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漁灶

漁灶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2月 23日, 16:36

漁村漁灶代表先民開發漁業的一段血淚史
圖檔
 (記者宋國正專題報導)本縣魚灶代表了先民開發漁業的一段血淚史,它記錄著早期漁民生活的勤儉、堅毅的精神,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只見殘破的煙囪及灶倒磚裂殘破不堪的魚灶,令老一輩漁民惆悵的嘆息。

 到過澎湖的人,都對當地風、沙、漁民等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澎湖島嶼雨水少,土地貧瘠,土壤含鹽量偏高,限制了農業的發展,糧食始終無法自足,居民的生計最大資源只有拜四周廣闊的潮間帶,以及全島島嶼海域帶來的豐富海產資源。

 澎湖的天然條件雖然很惡劣,但澎湖先民仰賴漁業的技術以及累積無數次先民智慧的經驗,賴以維生,並逐漸創造了適應地方特色的生活方式。尤其對海域資源的利用更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以海洋資產為立足點,強調澎湖以發揚漁業的產值為經濟命脈。

 漁業是早期澎湖人一直作為安身立命的憑藉,說得透徹些,靠著大海的資源來養家活口,世世代代不虞匱乏,「大海」可說是澎湖人的衣食父母呢!也是他們朝夕相處最親密伴侶,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盡寶藏。

 澎湖出海捕魚的船隻泰半是十噸左右,這種漁船是近海漁船的主力,一般捕撈以丁香魚、小管仔、沙丁魚等居多。一般捕撈方式以圍捕法為宜,因為這些魚種體型較小,屬於外海性,魚群大多洄游方式聚集,白天深潛海底,晚上才浮出水面,以魚燈具引誘即可大量捕獲。剛捕上船的漁獲,即刻生火煮食,並急速加以冷藏、保存,以確保新鮮度,再行銷各漁市場,因此各漁船船主自己擁有加工的魚灶設備,自捕自煮,如此可充分供應市場與漁貨的來源。

 早期擔任炊煮的主要設備是「魚灶」。一般而言,魚灶主要配備有灶台、煙囪、鹹汁槽三大部分。灶台略同家家戶戶廚房的煙囪一樣,不過灶台的材質以水泥攪和硓(石古)石或紅磚堆砌而成,不僅耐高溫,在強力烤烘下仍不會龜裂,同時灶內的火路也會暢旺不停。

 此外,在灶台上要建兩個以上的鼎座,放置準備炊煮的大鍋或大鼎。灶台旁再設計有鹹汁槽,因為早年鹹汁非常珍貴,略同今日我們所吃滷味的醬油一樣,可以說是一種配菜的佐料呢!

 剛捕獲魚貨先用鹽水浸泡並洗淨,在放入盛魚圓形竹橄內,一起入鍋,鍋內必須加些水,如果是丁香魚類,幾分鐘後便可起鍋,再運送到廣場上曝曬,等到晒乾後便可內銷各地,如此魚可長期保鮮與儲存,且會有抗腐性,可避免腐壞或霉汙之困擾。

 早期農業社會時代,澎湖魚灶產業相當興盛風光,人口外流到台灣不太嚴重,因為魚灶提供了魚村人口的就業機會。當年負責炊煮魚類的村婦,扛擔挑伕的,運送曬魚的,裝銷封箱的女作業員,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澎湖漁業的產值更是提升漁村經濟發展的主流,並帶動了漁業加工的另一波熱潮,亦使得沒有魚灶的主人有能力拓展現代漁船的商機,加速漁村經濟的繁榮,有其正面的貢獻。

 可惜八十年代,由於漁民大量的捕捉,加上天災或毒魚、炸魚等不當的人為因素,終於導致魚源一年一年的驟減,澎湖漁業慢慢走下坡,傳統魚灶產業被迫走向黃昏走向歷史。

 

 如今殘破的煙囪及倒灶磚破情景,老一輩漁友惆悵嘆息

 傳統魚灶代表了澎湖先民開發漁業的一段血淚史,亦可以表達出漁民的生活與人文的縮影,如今雖已功成身退,但它紀錄著早期漁民生活的勤儉、堅毅的精神,實有保存及繼續傳承的意義。

 夕陽餘暉中,澎湖赤崁海邊仍就是景致旖旎,雖然沒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的壯闊情懷,但遙想當年傳統魚灶為漁民開展了漁業的經濟奇蹟,心中自然隱隱散發出動人真摯的關懷。望著殘破的煙囪已不再嬝嬝升煙,灶倒磚裂,不再流出陣陣撲鼻香的鹹汁,古老的魚灶台勢必留不住觀光客匆忙的腳步,留下的將只是一片惆悵的嘆息,以及代之而起的外型豪華,內在鑲金綴玉的現代化設備,原有充滿生命力的挑魚、煮魚、曬魚的畫面,已流失在科技時空裡,而完完全全走入歷史,因為魚灶已不再是魚灶了。

●船上煮丁香取代漁灶。(宋國正攝)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魚灶風華-澎湖50年至70年間十分重要的經濟活動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0月 15日, 14:13

