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低頻電磁幅射

來到這個偏遠離島,生態永續的心會將您深深的吸引,佇立在海島的澎湖灣,原來~台灣還有這樣美麗的地方!

低頻電磁幅射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7月 17日, 16:47

報你知─何謂低頻電磁幅射

根據物理學的定義,電磁輻射是一種波動的能量。電磁輻射說明電磁波的發射和傳播,是透過空間或介質傳遞其能量。 電磁輻射依頻率一般區分為無線電波、微波、紅外光、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和γ射線等幾種形式。 依據各個波段俱有的能量特徵,可得知在非常低溫下 (接近絕對零度時) 物質內的原子僅能輻射出無線電波和微波; 當在攝氏零度左右 (水的冰點) 則原子可輻射紅外光;在表面溫度約攝氏5 - 6 千度的物質 (如太陽表面), 才會有可見光的輻射;在溫度百萬度的物體表面,就會有X射線;到了表面溫度達百億度的物體表面, 也會有 γ 射線呈現。除了物體表面溫度可來說明不同波段的電磁輻射來源之外, 氣體被強光照射下所產生的「螢光效應」,也會有少量的高能量電磁波如紫外光、X射線呈現。至於在核爆、超新星爆發時,則也會有大量的紫外光、X射線和γ射線呈現。
電器產品只要插電使用都會產生高低不同的電磁輻射 (或稱低頻輻射/電磁波)使用一般電器時,人並不會一直靠近電器,而目前沒有任何確切的科學證據,就算大劑量下也沒有,證實電磁幅射可能致癌,若以數年前手機電話蓬勃發展時,坊間也是突然傳出手機訊號的電磁波會致癌,迫使各大電信公司設置基地台時風聲鶴唳,也曾暄騰一時,最後是由科學界出面才解除人們心中疑慮;當時是以人類使用無線電波的百年的歷史及手機問世30年為依據,並用幾個國際信譽卓著的研究室實驗為例,說明幾個長達數十年的研究都沒有發現無線電波會致癌,只有兩個實驗室在極大劑量的電磁波暴露量下的實驗認為可能致癌。但都沒有重覆驗證過,卻被媒體大幅渲染。結論是無線電波早已被人類使用百年了,有致癌性的話,人類早就絕腫了
電磁輻射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輻射種類可分為三種:1.游離輻射 2.有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3.無熱效應的非游離輻射;目前英國及德國至今己有單位學者提出許多有關手機電磁波的負面研究報告;以及因在某些特殊環境使用手機所造成的災害及慢性病變,被稱為電磁波過敏症,當長期暴露在電磁波環境中,會對部份人造成神經與過敏的症狀,其症狀包含頭痛,眼睛灼熱,頭暈、嘔吐、皮膚疹、身體虛弱、關節肌肉疼痛、耳鳴、麻痺、臉腫脹、疲勞、下腹收縮痛、心律不整、心臟跳動不規則、呼吸困難…;,另外更嚴重可能會引起中風、沮喪、慌張、精神不集中、平衡感失調、抽筋、記憶力減退、淺眠等症狀。〔記者張雙雙〕

未雨綢繆 防制海底電纜低頻電磁幅射

林投村民籲成立維護生態基金 委交鄉公所管理
 (記者鄒秀成報導)在傳出台澎海底電纜設備及日後變電所設置,有可能因低頻電磁幅射而致癌,導致林投、龍門、尖山等三個村村民人心惶惶之後;林投村再提出電磁幅射將致海洋環境生態遭破壞的疑慮,希望台電公司放棄此案。若中央勢在必行,村民要求在辦理開發案前,先以台電名義提撥新台幣2億元,成立「環境生態保育永續發展慈善基金會」委交鄉公所管理,用做地方公益,安撫民心。
 由於國際癌症研究署發表專文,將低頻電磁幅射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而衍生出林投等三個村民對於台電公司將設置的台澎海底電纜相關設施,產生疑慮,憂心造成人體健康傷害,而醞釀要抗議。
 除了可能致癌的疑慮之外,林投村民再提出,電磁幅射將造成生態環境的重大衝擊,而且也抵觸本縣發展低碳島的長遠政策。村民認為,近年來全球皆面臨能源價格上漲及氣候暖化兩大議題,在中央和縣政府大力推行「節能減碳」政策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其中主要為開發風力發電。澎湖為台灣地區最適合發展風力發電的地方,因此被選中為全國第一個節能減碳示範區,海底電纜工程將直接衝擊此一重大政策的推動,而且影響本縣和湖西鄉發展觀光事業甚鉅。
 林投村民指,出林投社區長期以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無不戮力於地區環境生態的護育,期能為這人間最後一片淨土略盡一己之責,但限於各種主客觀因素及大環境因素所致,已經難有成效可言,更遑論輕易破壞。且目前就林投社區所轄海域一線而言,曾幾何時乃是全澎湖最好的牽罟漁場,昔日素有「金林投、銀八罩」之稱。直到台電尖山火力電廠設立後,該廠長期所排放廢水的「酸性影響」及「溫差效應」,造成附近海域浮游生物滅亡,大自然生物食物鏈頓生改變,魚群賴以為生的珊瑚礁及可供棲身的漁場,無不滅亡殆盡,造成小魚死亡、成魚外走,漁場嚴重枯竭。近年來,相關單位苦無良策來改善漁場生態,不斷借用各種補救措施,企圖挽救其中之萬一;其中包含生物放流、人工漁場再造、海域生態保護、保育、禁漁、降低岸邊人為工程等,可是仍難見具體的成效。然台電公司大喇喇一次編列160億元開發海底電纜工程,海域生態豈不破壞殆盡?長期護育工作豈不瞬間化為烏有?更甚者是長期的影響,屆時澎湖何來自然生態可言,那又將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及時間來做護育,又怎能恢復被破壞的其中之萬一呢?
 村民希望,台電公司如能有其他較可行的替代方案,應從善如流放棄本開發案。如若開發案一定勢在必行,盼台電能本於良知,善盡企業道德責任,竭盡其所能克服各項技術問題,確實避免任何可能引發的生態環境破壞污染及相關安全狀況,並能遵照依法令規章範籌,在符合各項安全標準下開發此案;同時衷心建議辦理該開發案前,先以台電名義提撥新台幣2億元,成立「環境生態保育永續發展慈善基金會」,並委交鄉公所管理,以為辦理湖西鄉海域環境生態保育及相關急難救助等公益活動,作為回饋地方、安撫民心的善舉。

