注重,其高科技產業園的招商理念也很有特色!』知識產業是唯一沒有運輸成本的產業,適合在島嶼發展;而澎湖提供了島嶼環境知識產業的沃土。
 未來,我們澎湖可朝向研發海水淡化技術、風力發電、島嶼農業研究及改良、島嶼漁業研究及改良、海洋及海岸變遷研究、省能技術研發,並善用澎湖的環境意象,使環境的象徵意義可以轉會成為經濟利益。
 這裡我們借用南韓濟州島個案,它的「活化邊緣島嶼」是有計畫的變革,政府為開發計劃提供了許多史無前例的扶持政策,包括:轄區內高度自治、投資免稅及減稅安排、外國人便利措施…等等,共有一千多項。台北中央政府慷慨提供這些嗎?南韓建設交通部根據『特別法』的規定,出資成立了公共事業特殊法人《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其英文簡稱JDC,擔負首期開發和市場推廣的重任。在2007年,《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的負責人,在回答什麼是濟州國際自由城市弱點的問題時,談到了兩點:一是國際知名度較低,二是外國企業可接近性較差。

「活化邊緣島嶼」,有計畫的變革!
 換言之,濟州道的海島身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但是,至少這是一種轉型的嘗試?澎湖群島如果有這種機遇,我們會放棄自我挑戰嗎?
『無邊玉宇空中見,不盡滄波眼底尋』,如同濟州島一樣,澎湖需要重新定位!做為台灣行政上唯一的島縣,在視野上卻被決策機制孤立成農、漁、牧業的傳統小縣,這是否是我們澎湖的宿命呢?許多台灣島內的人們看得到內陸縣--南投縣,心理上和視線上卻看不見澎湖縣!
 台灣這種內陸型思維的外力限制,亟待我們澎湖努力突破!

作者:李教授任職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人菊的天空-11 從什麼觀點,台灣需要澎湖呢?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27日, 07:59

天人菊的天空-11 從什麼觀點,台灣需要澎湖呢?

圖檔
●澎湖天后宮。

李清潭

澎湖、台灣,誰愛誰多一點?
 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有一人士許宏(福建同安人),生平曾到過今日的馬公,在林豪先生所編的《澎湖廳志》留下一首寫實的詩詞:
 『書劍飄零日色低,媽宮風景對如迷。
  空濛漁艇爭波泛,料峭人家倚岸棲。
  歲月推移芳草歇,煙花冷落白鳩啼。
  歸來指引邊城路,滿地荒墟半蒺藜。』
 《到媽宮新城》,摘自林豪《澎湖廳志》
 我們在上一回談到南韓的濟州島,鹹魚翻身,躍上國際舞台,不禁使我們一再思索『媽宮風景對如迷』。比較之下,澎湖鄉親可有『書劍飄零日色低』的感慨?
 先前,濟州島是典型的火山島,經濟發展低於韓國全國的整體水準,卻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由於環境而被做為轉弱為強的槓桿,試圖開啟韓國相對封閉的經濟成長模式。在這種共識之下,利用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探索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和更具競爭力的經濟模式。這是值得我們澎湖進行思考的發展模式!
 運用最邊緣貧困的島嶼,打造最閃亮的國際自由城市!這是南韓政府的如意算盤:成本低、風險低,但嘗試的效益是擺脫長期的落後和貧窮。
 南韓濟州島這一轉型的意義,有幾項值得我們討論:

