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白沙十景

白沙十景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0月 21日, 17:38

好山好水白沙鄉 內藏十景名聞遐邇
圖檔
●三百多年的榕樹。 

(記者宋國正專題報導)好山好水的白沙鄉,海水清澈湛藍,沙灘潔白海沙細微、天成玄武岩奇特、小島的林立,早在60年代,即有海湖山影、旗山日出、赤崁魚景、古榕屏障、田畝瓜香、跨海大橋、目斗嶼燈塔、烟墩觀濤、屈爪峻巗、文鋒巗等天成地理景觀,白沙十景。
 海湖山影:由中屯島銜接白沙本島之橋梁,名曰永安橋,於乾隆年間用石塊築造,經過200多餘年數次改建遂有目前的景觀,為本縣陸上交通要道。由於橋南兩島天然地勢對峙,形成如湖泊般的區域,風平浪靜時,倒影餘暉,美不勝收。
 岐山日出::岐頭村位於本縣東方,地靈人傑,該村陳氏一族於清治時期,曾有祖孫三代5人高中秀才,而有「一門五秀」的佳話譽滿全縣。舊鳳儀宮後有太子山(俗稱太子頂),標高8公尺、東臨臺灣海峽一望無際,天氣晴朗的早晨,站在山頂,不僅可以呼吸來自水上的新鮮空氣,向東觀望日出,欣賞太陽徐徐上升及臺灣山脈高聳海上的宜人景色,盡收眼底,誠為陶冶身心與欣賞大自然的絕佳勝境,雖自民國60年代被列為白沙十景之一,但在行政院農委會於民國88年至91年的「澎湖6年國建綜合開發計劃」中,岐頭日落皆未被納入觀光體系中,誠屬可惜。
 赤崁漁景:赤崁村為本鄉鄉治所在地,漁業特別發達,所出產的丁香魚為本鄉特產之一,赤崁村不但擁有現代化的漁港,機漁船的數量亦為全鄉之冠,每逢晨夕,漁船的出港、返港,其隊形排列狀如長蛇陣,引擎聲音如古代衝鋒陷陣的戰鼓,聲勢浩大,入夜漁火遍佈海面,晨間丁香滿載而歸,漁村風光別樹一格。
 古榕屏障:民國60年代通樑大榕樹即已聞名中外,根據民國66年出版的(白沙鄉誌)記載,榕樹係於清乾隆年間,由本鄉通樑村航商鄭興,自廈門帶回之榕樹盆景,後贈予通樑村民林瑤琴。
 嘉慶元年,通樑保安宮遷建現址落成,林瑤琴將鄭興所贈之榕樹盆栽移植於廟前,此即通樑古榕的由來,嘉慶元年迄民國97年已歷213年,因此以通樑保安宮之遷建當年為基準,古榕樹之樹齡應在212年左右,早期傳說有所謂已300餘年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
 古榕樹經過200多年的人為保護,枝葉繁茂,由百餘支氣根垂落地面,增生為枝幹,彙集拓展為今習的格局,佔地半畝,枝葉茂盛樹梢平舖,遊客至澎湖觀光,莫不慕名前來一睹廬山真面目,遊人於樹蔭下休憩時,遠眺跨海大橋,倍增雅趣,入宮瞻仰,晨鐘暮鼓,燈燭輝煌,旅客無不期盼能得到神明的庇祐。
 田畝瓜香:本縣出產哈蜜瓜及嘉寶瓜,色、香、味俱佳,早已聞名遐邇。中屯村為種植哈蜜瓜及嘉寶瓜的起源地,其後港子、岐頭、後寮等村相繼種植,遂為本縣生產哈蜜瓜與嘉寶瓜的專業區,每年春、秋兩季,沿公路兩旁,瓜田一望無際,呈金色之哈蜜瓜與綠色嘉寶瓜,每逢成熟季節,香味四溢,蒙面婦女工作田間,形成渾然天成的香瓜美人圖。
 跨海大橋:澎湖跨海大橋於白沙鄉、西嶼鄉兩島間的吼門海道上,為兩鄉間唯一陸路通道,重建前原橋包括兩端路堤全長2478公尺,其中路堤319公尺,橋長2159公尺,橋面寬5.1公尺為單線車道,有7處8公尺寬的避車道,大小橋孔76孔,於民國54年3月動工興建,民國59年12月竣工,60年3月26日正式通車,建造費為新臺幣1億450萬元,完工之初為東亞第一深海跨海大橋,許多觀光客因此慕名而來,為澎湖觀光事業開創新的契機。
 民國83年,日本關西國際機場3750尺長的跨海聯絡橋完工後,澎湖跨海大橋始退居東亞第2長橋。民國97年5月1日通車的中國杭州灣跨海大橋,斥資160億人民幣,長度為3萬6000公尺,為世界第一長深海跨海大橋,不過,在世界橋梁長度排名中,澎湖跨海大橋始終佔有一席無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目斗嶼:目斗嶼位於澎湖群島最北端,全島為玄武岩所構成,附近海域為商船必經之航線,有大磽、二磽殕礁並排分佈,白沙鄉自古即流傳「一磽、二吼」之諺語,「一磽」的「磽」指的就是大磽,二磽海域:「二吼」的「吼」指的是跨海大橋所橫跨的「吼門水道」海域,兩者均為本縣最險要的航路,依據「澎湖廳誌」記載,目斗嶼附近海域則有「鐵板關」之稱。目斗燈塔位於目斗嶼,附近暗礁星羅棋佈,在未興建燈塔之前,航行經過目斗嶼附近海域的船隻,在無明顯標識可供判別的情況下,經常發生觸礁沉沒或擱淺等海難,航行者的生命、財產損失不計其數,確屬航海上的一大障礙。
 烟墩觀濤:烟墩山(俗稱瞭望山)為澎湖太祖山,位於後寮村東北方,海拔35公尺,為本鄉最高丘陵,山背臨海,山上銀合歡密茂成蔭,春夏季節風靜天高,小鳥成群競逐其間,啼叫聲音猶如樂府仙境,秋冬季節風高海怒,穿越北山羊腸小道眺望海際,波濤澎湃,浪風飛賤,勢如萬馬奔騰,蔚為奇觀,心胸為之壯觀。
 屈爪峻巗:屈爪嶼位於鳥嶼島西北,赤崁村東北方,盛產紫菜而出名,仚嶼全由玄武岩所形成,故寸草不生,終年被風浪吹襲沖擊,島嶼周圍岩石遂成奇形怪狀,海水竄流其間,景像如萬頭攢動,蔚為奇觀,由於到處都是斷崖,船隻靠岸困難,遊客泛舟遠眺,猶如仙境,確屬罕見奇觀。
 文鋒巗:位於本鄉員貝島北方海濱,係由天然岩石形成,造形奇特,景觀別緻,極具觀光價值。根據傳說:古代有唐山人氏因海難,其屍體漂流該地自行淹埋成墳。20年後,其後裔子孫蕃衍高官顯爵,某夜得夢,其祖先墳墓蔭庇,乃立即派遣差吏自大陸渡洋,按圖索驥,尋獲該富貴佳地,自此以後,每年清明節前後,均有其後裔前來掃墓,於員貝停留期間傳授村民詩文,因此員貝為本縣文風最盛之離島。但經過若干年後,時值明末清初,兵荒馬亂,遂不復有人前來掃墓,外形酷似簽筒筆架之文筆鋒巗亦幾經風吹雨淋,稍有彎斜,並掉落頂端末節,變成狀如釣竿,蓋因文筆主貴,釣竿主漁,鼎盛時期已逝矣。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相關新聞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