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潮間生物

牛角箱棘魨數量稀少 民眾應愛護珍惜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6月 9日, 20:56

牛角箱棘魨數量稀少 民眾應愛護珍惜
︻記者許耀彬報導︼本縣近海沿岸與潮間帶時常可見模樣可愛的魨科魚類,雖說俗稱﹁河豚﹂的魨科種類很多,且大都具有劇烈的神經毒,但若從欣賞和保育的角度來看,諸多種類的魨科魚類中,四方由硬骨板包覆的﹁牛角箱棘魨﹂,相當受到水族迷的歡迎,但因為環境大幅改變與濫捕,使得這種造型奇特的﹁牛角箱棘魨﹂數量銳減中,民眾在潮間帶活動時應儘量避免捕捉與傷害。

近日為農曆大潮水,縣內許多潮間帶在大退潮時海床會裸露出來,在淺水潮池中往往會發現滿身刺但是可以食用的六斑刺河豚︵俗稱刺歸︶,虎斑河豚︵俗稱麵龜,有劇毒︶與青頭河豚︵可食用︶,比較難得一見的魨科魚類還有很多,其中造型奇特的﹁牛角箱棘魨﹂,每每讓遊客或民眾大為驚豔。

熟悉潮間帶的許姓民眾表示,早耆老一輩﹁牛角箱棘魨﹂為﹁牛角歸﹂,早年還小的時候,在海邊潮間帶可以時常發現這種不能食用且頭上長了二支犄角的河豚,加上粗糙的外皮包了四方形的骨板,長相很討喜也很可愛,但是現在潮間帶受到人為破壞、濫捕,已經很少看見。

許姓民眾指出,牛角箱棘魨造型很美,雖然不能食用,但是很受水族館的喜愛,因為其造型相當特殊,可以賣到好價錢,其他大環境的氣候因素、人為過渡捕撈等主客觀條件影響,在最近幾年根本看不到,十分可惜,因此需要正視並進一步恢復其生態資源。

據悉,牛角箱棘魨因造型別緻,值得作為觀賞魚的對象魚種,在本縣主要生活在珊瑚礁與岩石地形,近幾年已經相當少見,是許多本縣民眾兒時記憶和,因此各界民眾在潮間帶偶遇後,應避免傷害這隻已經在銳減中的牛角箱棘魨,才能讓資源永續利用。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罕見飛白楓海星 漁村小孩童年的玩物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7月 14日, 09:23

罕見飛白楓海星 漁村小孩童年的玩物
圖檔
●飛白楓海星是澎湖小孩童年的玩物。(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白沙籍漁船億達興號,昨日出海進行捕撈作業,無意間撈獲三隻呈現疊羅漢狀態的海星,由於海星在澎湖地區沿岸經常見到,但三隻以上並呈現疊羅漢景象目前在沿岸並不輕易看到。因此楊姓漁民將其帶回家中除吸引鄰近小朋友前往圍觀外,連剛學會走路的幼兒也毫不懼怕的觸摸,顯見海星是漁村小孩童年的玩物。
 飛白楓海星是地區沿岸常見的棘皮動物,分佈於沙泥底質,體色灰白,看似一片片散落海床的白色楓葉,故因此而得名。澎湖地區百姓常將該種海星撈起晒乾、搗碎,當作石灰質的一種來源,用來築屋築牆。飛楓海星比較特殊的是在四、五月的時候會逐漸進入生殖季,此時雌雄會配對,體型較小的雄性個體,運動速度會非常的快,一遇到同類的個體常的快,一遇到同類的個體就會跨騎而上,有時遇到的是已經成對的配偶,或是雌雄的個體,所以偶而會看到三隻以上「疊羅漢」或是「同性戀」的奇異情形,不過到了後來都會恢復到正常的兩人世界,這種跨騎的姿勢叫做「假交配」,主要是等待時機成熟,一起產卵排精。
 據澎湖水族館解說系列叢書第一輯記載,產卵排精時的海星,會出現兩隻海星腕足互相交錯,似乎是熱戀中的情侶,深情地雙手互握,雄上雌下,形影不分。在假交配期間,雌性的個體會把位於身體下面的胃部翻出,以沙底中的有機物為食,但是雄性都不進食,直到雙方產卵排精完成交配目的後,雙方才各自分開離去。
 昨日撈獲的楊姓漁民說,海星在北海海域經常看到,但一次三隻呈疊羅漢狀態,僚是首次見著,帶回家中頗獲小朋友的喜愛。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5億年三葉蟲化石 桃園出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3年 12月 27日, 22:14

5億年三葉蟲化石 桃園出土 中國時報 甘嘉雯/桃園報導 2013年12月27日 04:09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 ... 832-260114

圖檔
生物老師華順發(左)帶著學生到桃園山區,意外發現到4億9000萬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右下為放大圖)。(甘嘉雯攝)

在桃園縣挖掘出2塊4億9000萬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從事科學教學與研究的華陞自然科學教育中心老師華順發,日前與一群國中、國小學生在龜山鄉與桃園市交界的山區進行地質調查,發現1塊岩石中有清晰的節肢動物,完整保留下來。他仔細的觀察這塊岩石,確定這是稀有的三葉蟲化石。

2億年前完全滅絕

華順發表示,三葉蟲在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5億至4.3億年前的奧陶紀發展最為繁盛,而在2億年前二疊紀完全滅絕,前後在地球上生存了3.6億年,可見牠是生命力極強的生物。

桃園發現的三葉蟲,有20年研究經驗的華順發鑑定,應為「鏡眼三葉蟲目」,達爾曼蟲科的「理妙羅(Dalmanites limulurus)」物種,這個物種約存活於4億9000萬年前的奧陶紀。

華順發說,在約1000萬年前到500萬年前,菲律海洋板塊不停在往西北方推擠歐亞大陸板塊,造山運動推擠出台灣島,台灣出土的化石中,絕大多數為貝類化石;其次為其他海洋生物,如海膽的化石以及生痕化石,少部份為植物化石與哺乳動物化石。

首次在台被採集到

目前台灣主要的三葉蟲化石標本,大多為購自國外,收藏於國內科博館與學術機構,這次在桃園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很有可能是第一次被觀察採集到,對研究生物演化與古地質的學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三葉蟲屬於節肢動物門,三葉蟲亞門,三葉蟲綱,主要底棲生活於海底,也有部分在泥沙中生活和漂浮生活,世界上已發現1萬5000多種。因蟲體背部為幾丁質甲殼組成,易於保存為化石,又因背甲被兩背溝縱分為軸部和左右對稱兩肋葉,故稱三葉蟲,因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1公分至72公分都有,但大多在2至7公分之間。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上一頁

回到 潮間帶之美Intertidal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