一、打破均衡 執政願景要有重點!
 齊頭主義、平均主義是一種理想,而扶弱濟貧、或是優惠拉高強者,也可以是另外選擇,或者均衡發展也是第三種理想,全看執政團隊如何決定?但是,濟州島被規劃成國際化的自由城市,不只使得本身地位有了關鍵的角色,也因為使命而有經濟特區的突出功能。這種畫出經濟特區、自由城市或是自由經貿區的構想,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地區經濟「均衡發展」的概念。當然,這是要有政治人物和技術官僚挺起肩膀,擔當責任,勇於負責的!
 上回談過,南韓政府為濟州島開發計劃提供了許多史無前例的扶持政策,包括轄區內高度自治、投資免稅及減稅安排、外國人便利措施等等,共有一千多項。難道南韓沒有其他地區有抗議或是抱怨的壓力嗎?這是我們在台澎金馬議會政治、盛行各地平均分配資源的選舉文化裡,最有待克服的政治困局!
 對照之下,澎湖海洋研究有相當優良傳統,如海鱺魚養殖、高貴中藥海馬養殖、黑珍珠養殖…等研究開發成功,都是澎湖發展島嶼產業、科技未來發展最大優勢基礎。但是,誰來供給研發需要的第一桶金呢?
 其次,澎湖在地可擴張的是由島嶼衍生的食品加工、特產加工、民間雕刻文化藝術、休閒觀光…等都具有極大之發展潛力。但是,誰來投資類似濟州島的第一桶金呢?
二、特殊任務 打造國際化經濟成長!
 濟州島大規模開發計劃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刺激,國際化是其最大目標和任務。南韓建設交通部出資成立了公共事業特殊法人《濟州國際自由城市開發中心》,簡稱JDC,這是政府獨資、專門從事濟州國際城市開發事業的特殊法人單位,由現在的國土海洋部直接管理。JDC的啟動資金,由南韓的中央財政提供,為籌措開發資金,還特別批准JDC在濟州島開設至多三家面向其本國人和外國人的免稅店。並允許JDC自2012年開始發行專項債券。記錄顯示,濟州機場店有一家免稅店2007年的營業額已近2億美元。
 但是,對於澎湖群島,台北官方似乎不曾考慮過南韓濟州島科技園區、日本沖繩科技園區的模式,為什麼?
 近年來,隨著島嶼遊憩的發展,亦使得國際間島嶼環境改造的技術更形重要,例如我們一再提及的琉球群島和濟州島。因此,在澎湖發展島嶼環境科技產業的研發工作,不但有其政治的意義,且未來可藉由島嶼環境科技產業研發的提升,掌握最上游的技術。究竟台北當局理不理解:藉由島嶼環境科技的輸出,可使島嶼環境科技產業,成為台灣下一世紀的產業經濟基礎之一?究竟台北愛不愛澎湖?
三、善用地理 塑造生活圈中心的手法!
 南韓極盡塑造自己是東亞文化起源的中心印象,這手法同樣地運用在濟州島的外觀印象上!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兩者,被認為是濟州發展國際自由城市的兩大支柱,南韓官方真的配上魅力的說法。
 在大力宣傳下,濟州島竟然被定位於東北亞地區的地理中心,民航飛機兩小時航程內,號稱有17座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覆蓋中、韓、日三國。這種行銷手法,將其「半日生活圈」其中劃進包括三個國家的首都以及上海、天津等5座人口超過1千萬的大城市。活潑宣傳下,濟州島竟也位於東北亞海運樞紐位置了,妙不妙?我們如果坐在馬公機場,喝茶數著天空飛過的片片雲朵,可以想像這樣國際行銷的筆墨渲染嗎?
 反觀澎湖在於台灣的發展中,並未突顯出島嶼的戰略位置!島嶼是東南亞、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的特色,但對台灣似乎意義不彰。台灣與東南亞有地緣關係,而南太平洋、加勒比海有許多島國,亦是我國外交拓展的主要對象之一,我國約30個邦交國中,有10個是小島嶼國家,因此,對於島嶼的環境研究及環境的改善亦是我國可與友邦進行交流之項目之一。
 試想:『如果澎湖被定位於東亞地區的地理中心,民航飛機兩小時航程內,會包括那些重要的國際大城市?』這個題目很適合做國家考試的題目!
 因此,若在澎湖發展島嶼環境相關之研究,應有助於台灣外交資源之運用,國際地位的提昇。近年來,類似島嶼論壇之類的組織正在各國崛起,我們若以澎湖的島嶼研究為基礎,藉由論壇的舉行,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
四、知識經濟 落實為地方產業群聚!
 按照建設國際自由城市的遠景目標,JDC已經完成了整個濟州島發展計劃的論證和設計,確定了第一階段的核心目標《4+1核心產業》,即「旅游觀光、醫療、教育、綠色農業」加上「高科技產業」。在此定位基礎上,JDC啟動了6個重點項目,包括:(1)休養型住宅區,(2)保健健康中心,(3)英語教學城,(4)高科技園區,(5)神話歷史主題公園,以及(6)西歸浦綜合港。
 如果我們檢驗這些項目,會發現澎湖群島不是具有潛力,便是已經初具雛形。
 第一,澎湖地處黑潮支流與大陸沿岸流交匯,海洋生物資源多樣,尤其是有「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群更孕育整個海域資源,繁衍生息,根據調查單是本縣之魚種類別,就有一千四百多種之高,海底世界更是多采多姿。近年來,雖然近海漁源逐漸枯竭,政府與民間皆大力輔導觀光資源開發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服務業逐漸取代漁業,但是,前述的(1)休養型住宅區,(2)保健健康中心,(5)神話歷史主題公園等項目,仍是可以發展的。
 第二,在澎湖發展高品質的島嶼觀光,不僅有助於國民旅遊的發展,增加國民休閒旅遊之去處,並提昇旅遊的品質。甚至,更可藉由對澎湖島嶼旅遊的規劃方向,提供誘因來吸引民間的投資,積極整備澎湖島嶼旅遊的軟硬體設施,以取代目前國人至東南亞國家所從事的島嶼旅遊。前述題的濟州島的(1)休養型住宅區,(2)保健健康中心,(3)英語教學城,這三個項目在澎湖建設是相當可行的。可惜,去年開放中國大陸內地的人民來台旅遊,澎湖的島嶼意象,包括《外婆的澎湖灣》,原本相當具吸引力的旅遊地點,卻不在台灣本島的產、官旅遊設計中,沒有任何的增長。而我們不禁質疑:台北當局是否曾構思,透過澎湖觀光的投資,吸引歐、美、日及東南亞國家人民來台觀光,以助台灣國際旅遊的發展?實際的行動和效果,又在哪裡呢?
澎湖之於台灣 所扮演之積極角色
 經由幾次分析,澎湖朝島嶼觀光、栽培漁業、島嶼環境科技研究等方向發展,亦對台灣整體發展有相當之助益。但是,台灣是否有更深的關愛?
 積極角色之一是,在澎湖發展高單價的栽培漁業,可提供台灣居民新鮮、無污染的高級魚類,且透過大規模的養殖及技術的改進,將使這些魚類的供應量及價格相對穩定。在未來,甚至可外銷至日本等地,有助於國內貿易出口值的提昇。
 澎湖面對的現實卻是,目前苦無有效整合與有系統研發,廠商亦不願貿然的投入大量經費投資,使前述的優勢無法轉換成為真正商業化及產業化的量產。冷靜思索,不靠國際化,就靠在地化!但是,哪一端可以打破目前的僵局呢?
 積極角色之二是,從全球趨勢分析,「環境科技」產業是20世紀末期新興的產業,目前成長相當迅速,在21世紀,環境科技產業將成為重要產業之一,而誰能掌握環境科技產業的先端的技術,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利潤。由於東南亞、南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地區有相當多島嶼,未來將是環境科技產品的潛在需求者,具有其市場潛力;但是,誰來打破目前的僵局呢?
 提升地方的發展,除了政府本身,就是必須運用外資,也就是說需要一個組織健全、研究能力堅強、資源豐富的育成中心,提昇國際競爭環境,加以培育,建立廠商投資之信心,降低其風險。這些指標可以用來檢驗:台灣真的愛護澎湖嗎?
愛的雙方彼此有責任!當然,我們澎湖也該自問:我們是否曾經試圖,努力讓台灣多愛我們一點點嗎?
 比較之下,南韓在2006年,頒布了《建立濟州特別自治道及開發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將濟州轉型成「特別自治道」,正式成為其國際化的戰略高地。我們澎湖呢?
作者:李教授任職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人菊的天空-12 從什麼觀點 澎湖需要台灣?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31日, 11:25