低頻電磁場 無充份證據對人體有危害

海底電纜攸關澎湖地區未來發展及夏季觀光熱潮用電需求
  台電南區施工處表示因應澎湖地區未來發展及夏季觀光熱潮用電需求,規劃於澎湖與雲林之間,興建台灣~澎湖161仟伏電纜線路工程,連結台、澎間之電力網。除可藉此提高澎湖供電之穩定度及品質,亦可協助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水資源問題,並可利用澎湖豐沛之風力能源發電,平衡台、澎間之供電調配與彈性。此外,尚可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澎湖發展為無碳島之典範。
 興建此工程,民眾最關切的問題,不外乎生態環境與電磁場影響之疑慮。為此,台電南區施工處特與本報聯繫說明,轉述國際組織之相關研究,就電磁場議題提出說明如下:
 一、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於2002年發表專文,確實將電磁場與咖啡、汽油引擎廢氣等置於同一等級(2B級;可能致癌因子),造成一般民眾恐慌,致紛紛抗議高壓電或變電所設置。然而,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於1996年即開始研究低頻電磁場對人體之影響性,並於2007年6月發表第322號文獻,總結其對人體健康之研究報告,認為對人體安全並無充份證據顯示有危害性。
 二、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前述第322號文獻中表示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於2002年發表之專文,極低頻電磁場對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有限;而對動物實驗,其致癌的證據更顯不足,該分類是根據綜合分析流行病學研究,但是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潛藏選擇偏差(如隨機取樣之正確度)等問題,削弱其研究證據的可信度。另外,並無公認之生物物理機制可解釋暴露於低劑量電磁場與癌症發展有關,又動物實驗結果未能證實兩者相關。因此,綜觀整體事證,均不足以證實兒童白血病和極低頻電磁場之間具有相關聯性。
 三、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於2010年12月號的Health Physics公布其最新低頻(1Hz~100kHz)電磁場暴露限制建議值(Guidelines)由833毫高斯放寬為2000毫高斯。事實上,台電公司電力設施所產生之電磁場,屬無熱效應之非游離輻射,不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也不會產生溫度變化,亦不會在人體或生物產生累積效應;且根據環保署環境檢所之研究資料顯示,磁場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會隨距離而快速衰減(3米內衰減14~18倍),以台電公司設置之變電所為例,其距離民眾居所之電磁場強度幾已衰減至自然背景值(即變電所尚未運轉前已存在之磁場),遠低於我國環保署90年元月公告之「非游離輻射環境建議值833毫高斯」,因此無安全顧慮問題;另經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長年研究,已於1998年針對低頻電磁場訂定限制建議值為833毫高斯,世界上主要國家如亞洲之日本、韓國及歐美之英、德、澳洲、瑞士、瑞典亦採相同之建議值。
 另就生態環境議題,台電南區施工處表示已先行辦理海纜路徑之海域調查,該工程已避開外海珊瑚礁區及資源保護區,施工前會與當地漁會進行意見交流,聽取漁民在地經驗,將其寶貴經驗納入工程施工評估,力求工程品質之完善;施工期間亦將儘量避開近岸漁業之繁殖期與補捉期,將相互干擾降至最低。另外,台電南區施工處亦表示該工程之海纜線路均採海床下及地下化佈設,完工後對漁業活動、漁船作業、生態及環境品質幾無影響。
 台電南區施工處費副處長一再重申,電力建設攸關地方繁榮與安定,期待民眾對於電磁場建立正確之觀念。事實上,有用電就會有電磁場產生,譬如日常生活中家電設備就有電磁場存在,以吹風機為例,距離3公分,其磁場高達60~20﹐000毫高斯;而距離1公尺,其磁場即急速降為0.1~0.3毫高斯。因此只要與磁場源保持相當距離,並依政府及國際上對磁場強度之規定嚴格管制,民眾實在不需要恐慌電磁場之危險性。台電公司矢言將以負責任的態度及多次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肯定之施工品質,興建台灣~澎湖161仟伏電纜線路工程,希望民眾多予體恤並監督台電之誠意與用心,共同期待澎湖未來之蓬勃發展,朝縣政府推動的低炭社區、零炭離島之目標邁進。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樂活澎湖灣Lohas Penghu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