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工地挖出3千斤宋代古銅幣 或影響區域性歷史

工地挖出3千斤宋代古銅幣 或影響區域性歷史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9年 8月 2日, 08:33

工地挖出3千斤宋代古銅幣 或影響區域性歷史 2009.8.
 古銅幣!3千斤!連日來,三明清流縣一在建工地挖出大量古銅幣的消息不脛而走,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
 7月25日晚9時許,清流縣龍津鎮實驗小學拆遷工地上,五六名工人正在緊張施工。“天哪!怎麼滿地都是古幣。”鉤機正在挖地基,地面上的施工人員突然驚叫起來。只見那泥土堆裏,大約4平方米的範圍內堆滿了古幣,古幣有大有小,有的整齊地擺放著,有的則散落在地上,有的粘在一起用手無法掰開。
 路過的群眾立即向派出所報警。因地下情況不明夜間無法挖掘,當晚民警把現場保護起來。
 次日上午,民警與縣文體局工作人員共同清點後,將8袋近500公斤的古銅幣文物移交到縣博物館。隨後,縣文物專家也趕到現場,展開對古銅幣文物的搶救性挖掘工作,至26日22時許結束,共挖掘出古銅幣1500公斤。此外,還有一些陶瓷,可惜都已經完全碎裂。
當地文物專家對所挖掘的古銅幣進行了初步考證,據介紹,此次出土的部分古銅幣上刻有“政和通寶”,“政和”是宋徽宗時的年號,時間為西元1111年至西元1117年,距今近900年。
 清流縣在北宋哲宗元符元年(西元1098年)建縣。專家認為,這批古銅幣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不僅對研究清流縣早期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通過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古錢幣年代進行深入研究後,可能將影響區域性歷史。
銅錢來源流傳多個版本
銅幣是明代尚書留下的?
 1千5百公斤的古銅幣,它是如何藏身在實驗小學校區下?又是誰留下的?一時間,民間對此猜測紛紛。
 “肯定是哪個財主留下的。”有人說,因為清流龍津鎮實驗小學所在的雁塔社區,是清流縣縣城的中心地帶,當地早期的富人們也大都集中在這裏居住,留下財產是正常的。
 清流縣的劉先生則認為,古銅幣被發現的地方,在歷史上可能是個銀庫,“那些古銅幣被發現時,除了被人為移動的部分,其餘大多是一串一串地擺放著,這裏很可能是某個年代存放錢幣的庫房。”
 更多的人則認為,古銅幣可能是清流縣明代吏部尚書裴應章留下的,支援此觀點的人緣起一個歷史傳說,在清流民間,長期有“尚書裴應章生前埋藏過很多錢”的說法,但所謂的財富,從未被發現過。
 據瞭解,在解放前,龍津鎮實驗小學所在地是一座孔廟,一度被改造為學堂。解放後才改建為實驗小學。至於如此巨大數量的古銅幣為何藏身在此,還有待文物專家進一步考證。(轉載自台海網2009-8-1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兩岸新聞Cross-strait News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