天人菊的天空-12 從什麼觀點 澎湖需要台灣?


區域產業的環境改善空間很大
 上一回我們談到:「從什麼觀點,台灣需要澎湖?」清代高宗乾隆三十一年(1766)出任澎湖通判,胡健先生以下的詩說得很清楚:
 『豈特雄封一馬頭,重洋天塹此咽喉。
  西援泉廈連犄角,東護臺陽控上游。
  遣戍干城歌肅兔,編氓環堵類居鳩。
  自維海甸分符重,夙夜難忘馭遠猷。』
    《十三澳詩》之《媽宮澳》,摘自胡氏《澎湖紀略》

 但是,每個澎湖子弟也要點滴在心頭:「從什麼觀點,澎湖需要台灣?」是從「西援泉廈連犄角,東護臺陽控上游」的地理重要位置?還是「自維海甸分符重,夙夜難忘馭遠猷」的歷史使命?
 澎湖地處黑潮支流與大陸沿岸流交匯,蒙造化所賜,海洋生物資源多樣。但是,近年來近海漁源逐漸枯竭,政府與民間皆大力輔導觀光資源開發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服務業逐漸取代漁業,但由於經濟市場有限,人口不斷外流造成勞動人口日趨減少,致使整個經濟市場逐漸萎縮。隨著自由化貿易與WTO政策的持續推動,澎湖地區漁業前途會進一步受到限制,使得許多現有稍可生存的漁業相關產業前景更不樂觀,所以中央政府的態度、人為的條件和政策的不良形成了目前天然優勢的錯失。
 根據統計澎湖縣在1998(民87)年底從事漁業戶數有8265戶,人口有40794人,到2007(民96)年底為止,從事漁業戶數已減少到6304戶,人口降為18988人(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民98)。整整十個年頭,整體漁業戶數減少1961戶,負成長23.7%;而漁業人口總數減少21806人,負成長53.4%。
 若新產業未能適時引進,現有漁業、觀光業又趨於萎縮情形下,澎湖地區原有漁業與相關產業就業人力失業情況將更形惡化,高素質人力資源外流現象也將更為加速,不利於整個澎湖地區的未來之發展。因此,如何創造良好投資產業導入,研發現代化產業,協助澎湖產業轉型,擴大產業利基與效益,增加多元化就業機會與層次,這些應是澎湖地區設置創新智庫、育成中心的重要目標(請參見附表1)。
產業市場有待成熟的商業模式
 追溯至2003(民92)年第一季底為止,澎湖縣的商業登記有4804家,商業登記資本總額約達6億4千萬元。緩慢成長趨勢中,到了2007(民96)年底,澎湖縣的營利事業登記共有5376家,整整五個年頭僅增加572家而已,較五年前增長比例為11.90%;設登記總資本額約有7億4千3百萬元,比不上台澎金馬任何一所大專院校的個別年度預算,而整整五個年頭僅增加約新台幣一億元而已,五年增長比例僅為15.625%。
 我們澎湖縣的商業登記企業大多屬微型企業,有待整合或是配套、結盟等方式加以擴大利基。其中在餐飲業、糕餅業、農漁特產業及手工藝品類等產業較具焦點,例如餐飲業、農漁特產業標榜生猛海鮮漁產,但欠缺國際大型通路配合。此外,糕餅業的鹹餅、黑糖糕、花生穌、冬瓜糕等為澎湖商家帶來不少利益,但仍屬小型商號。但是,手工藝品類的珊瑚、文石、貝類等亦是觀光客喜好的商品,但是規模有限,彼此殺價競爭,難成商業氣候。此外,如海鱺魚養殖、高貴中藥海馬養殖、黑珍珠養殖等陸續研究開發成功,有待進一步延伸出商業模式。以上這些都是我們澎湖初具潛力,卻有待整合機制將這些相關產品,透過創新、研發的、可運作的商業模式加以推廣的。
國防的屏障,還是擱淺的巨鯨?
 反觀南韓對於濟州島的政策,我們對於台北決策單位的態度和能力是可以檢驗的。首先,在產業選擇和層次上,濟州對高科技產業和知識經濟給予了特別關注,其高科技產業園的招商理念和特色,在不產生污染的前提下,也歡迎先進制造企業入住,這些都顯現出中央對於邊緣地區的體諒和照顧。
 如以濟州島的高科技園區項目為例。中央政府應該提供島嶼國際化的平台,可見的項目至少包括:(1)土地和資金投入:該園區規劃面積1.096平方公里,投資總額約為4.2億美元,其中濟州發展城市中心(JDC)本身將出資1.6億美元左右,其他的投資向境內外資本開放。預估建成之後,將充分滿足生產、研發、教育培訓以及生活居住等功能的需要。(2)商業風險的降低:高科技園區將吸引風險企業入駐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根據需要,園區管理部門可向風險企業提供場地、設備和咨詢等配套服務,創業者只需出人才逕行開發和經營即可。這有助於降低創業門檻,並提升國內外的創業者的成功率。(3)群聚效應的提升:高科技園區的位置瀕臨大海,靠近濟州機場,與濟州大學為鄰,確實是濟州島上的最理想地塊。(4)高階人力的吸納:就園區人力資源問題,藉由發展計劃擴大宣傳濟州愜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由此對於高級人才、國際化人才提升吸引力,這一優勢還將隨著濟州特別道的發展更為突出。據悉,高科技園區已經成功吸引了南韓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的入駐,經由互聯網巨頭將多項研發和內容服務業務遷到了濟州島。
