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傳統漁法大復活

最貼近在地人生活的漁業活動,不論是在海床上、在海上或是在岸上的~

傳統漁法大復活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1月 7日, 11:56

圖檔
●饒富趣味的牽罟,吸引外籍人士及小朋友紛紛加入。(許玉娟攝)

 (記者許玉娟報導)數十年前本縣牽罟漁法盛行,「網腳魚影,網袋飼母子」俗諺傳頌一時,為昔日漁民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漁撈技術的進步雖今非昔比,甚至淪為休閒觀光產業的活動,但仍有漁家在不景氣中還堅持此傳統漁法,加上牽罟作業白天或夜晚均可、一年四季皆宜,讓冬日午后的時裡沙灘,一場人與魚的拔河正熱鬧展開,吸引外籍人士及遊客紛紛加入戰局,卯足全力一起吆喝倒退嚕!尤其,隨著魚網慢慢收回的趣味,盼望魚蝦入網的心情更是讓人期待,不僅具有育教於樂的功能,也能夠瞭解早期漁村人民的生活模式,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所謂「牽罟」,就是使用地曳網捕魚的一種漁撈作業,在本縣又稱「牽網」或「牽繪」,由於在四、五十年前生活較為困苦的年代,能擁有船隻、網具的「大戶」並不多,而牽罟作業的設備簡單,可合數十戶共同投資,或用人力游泳海上佈網,一舉解決了船、網兩難的問題,於是相當受到漁民的喜愛。尤其,澎湖冬季風浪險惡,出海作業相當危險,牽罟的漁場大都位於背風的南面海域,拖網的人力在沙岸上進行作業,不但安全度相對提高,而且適時彌補了冬季漁撈的真空期,難怪「牽罟」在三十年前可謂風光一時。
 漁家指出,牽罟的作業季節不分春、夏、秋、冬,作業時在白天或夜晚均可,尤其以黃昏、黎明時為最理想,漁獲量最多,作業地點必須選擇海底平坦,沒有礁石分佈,潮水緩和的地方,本縣沿海的砂質沿岸,如西嶼鄉的外垵村、內垵村、小池角的網垵;湖西鄉的龍門村、林投村;澎南區的山水 、時裡;望安鄉的東垵村等,都是理想的作業地點。
 至於「地曳網」的構造也大有學問,基本上在中央部位有一個用來圍載漁獲物的網袋,兩邊有繫在兩條很長的曳繩(曳網)上的袖網(翼網、網腳),上網的「浮子」,下網的「沈子」,其微妙的平衡設計,使上網不下沈,下網不離底,可順利的將魚群驅入網袋中。而整具網的大小可因人因地制宜,普通的網面約有兩公尺高,數百公尺長,必須由三、四十人合力操作才可作業。
 在四、五十年前,網、繩可都是網組的成員合力製作的血汗結晶,可說得來不易!一組完整的牽罟作業,網、繩、浮子、沈子、舢舨、人力等六個要項缺一不可,除了舢舨、人力以外,其餘四項大多是集合數戶,甚至數十戶的財力所共組,網的部份,最早使用的材質為苧麻絲,接著用棉線,因都容易腐朽,再改用塑膠,進一步用尼龍,一直到現在的「玻璃絲」。牽罟作業由於作業範圍、網具大小、風向潮流、應時魚種,可用人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村皆有其特定的模式。
昔日牽罟年輕輩陌生 碩果僅存希望第二春 
 大型的地曳網海上作業時,要四到六個人,一艘或兩艘搖櫓的舢舨協力合作,先把一條曳繩留在岸上固定、派人看著,然後以舢舨拖載網具出海繞行半圈,一面搖櫓、一面下網,在距第一條曳繩約五十公尺的地方靠岸,由岸上的人將另一條曳繩牽上岸,並選擇較有經驗的人在岸上指揮全盤拖網作業。下達「命令」後,左右兩股人馬必需施力,海中的大網,就靠著浮子和沈子上下平衡的作用,貼著海底垂百的張掛成一個開口面向岸邊的U型圓弧,靜待魚兒入網。
 其中,起網作業是岸上人力的重頭戲,必需適切的掌握左右繩的節拍、行網的速度,舢舨則開到網邊,一面吆喝、一面拍打水面,把魚兒驅趕入網,網漸行漸近,岸上的兩組人馬也逐漸向U網的對稱軸靠攏,袖網離水之時,拉網不可過急,以免網袋離底,魚群脫逃。等到兩路人馬會合、網袋近在咫尺的時候,兩組人力併成一組,兩條曳繩併成一條,在一片激情呼喊聲中,網袋連魚獲已上了沙灘,黑鱙、狗母、鰹、灣美、白鱙、臭肚、魩仔、沙梭、河豚通通入網,收穫的喜悅,讓漁家頓時忘了拖網的疲憊。
 早期各村對漁獲的處理,做法不盡相同!雖然網具是多家合夥投資的「私器」,但是牽罟的漁獲卻是「見者有份」的公產。除了分配給出網具的「網仔份」和出舢舨的「船仔份」外,凡是參加拖網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可「分紅」,通常是大人一份、小孩半份,大肚雙份(懷孕牽罟討吉祥之意) ,因此又稱「倚繩仔分錢」,這種人人有份大方的「分紅」制度,主要是因當時的漁源豐富,漁獲量多,動輒上千斤,且作業密集,一組網剛上岸,另一組又下網,沒人會在乎那一份、半份的魚。
時裡的牽罟作業早期有四個網主,六組網,漁家說,因每年冬季作業較好,如遇倒吹風,魚群容易集結,是下網的良機,滿潮時風流太透,選擇低潮,無流的夜間作業,漁獲較理想。作業人數至少六人,拖網人力最少十二人。罟船單艘,一船三至五人,每船二櫓,大櫓(主櫓)丈八,小櫓(崁櫓)丈四,每櫓二人輪流替換,另一人放繩或幫助放網,雖漁獲不固定,卻是凝聚家人的力量所換取!
 不過,隨漁撈技術的進步,加上毒電炸魚的人為破壞,一度造成漁源快速枯竭,使牽罟喪失了天時,築港、築堤、填海造陸等建設相對破壞了漁場,使牽罟喪失了地利,尤其,收獲不穩定,青壯年人口大量外流,漁村勞動力不足,使牽罟喪失了人和,也走上日漸式微、幾乎被淘汰的命運,昔日牽罟的一幕幕,對現代年輕一輩來說相當陌生,對老一輩來說,也只能空留回憶,然這些碩果僅存的牽罟戶,現在卻因不景氣,善用老祖先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恩賜,讓傳統漁法非只能在夕陽餘暈中茍延殘喘,也跳脫休閒觀光產業的束縛,在重視環保與生態下大復活,而看著一箱箱滿載的漁獲,漁家笑的合不攏嘴,也再度找回傳統漁法的第二春!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嵵裡洋場再發現 邀你一起來體驗補魚樂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2月 10日, 16:54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牽罟魚體過小 縣府籲遊客放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3月 17日, 09:12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林投淨灘牽罟迎遊客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4月 8日, 00:21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冬季林投牽罟拉起千公斤鮮魚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月 3日, 15:42

