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透過珊瑚骨骼 發現過去5年人為對環境破壞

來到這個偏遠離島,生態永續的心會將您深深的吸引,佇立在海島的澎湖灣,原來~台灣還有這樣美麗的地方!

透過珊瑚骨骼 發現過去5年人為對環境破壞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9月 21日, 07:36

透過珊瑚骨骼 發現過去5年人為對環境破壞 2009.9.19.

 (記者蘇文章報導)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教授與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游鎮烽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目前在澎湖執行珊瑚骨骼研究計畫,從中意外發現東吉嶼南方每年夏秋兩季會固定出現湧升流(大量營養鹽由海底湧向海水表層),也發現過去5年來人為對環境的破壞。

 造礁珊瑚廣泛的分布在南北緯30度的十數公尺淺水域,造礁珊瑚在海水生長過程中,會將周遭的環境變化詳實的紀錄在碳酸鈣骨骼內;更重要的是,造礁珊瑚生長快速,一年可達數公分以上,生命週期往往超過一個世紀,這些優點更讓珊瑚成為解析古氣候及環境變遷的最佳利器。

 其中,最常被利用的是大型團塊狀的微孔珊瑚(Porites.)。在墾丁及綠島海域一年可以生長一公分左右,在適當的海洋條件下生長,三、四百年後可高達一層樓,外觀就像是一頂巨大的海底鋼盔,例如綠島的大香菇珊瑚。

 由於珊瑚骨骼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及同位素也可以提供海洋的水氣交換、能量傳輸、大洋環流以及全球變遷資料,如海水溫度每升高攝氏一度,會造成正在成長的珊瑚骨骼中的鍶元素減少0.8%,鎂元素增加3%,鈾元素減少5%。因此,珊瑚也就像是一支天然的溫度計,忠實紀錄海水每個時期的溫度變化。

 為了更加了解古海洋歷史,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陳昭倫教授與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游鎮烽教授特別率領研究團隊,在澎湖進行珊瑚骨骼的研究計畫,調查範圍包括吉貝嶼、姑婆嶼、鐵線尾海域、七美及東吉嶼等海域。

 根據研究團隊採回的珊瑚樣本,經骨骼切片、X光拍照、骨骼微取樣、清洗、樣品處理及儀器分析,初步掌握澎湖各海域過去15年的表層海水溫度變化情形,意外發現東吉嶼南方每年夏秋兩季會固定出現湧升流(大量營養鹽由海底湧向海水表層)。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馬公內灣更記錄到過去5年的人為污染歷程,如箱網養殖漁業飼料過量餵飼(鐵鈣比),大型廢棄物垃圾場金屬污染物經底層滲透流入珊瑚礁區(鎘鈣比)等。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還將持續進行數值資料分析以及環境資料比對工作,屆時澎湖海域的環境變遷情形,將更加清晰呈現國人面前。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樂活澎湖灣Lohas Penghu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