 顯然,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有助於吸引高級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濟州和澎湖顯然有極大差別。為什麼造成這種差別呢?更何況前面說的各項中央政府應該做而未做到的呢?
 也許,我們澎湖社會對辦公環境的新觀點,將成為新經濟乃至於舊經濟的一個新的發展動向。未來建立在旅游勝地附近的風險企業,強調員工生活和福利的風險企業,其成功概率是否會高於其他地區吧?可是,連這種細微的企業環境的重新佈局,中央政府都不願改變心態、提升思維!
 在1989年美、俄東西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年,澎湖只是台灣在戰爭佈局中的國防屏障,半世紀如一日,僵局依舊!而澎湖宛若擱淺的巨鯨,需要台灣的尊重、扶持、放生和祝福!要不然呢?
從在地城邦談產業發展?
 歷史使命不能成為歷史宿命!於是,我們又繞回到原本的關心焦點:「澎湖如何轉型?產業如何發展?發展的策略何在呢?而選擇的策略是否符合民主原則?是否符合地方自治的精神和理想呢?」這些議題。
 經由前幾回不斷的深入的探討,本論壇將進一步分析「如何突破現狀?」以及「轉型的配套」,尤其是當前澎湖縣政府執政團隊的財經政策與施政方向。經由國際學者對於全球化的分析,關於民主轉型中地方自治理論的適用,本論壇開啟時曾經引用了地方自治、中央地方權限劃分等實務與理論的檢驗,進而援用新崛起的「在地城邦理論」(“Theory of Local State”)。
 未來的討論將依照理論與現實對照,推演出其概念的優越性。而藉由該理論的啟示,探討澎湖縣做為在地城邦的內部關係,並且探討外部關係,逐步將分析中參引討論過的的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模型,希望得到的澎湖地區社會與產業轉型的一些啟發。
 我們曾經強調,這些嘗試和努力的關鍵概念為:
由「全球-中央-地方」模式,簡化成「全球-地方」模式
 我們如果代換成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簡稱台澎金馬)現況中的澎湖,就是:
由「全球-台北-澎湖」的間接連結,轉型成「全球-澎湖」的直接連結
 我們希望綜合實務的瓶頸分析,透過理論,揭示當前的澎湖地區產業發展的策略,既然必須突破「全球-中央-地方」模式的束縛,面臨的課題當然是:「在全球化轉型中,中央政府虛級化的可能?」
 換言之,當澎湖「直接」與全球經濟主流連線,擺脫中央的轉接,而自立成為在地城邦(Local State)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能量是否具備呢?
 (1)就事論事,澎湖如不具備內在的能量(例如本論壇前所分析的SWOT各內涵要素),則地區內的產業發展無法具有自主性,但如不具備外在的網絡,則轉型的前景將不見前瞻性。
 (2)在此雙重條件配套下,我們近期各次將逐一探討策略如何突破現狀?以及在地城邦的轉型配套有哪些條件?藉以勾勒出澎湖未來產業發展的策略與步驟。
 (3)關於澎湖地區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環境分析,前述的全球城市的模型,我們必須具體檢驗,逐步將全球性和網絡延伸分為不同的強弱層次。
 (4)關於地區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環境分析,則採取組織基礎模型,我們要逐項分為:一、企業環境;二、技術能力;三、財務資源;四、商業支援等四項分析模式,而演生為各種條件分析。
 因此,對於澎湖地區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環境分析,未來幾回我們將併聯「地方發展組織基礎模型」為縱象限,與「全球城市的模型」為橫象限,兩者交錯成我們澎湖目前產業發展必須突破的關鍵!
 如何構建具有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是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我們若能回答好這個課題,對實現澎湖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作者:李教授任職於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天人菊的天空-13 如何突破現狀?特色經濟結構在哪裡?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3日, 15:06

天人菊的天空-13 如何突破現狀?特色經濟結構在哪裡?