南寮社區空間營造成果發表陳振中趙嘉協共同為魚灶點火
圖檔
●恢復原貌的魚灶。(洪添鋆攝)
 (記者洪添鋆報導)湖西鄉南寮社區空間營造計畫圓滿完成,昨日上午9時辦理成果發表會,村民以辦喜事的心情,扶老攜幼前來參加,而澎科大觀光休閒系的同學,亦在教授的帶領下,共同來見證歷史的一刻。鄉長陳振中及村長趙嘉協,共同為魚灶點火,村民當下在修葺後的魚灶煮兩「竹篩」的「臭肉魚」,不久即香味四溢,一位民眾很感動的說,已經好久沒有在戶外聞過這種魚香味了。
 湖西鄉南寮社區參加澎湖縣政府建設處所推動的社區空間營造計畫,在「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學會」的協助下,提出「南寮心動力」方案,決定將村內戴姓民眾廢置23年的魚灶重新修葺,恢復其原貌與功能。由於計畫詳實且極具意義,故得到委員會一致認可,並給與最高的補助款新台幣60萬元,由該社區購料僱工修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把原本已傾圯的魚灶,按原貌修復。據一位參與修葺工作方師傅表示,魚灶最重要的是煙囪,這是屬於第一代燒煤炭的魚灶,煙囪的高度是39塊磚頭所砌成,其中基礎部分10 塊,上面29塊,而這種高度最適合煮魚。
 本縣最富盛名的生物老師洪國雄,亦應邀前來為參與的社區民眾、澎科大觀光休閒系同學做一小時的南寮社區營造簡報,洪老師以數十張幻燈片,為大家解說南寮的資源、可發展的方向,內容十分豐富。但他也指出,只有社區內的民眾才最了解自己社區的事務,包括政府、專家,只能從旁協助。所以,他鼓勵民眾要團結,取得共識後再決定要怎麼走下去。應邀參加活動的陳振中則表示,南寮社區在趙嘉協村長及陳有擇理事長的帶領下,可說是一直在進步中,而南寮村的花生,無論是品質或數量,都是第一流的,明年鄉公所的活動,會把南寮花生列入推廣的項目,讓更多的鄉親、觀光客多多採購南寮花生。
 南寮村自從趙嘉協及陳有擇分別當選村長、社區理事長後,社區的進步可說相當快速,由於兩人都有豐富的行政經驗,且又有服務的熱心,更重要的是兩人同心協力、合作無間,在相輔相成的情形下,加乘效果自然產生。南寮社區的運作模式,值得其他社區、村里學習參考。

魚灶風華-澎湖50年至70年間十分重要的經濟活動
 (記者洪添鋆特稿)湖西鄉南寮社區參加澎湖縣政府的社區空間營造計畫,以「魚灶風貌再現」計畫獲得評審小組的青睞,並得到最高金額的補助款新台幣60萬元。而南寮社區也不負眾望,在村長趙嘉協、社區理事長陳有擇的帶領下,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將社區內已棄置的福記魚灶依原貌,重現在大家的眼前。
 魚灶對澎湖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是個陌生的東西,但對四、五十歲以上的澎湖人而言,一定十分了解,即使未曾直接或間接參與魚灶的相關行業,但至少也一定看過到處林立的魚灶。
 澎湖四面環海,早期漁船一出海,必有大量的沙丁魚(俗稱臭肉魚)、小管進港,這些漁獲絕對無法在短期間內銷售完,所以就發展出「魚灶」行業。漁民將臭肉魚、小管賣給魚灶業者,他們再將這些新鮮的漁獲加工曬乾後賣到台灣本島(甚至賣到日本)。由於這項行業包含了農漁業、製造業、商業(服務業)等政府所訂定的三項職業分類,且為澎湖特有的行業,所以經常被就業服務單位作為解說職業分類的範例。事實上,魚灶的確是澎湖從民國50年到70年間相當重要的經濟活動,據了解,在最高峰時期,澎湖的魚灶總共有190座以上,其中以白沙鄉的赤崁、鳥嶼、馬公市的風櫃、嵵裡為大宗,幾乎佔50%以上,而若每座魚灶以30位員工計算,可提供將近6千個就業機會,以當時的就業市場而言,是一個相當大的數量。而魚灶的設備、曬魚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跟著改變,最明顯的是最早期把煮過的臭肉魚放在砂砱地曝曬,之後改為放在「竹箄」上曝曬,裝魚乾的容器從木箱改為紙箱,燃料也從煤炭改為重油。而據了解,有不少魚灶業者,因經營得當而獲得豐厚的利潤,再轉而其他投資,而成為澎湖知名的富豪,由此可見魚灶在澎湖的經濟活動所占有的地位。遺憾的是韋恩颱風後,整個魚場發生重大的改變,臭肉魚、小管的捕獲量日益減少,再加上油價不斷攀升,漁民出海的意願也跟著降低,魚灶業成為夕陽行業,目前除了馬公澎南地區及赤崁的丁香魚灶外,其他地方的魚灶已然「絕跡」。從盛極一時到銷聲匿跡,這也是社會轉型必然的結果,因為即使今天仍有大量的漁獲可供應魚灶業,但光是工資、環保問題,還是會讓魚灶關門大吉。
 曾經風光一時的魚灶業,不可能再恢復昔日盛況,但這項曾是澎湖人相當重要的經濟活動,也是二、三、四「年級」生共同的回憶,卻可轉型成為觀光資源,尤其澎湖縣政府正全力推動秋冬旅遊、低碳旅遊,若能妥為規劃,訓練足夠的說員,再將魚灶列入重要的旅遊行程,對澎湖的觀光業,絕對有加分的效果。

澎湖魚灶重現 遵古法起火煮魚-民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3kNT6EFYkg
圖檔
【民視即時新聞】以前農村社會,家家戶戶都用灶來煮東西,而在澎湖靠海的漁村,也有所謂的「魚灶」,方便漁民就近蒸煮捕撈上來的漁貨。不過,隨著時代進步,魚灶幾乎消失,­湖西鄉南寮村還能看到碩果僅存的一個。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8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