冬季林投牽罟拉起千公斤鮮魚

新聞畫面
代碼: 選擇全部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10/冬季林投牽罟拉起千公斤鮮魚.wmv

http://phcatv.com.tw/地方新聞/9812/1210/冬季林投牽罟拉起千公斤鮮魚.jpg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澎湖生態旅遊程創意設計競賽1/18沙灘牽罟體驗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1月 13日, 18:47

澎湖生態旅遊程創意設計競賽1/18沙灘牽罟體驗
︻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地區有獨特的歷史文化風情與自然資源,且發展出多元的休閒遊憩型態。不過,大多數的遊客均僅體驗過澎湖當地春夏季水上活動的樂趣,而沒感受過澎湖當地秋冬季生態旅遊和文化古蹟觀光所帶來的深度休閒旅遊。為此,澎湖縣政府旅遊局將於本月十八日下午一時卅分假時裡舉辦海水浴場舉辦沙灘牽罟體驗行程,讓你感受不同的生態旅遊行程。

澎湖縣政府旅遊局長洪棟霖,希望透過本生態旅遊遊程創意設計競賽,吸引國人及國際人士體驗澎湖秋冬季深度旅遊的樂趣、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古蹟維護的重要性,並期許這項活動可以讓國內相關科系的學生發揮創意,讓澎湖當地豐富的休閒資源發展新契機,並創新澎湖秋冬季觀光發展的價值。

除此,為了讓參與競賽的大專院校師生,進一步了解澎湖當地秋冬季的生態和文化古蹟的特色,此次競賽除了在研習會中聘請澎湖當地的旅遊專家來分享澎湖旅遊的經驗外,並且將舉辦三天兩夜的體驗營,由澎湖當地的旅遊專家帶領參賽者感受澎湖秋冬季深度旅遊的樂趣,使得本次競賽的參賽者得到更多的啟發。

該活動將於本月十八日下午一時卅分假馬公市時裡海水浴場舉辦沙灘牽罟體驗行程。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休閒漁業Leisure fishery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