李清潭

發展環境的配套 能不能更具體?

 沒有任何中央官員會替澎湖人想像,為什麼兩岸直航的高價位機票盈餘,竟然必須犧牲澎湖台灣之間的正常營運呢?澎湖人憨厚的忍耐,正好映證了台北主管機智的冷漠!
 到底澎湖如何突破現狀呢?這是許多澎湖鄉親的焦慮,尤其是如同中年人的焦慮;理由無他,因為我們已經經過無數的春夏秋冬,而澎湖景氣的燕子始終不曾來臨!對照澎湖的各項努力,台灣本島談燕子是一種自欺欺人!
 曾經,我們談過,澎湖島上,世代耕讀傳家者極多,而在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知名的孝友人士呂成家(字建侯,澎湖東衛社人)曾有一首值得我們再三思維的詩篇:
 『天台縹緲快登臨,八罩群峰第一岑。
 東顧臺陽朝日近,西瞻廈島暮雲深。
 無邊玉宇空中見,不盡滄波眼底尋。
 劉阮風流如可接,遙從海外發高吟。』
 《登八罩天台山》,摘自林豪《澎湖廳志》

 固然,其中意境頗有天地悠悠,寄情古今的情境!也有每個澎湖人自忖身影『東顧臺陽』朝日近,但又如何?『西瞻廈島』暮雲深,才是值得我們澎湖全體鄉親深度思考的!是的,就算有環視寰宇的胸襟和處境,我們只能『遙從海外發高吟』嗎?更積極的,我們必須找出長遠的出路!
 經由上幾回的討論,我們逐項進行內在優勢、劣勢,以及外在的機會、威脅分析。這種思維的反覆練習只有一個目的:我們澎湖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發展,以自主性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曾經,我們也質問:「從什麼觀點,台灣需要澎湖?」澎湖地處黑潮支流與大陸沿岸流交匯,蒙造化所賜,海洋生物資源多樣。但是,近年來近海漁源逐漸枯竭,政府與民間皆大力輔導觀光資源開發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使服務業逐漸取代漁業,但由於經濟市場有限,人口不斷外流造成勞動人口日趨減少,致使整個經濟市場逐漸萎縮。
 我們曾引用胡健先生(176年,出任澎湖通判),以下的詩說得很清楚:
 『豈特雄封一馬頭,重洋天塹此咽喉。
 西援泉廈連犄角,東護臺陽控上游。
 遣戍干城歌肅兔,編氓環堵類居鳩。
 自維海甸分符重,夙夜難忘馭遠猷。』
 《十三澳詩》之《媽宮澳》,摘自胡氏《澎湖紀略》
 但是,隨著自由化貿易與WTO政策的持續推動,澎湖地區漁業前途會進一步受到限制,使得許多現有稍可生存的漁業相關產業前景更不樂觀,所以中央政府的態度、人為的條件和政策的不良形成了目前天然優勢的錯失。
 是的,每個澎湖子弟也要點滴在心頭:「從什麼觀點,澎湖需要台灣?」是從「西援泉廈」形成連犄角,「東護臺陽」足以控上游,這些的地理重要位置?還是「自維海甸分符重,夙夜難忘馭遠猷」的歷史使命?
 其次,關於地區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環境分析,當我們採取 E. J. Malecki(1997)的組織基礎模型,逐項分為:一、企業環境;二、技術能力;三、財務資源;四、商業支援等四項分析模式時,許多朋友不禁質疑:到底澎湖如何突破現狀?各細節的條件分析如否更具體?並且表現、落實在現實的澎湖社會。因此,對於澎湖地區企業經營/產業發展的環境分析,兩者交錯成澎湖目前產業發展,是每個關係澎湖未來的朋友心中最深沈的痛楚,更是必須突破的關鍵!

「東顧西瞻」、「西援東護」 可以更驕傲一些!
 如何構建具有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是需要回答的重要課題,回答好這個課題,對實現澎湖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

一、必須著眼於國際化
 1.從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看,澎湖必須與國際接軌。從澎湖的地理位置看,較之於全國各兄弟地方,澎湖是邊緣化的島嶼經濟,而對於東南亞或全球而言,澎湖比台灣本島內陸地方更加開放。從區域經濟的觀點看,澎湖與全國形成經濟一體化,而與東南亞可形成外向型經濟共同體,甚至可面向全球形成開放型金融旅遊貿易服務業。
 只有把澎湖置於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才能構建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澎湖特色」是較之於其他姊妹地方而言,「澎湖特色」要通過國際化體現出來。
 2.構建具有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必須有產業載體。體制機制是經濟活動的制度規範,而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產業或企業。因此,有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有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澎湖國際化進程中相輔相成的問題。以此為切入點,澎湖必須面向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化,培育現代企業和產業群。
 我們認為,一方面要加大澎湖公有企業改革力度,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省內市場要素順暢地向國際流動;另一方面,進一步放開國際資本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金融服務業,在市場要素國際化流動的過程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3.構建具有澎湖特色的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必須進一步明確澎湖的戰略定位。過去在對澎湖發展戰略定位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把澎湖作為特殊的離島來定位,二是立足於澎湖資源優勢來定位,如農業資源、旅遊資源等。這裡我們認為這是不夠的。這個定位即使澎湖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但也直接導致澎湖無論在基礎設施、經濟結構、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在台澎金馬整體中被邊緣化。
 澎湖的戰略定位必須有更加寬廣的視野。我們以為,要進一步強化澎湖作為全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的戰略優勢;要充分認識澎湖對南海地區開發的重大意義,以及澎湖在「東協加三」格局中的位置;要進一步認清澎湖對東南亞區域經濟及全球化的開放性特徵。
 總之,我們堅定認為,澎湖的戰略定位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視角研究。

