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七美村莊

七美村莊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3年 3月 30日, 22:04

圖檔
一、東湖村:
東湖村於光復以後原屬大嶼鄉東西村,至民國41年(1952)二月一日獨立設村,稱東湖村。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北三面皆為山坡,東南方為盆地,每至下雨便積水成湖,因此名為「東湖」。東湖村位於七美島的東北端,北面與東面兩面臨海,西與西湖村相接,南界在中和村東崎頭北黃德宮的北面斜坡,總面積為1.7平方公里,為六個村落中面積最大者,整個村莊可分為五個聚落、十鄰,共一百零二戶,總計286人。有兩大特殊地理景觀「牛母坪」、「小臺灣」。著名地標:萬靈堂、森法殿、雙心石滬、金龍寶塔。

二、西湖村:
西湖村光復初期與東湖村合稱為東西村,至民國41年(1952)2月1日因地方自治改革,使獨立設村,稱為西湖村。本村有十鄰,四個聚落分別為西北灣、山腳仔、田墘、西埔。本村位於島上西北地帶。北面濱海,東在城隍廟和七美水庫洩水道口線上與東湖村相接,南與平和村頂茄埕北緣的斜坡為界。自原有的東西村劃分而出,由於本村在東湖村的西面,故謂之西湖。面積1.173平方公里。現有十鄰,戶口有189戶,共528人,分為西北灣、山腳仔、田墘、西埔四個聚落,東至東北灣、西沿西埔、南臨山腳仔及田墘、北接西北灣。著名地標:玉蓮寺、雙湖國小、鳳塔、神鷹寶塔。

三、 中和村:
早期屬於大嶼聚落,分為山頂、東嶼、門阿崎、埔內、爬仔土、鄭甲。日據時期與東湖村合為第三保,光復後與平河村合稱為「中平村」,至民國40年2月因地方自治而獨立設村,因位於島上中央地帶,故謂之中和村,並與其他五村相連。面積為1.33平方公里,現有十鄰,戶口210戶,共561人,現包含西崎頭、埔內、山頂三個聚落,東至山頂、西接西崎頭、南沿埔內、北鄰鄭家莊。由於是七美島的中心地帶,因此公家機關多設於此,如電信局、鄉公所、農會七美辦事處、七美國小、七美國中、衛生所、自來水廠、七美鄉立圖書館、大嶼常民生活文物館、中和社區活動中心、老人文康活動中心。

四、平和村:
原與中和村合稱中平村,因民國40年(1951)二月地方自治,獨立設村,稱為「平和村」。共有下茄埕、頂茄埕二個聚落,平和村位居七美島的西端,北為頂茄埕,與西湖村為界,西面濱海,東與中和村西崎頭為鄰、南為下茄埕與海豐村為鄰。面積0.612平方公里,現今共有10鄰126戶347人。早期平和村的居民主要為陳、呂兩姓,兩姓經常發生糾紛,直到政府開闢道路,兩姓分別居住兩側才停止糾紛。本村以農漁業為主要經濟型態,農業為主,漁業為輔,主要農作物為花生,地瓜、玉米、蕃茄。著名景區有親水公園、九孔生態園區、平和資源保護區、七美航空站。

五、海豐村:
海豐村光復初期與南海村,因民國40年(1951)2月地方自治,獨立設村,由於最先擁有機動漁船,漁產豐富,因此稱為「海豐村」。海豐村位於七美島的西側,北與平和村相接,東與中和村為鄰,南與南港村相連。面積為0.51平方公里,至今共有10鄰114戶308人。包含下宮、圍內、三塊厝、東崎頭四個聚落,東邊為東崎頭與中和村為鄰、西為下宮、南為圍內隔一條水溝與南港村城內為界、北為三塊厝與中和村下茄埕為鄰。著名景點有吳府宮、西濱遊樂區、七星寶塔。

六、南港村:
原與海豐村合稱南海村,因民國40年(1951)2月地方自治,使獨立設村,稱為「南港村」。位於七美島的最南端,東、西、南面接環海,北鄰中和村及海豐村,面積1.655平方公里,共有11鄰328戶1136人,是七美鄉最繁榮的區域,也是人口最多的村落。包含西南、南滬崎頭、南至西南、南滬,北為尖山腳,城內。著名景點為魚月鯉灣露營區、望夫石、七美燈塔、七美人塚、大灣釣場、古仙洞、趙公祖、南嶼城、南港史前聚落遺址、南滬漁人碼頭。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相關新聞News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