二、必須強化澎湖整體性和區域化
 為了適應澎湖國際化的需要,必須強化澎湖發展的整體性特徵和區域化功能,同時逐漸淡化現有行政區劃發展格局,以便提升對基礎設施、市場要素和自然資源的配置效能。
 1.未來五年到十年澎湖發展日益凸顯「功能區域」。澎湖群島必須一不同的產業、地理和功用,進行細緻而嚴謹的「分工合作」劃分!經濟區域佈局合理,功能區分,優勢互補,充分體現了理性發展提出的「特區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弱勢」的發展戰略。  
 2.發展各具功能的經濟區域,必須做好三大規劃。其中:(1)是劃分功能的經濟區域的城鎮化規劃;(2)是各大經濟區域的產業功能規劃和資源配置規劃;(3)是連接各大經濟區域的網絡和效益規劃,以網絡和效益規劃把各大經濟區域有機地連接起來,以體現澎湖發展的整體性和長期性,從而節約投資成本,防止重複建設。  
 3.突出規劃和建設中部經濟區域,使之成為「依託馬公,連接各島,橫貫東西,輻射周邊」之佈局,細膩達成可行的的商貿物流中心、文教體衛中心、交通資訊中心。
 如果沒有馬公經濟板塊的崛起,從長遠看,澎湖發展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經濟的。未來5年至10年,只有加快馬公的崛起,才能更好地實現海峽南北連通,兩岸東西互動。而馬公崛起的重要條件,是加快規劃建設澎湖至各離島的高速公海上通路,台灣至福建、至上海、至南洋的高等藍色公路。

三、必須培育國際化產業群
 澎湖要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引領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大力推進「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戰略,培育國際化產業群。
 1.以南海開發和海洋產業開發為支柱發展現代工業。我們澎湖群島必須以工業為載體,以海上航運為重點,面向東北亞、東南亞及全球發展港口經濟。以建設海洋產業研究為契機發展新材料新資訊工業,全面提升澎湖工業現代化、國際化水準。
 2.亞熱帶農業要進一步企業化、市場化,充分體現其科技特徵。亞熱帶農業應拓展內涵,把企業化和科技化作為現代熱帶農業發展的方向。
 我們澎湖人可以更清醒:亞熱帶農業只有走企業化道路,才能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的市場化、集約化和組織化水準。亞熱帶農業只有走科技化道路,才能更好地發揮「亞熱帶」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高效。
 3.旅遊業要進一步豐富其文化內涵,使文化體育產業成為度假旅遊國際化的載體。固然,度假旅遊既決定於優美的自然環境,但是,現今各國實例也取決於文化體育產業國際化。我們可以自信,澎湖文化體育產業的發展,不能只滿足2300萬台澎金馬民眾的需要,而可以按照打造國際旅遊度假勝地的目標,做為未來的定位,規劃建設能舉辦國際大賽的文化體育設施,以人文國際化推動旅遊國際化。
 我們在這裡一再呼籲:澎湖鄉親啊!如果台灣做不到國際化,那就讓澎湖徹底國際化!如果台灣不願做在地化,那就讓澎湖努力在地化!
 如果,全球在地化對台灣官僚體系的內陸型思維是陌生的,那就放手讓澎湖進行一場自主的轉型吧!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願景工作坊 中原大學師生到吉貝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13日, 10:16

願景工作坊 中原大學師生到吉貝 2009.4.10.
 (記者顏博瑋報會)中原大學景觀系喻肇青教授與馮天蔚老師,自四日開始帶領建築研究所及景觀系的學生四十五人進駐吉貝武聖殿會議室,展開為期一週的空間願景工作坊,將於九日晚間七點半進行成果發表會,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中原大學團隊於四日先至望安花宅為製作聚落大圖,四日到十日於吉貝進行田野調查與訪談,了解居民生活空間的現況和需求,並與吉貝國中學生交流。成果發表會於九日晚上七點半在吉貝武聖殿一樓會議室,內容包含:一、港區與武聖殿、觀音寺整合空間規劃;二、吉貝人的吉貝厝-新房起厝設計;三、先有好生活才有好觀光-吉貝環境發展策略。
 吉貝武聖殿莊文能主委表示,吉貝一如其他離島情況,政府由上而下給予地方的想像經常與居民的生活有落差,希望透過這次工作坊的操作,試著首次由居民的角度找出未來的方針,並提供公部門執行的參考。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纔到澎湖便是仙』!看古人如何行銷澎湖?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13日, 10:27

『纔到澎湖便是仙』!看古人如何行銷澎湖?


李清潭

產業組織的第一面向,企業環境?
 澎湖究竟有多美?過往的文人墨客如何形容本地的環境呢?
 話說清聖祖康熙47年(1708)有一位舉人,周于仁先生(字純哉),他是四川安岳人,在雍正11年(1733)調到澎湖擔任通判,秩滿後寫了一首《留別澎湖諸同事》【秩滿留別詩】,抄錄在此:
 『勞勞俗吏兩經遷,纔到澎湖便是仙。
 盜息何須鳴竹柝,民良無處試蒲鞭。
 三年臥治身多病,一葦輕航意轉牽。
 更念和衷同事者,從茲遠別益潸然。』
 《留別澎湖諸同事》,摘自林豪《澎湖廳志》

 周先生這首極為有趣的詩,說自己過去兩任官途辛勞,『纔到澎湖便是仙』!詩中又稱讚當時澎湖『盜息、民良』,『一葦輕航意轉牽』可見他深深愛上澎湖,任期到了,竟然就不想離開,他怎麼辦呢?
 今天,我們從周先生這首極為有趣的詩,感念澎湖的地靈人傑,討論澎湖的企業環境,如何吸引外來的人才和資本。
 首先,在學者馬樂基(E.J. Malecki, 1997)的《組織基礎模型》中,第一個環境要素為「企業環境」,又內分為:(1)技術文化;(2)生活品質;(3)成功的企業典範;(4)地方基礎建設等四項(請參見《附表1》所列)。我們借用這些概念分析澎湖的企業經營和產業發展的環境,分述如下。

一、技術文化
 所謂的區域的技術文化,乃形成於一定區域內的技術知識資源與環境兩者的互動,包括技術人才、及其與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第一,關於技術人才的來源,除了產業主體之外,區域內高等教育體系、及其他政府與產業的培訓措施,對於技術人才之培養,也會對技術文化的形成有關鍵的影響。第二,良好的技術文化吸引產業及資金的流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綜觀澎湖地區的高等教育體系對技術文化的培養,仰賴自國立大學的未來規劃,例如國立澎湖科技學院改制為大學後,如何繼續培育?未來是有成立澎湖其它的大學的可能?…等等都是關鍵。
 另外,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可否在澎湖設置育成中心,以協助企業發展技術升級?從教育體系而言,很明顯的澎湖地區的技術文化,是根植於中央協助地方的架構上。由於基本層面上,技術文化的形成掌控於中央的教育部或經濟部門,官僚體系的運作常常會使區域發展需求無法適時的、適當的被滿足,而容易在當前速變的經濟體制中失去先機、甚或發展的空間。
 再者,觀乎企業運作的模式,由於澎湖地區產業的企業層級,大部分僅是分公司或子公司,而其總部或母公司設於台北、台灣本島地區或國外企業的傾斜,這些說明了澎湖的政商處境,仍屬於次級性的層次。所以,除非企業總公司、或母公司採取在地化(localization)的管理模式,不然,澎湖地區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的技術運作模式,基本上也是採取《全球-中央-地方》的迂迴模式。因此,由於分公司、子公司在形式上被邊緣化,而對於自己公司內部文化的自主性和權力並不足,若要發展澎湖成為《全球—地方》的直接接軌模式,仍需重大產業的母公司授與更多的自主權,或是搬遷其母公司到澎湖來,例如,高雄的中鋼集團的母公司安置在地化了,高雄才有機會發展。這道理是明白的!

二、生活品質
 基本上,澎湖在歷史中的發展過程,除了數個不利的因素之外,其他都是在台澎金馬首屈一指的;其中,生活品質的惡化因素,僅有如(1)飲用水;(2)交通;(3)冬季天候、海象不佳。這有待進一步藉由跨區域的協調與整合,而台北政府在權限與經費的補助,更說明地方發展的侷限性與複雜性。整體而言,澎湖環境品質的改善,仍事有可為。
 在跨入強調國際化的今天,澎湖要成為頂級的國際都市,除了基本的物質生活的改善外,還需要發展城市文化、藝術交流的自由與生活品質的精緻…等項目,這些是國際都市提昇競爭力的基礎。
 澎湖自許為海上明珠,但是港都的海洋氣息仍未充分遠播;可見,進一步散發特色魅力,也是澎湖須極力營造的方向。直到20世紀結束,在全球國際城市的排列上,台北仍被標誌為台灣代表的城市地標;相對之下,澎湖的文化競爭力,則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成功的企業典範 
 位在澎湖的企業如果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理想上應標榜其願景「亞洲ABC(產品)的供應者」,更是應該注意由「生產者」(擴廠、追求技術)、「供應者」(顧客導向)轉型而提升。
 在澎湖產業的轉型歷史中,國際及國內觀光產業成長迅速、環保產業日漸受重視、箱網養殖技術長足進展、電訊科技長足發展(參見先前本論壇,我們一再討論的SWOT表)這些「外在機會」相關產業,如何轉化為供應者,又轉型為國際企業代表,誠屬考驗。
 而所謂「根留台灣,並走向國際化」的口號,在澎湖的狀況,我們又需要將它轉為「根留澎湖」。以目前的產業「根留」模式說明,各階段都有待我們努力:(1)除了「供應」各種工業材料,並成立「周邊服務」產業,例如,以流通資訊、材料為主要業務等;(2)擴及以「回收、處理」廢棄物為主的環保產業;(3)更積極籌設「投資」、「土地開發」等公司的形式,以提供「企業集團」發展所需的資訊及土地資源。
 換言之,從生產者、消費者到分解者,企業在澎湖本地必須自成一個工業的供應鏈,而後我們才可談及「並走向國際化」。
 除此之外,對於「外在機會」相關的產業,我們主張澎湖應利用「電訊科技長足發展」的近年趨勢,試圖結盟成立電子商務市場的連結,希望以此作為進軍亞洲甚至國際化的跳板。以前,我們討論曾借用琉球群島的成功,就特別稱讚他們的通訊科技產業成就!還有,「環保企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投資養老院、休閒事業,都是我們澎湖可以投入的規劃範疇。
 綜觀而言,澎湖的產官學各界必須不斷加強核心競爭力,有計畫的培育澎湖《全球─地方》的企業典範。這個關鍵是可落實美國哈佛管理學院的康特(R.M. Kanter)教授所主張:一座城市必須具備有觀念(Concepts)、才幹能力(Competence)、通路連結(Connections)三項之3C的要件(3個C字頭的概念)才能躋身「世界級」(World Class)的競爭(參考《世界級—區域性企業也能競逐全球》一書)。
 不過,以上討論企業典範的例子,並非是當前澎湖絕大多數產業的模式,這也揭發出本論壇認為各區域、或地方之間,各類的主體彼此的參與合作(Cooperation)是不可或缺的第四個C的概念。我們澎湖的產官學各界能不能坦誠相待,團結合作就是創造共贏共榮的關鍵!
 尤其,以台灣的未來發展而言,中央權力必須下放,賦予地方較多的財經自治權(參見本論壇的其他論述)。基本上,澎湖地區仍是以中小企業為經貿的基礎,但自1997年後,中小企業確有泡沫化的危機。而且,依照台灣當前政策結構,中小企業的發展、投資、轉型,許多仍是依賴中央政府的輔導與政策的限制。中小企業對於世界產業脈動觸感敏銳,極需彈性和及時的政策與支援(,而非掣肘),地方政府能否有進一步的主導權,有賴中央財經管制規範的重新解構與佈局。
 這裡我們再藉由另一位學者薩克瑟尼安(A. Saxenian; 1996)所著的「區域優勢」書中,其中的個案研究,經由「製造商團體」「和地方政府代表並肩解決區內社會和政治相關問題。」這些似乎提供了澎湖產業發展策略上的啟示:
 「專注於為區內小型及新興企業提供經營管理方面的服務,而不是為大公司的利益遊說。」,「例如,面對房價暴漲和塞車的問題時,… …製造商團體就和政府部門及環保團體共同合作。此外,會員公司也承諾提供金錢、時間以及專業技術,針對土地利用、運輸和環境等議題,提出解決之道。由於初步成效不錯,因此也確立了未來地方政府和產業之間共同合作制訂當地政策的模式」。

四、地方基礎建設
 一個區域是否擁有良善的基礎建設?對於產業發展是有相當的影響。第一,基礎建設的健全與完備,才能吸引到產業及人才的進駐。以澎湖地區而言,幾乎所有的重大建設都必須經過中央,也就是行政院的同意才有辦法付諸實行。
 以澎湖的對大陸三通政策、博弈建設政策來說,中央的審批同意權突出了地方發展規劃的困境。也就是,仍然步步由中央負責審批辦理,等到奉行政院核定之後,再交由地方政府負責興建、經營、或開放民間辦理,並由中央來輔導地方建設。站在馬公港,誰在為澎湖作主?澎湖縣政府?縣議會?還是台北?
 這是因為政府在分發經費的時候,並沒有分發多餘的經費給縣市政府來作建設;所以,當縣政府有新的計劃時,往往都需要做好整個建設計劃的規劃,再交給行政院來審核,如果能夠得到中央的同意及補助,整個建設計劃才有辦法付諸實行。正如過去紀錄所述,澎湖的歲入規模幾乎僅為台北的十分之一而已,遑論其他的地方基礎和建制的軟體、硬體等配套。
 另外,時間考量更是無情的挑戰,澎湖地區的基礎建設基本歸類,仍本於過去的輕工業、農漁牧業的發展方針。因此,當地區產業必須轉型,而對基礎建設有新的需求時,區域自主權無法以彈性及及時地完成所需基礎建設,更無法配合產業及區域發展之轉型。
 在全球化浪潮的速變當中,以上各種政策、行政的延遲,可能常會造成區域發展的致命傷。極其清楚,在國際競爭激化的新經濟、或是知識經濟體制下,講求數位速效的前提下,我們澎湖的區域自主權,應被賦予更多的流程時間簡化、和財務上的彈性,以發展區域產業經濟(請參見《附表1》所列)。
 綜合前述,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首的周于仁先生的詩句,『更念和衷同事者,從茲遠別益潸然』。這故事的最後,是周先生獲得上級同意,『仍留協辦』。『一葦輕航意轉牽』,好神奇的澎湖行銷!
 最後,當我們回到本文開首的馬樂基(1997)的組織基礎模型中,第一個環境要素為「企業環境」,澎湖鄉親啊!我們應該如何為未來的澎湖打分數呢?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下一頁

回到 關於澎湖About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