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澎湖藝術群

澎湖藝術群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月 24日, 17:01

澎湖藝術群

吳飛達程子真 堪稱現代神雕俠侶
 來自離島鳥嶼的吳飛達,就讀國立藝專結識妻子程子真,在創作路程中相互提攜,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吳並為澎湖雕塑協會創會長,帶動地方石雕創作風氣。
 學院派出身的吳氏夫婦,作品精雕細琢,令人愛不釋手,吳師法道家,泰山石敢當、文殊師利菩薩等,都是其創作對象,並開澎湖海洋生物精雕先河,程子真則以澎湖山海特產、農情著稱,南瓜、絲瓜雕刻堪稱一絕,並多份女性特有的細膩感。
 因藝術同好而結合的吳飛達、程子真,將平日的工作室佈置得古色古香,以往收藏的傳統澎湖農漁村使用的器具,全數成為室內的陳設裝飾品。

陳世文 首開文石雕刻風氣
 藝術家陳世文湖西龍門村人,七十四年率先與謝祖銳、歐鴻鳴,展開全省文石巡迴展,開啟澎湖文石雕刻之風。
 自幼與海為伍的陳世文,除了傳統的人像表達技法之外,對於海洋生物,懷有特殊的情感,海豚及綠蠵龜寫實與意念的表現,令人讚賞。
 由基礎刻工學起的陳世文認為,任何時期雕刻的轉型,都與經驗的累積有關,因此傳承授藝之人相當重要,隔鄰的東洋日本,就以工藝師優供晚年,並代表流派的傳人,地位相當尊崇,反觀台灣傳統工藝師不值錢,不僅導致傳統手藝失傳,更讓藝術家心寒,無法提升創作品質及藝術風氣。

張葉章 巧手雕石揚名澎湖
 藝術家張葉章台南後壁人,澎湖雕塑協會、黑石會、石友會會員,並在縣立文化局、澎湖水產職業學校,擔任傳統舞獅民俗藝師。
 擅長人像與動物系列雕刻,雕工細膩,卻不失童趣的張葉章十五歲從事金飾加工,奠定其雕刻基礎,後以珊瑚加工為主,走入石雕世界,純為興趣使然。
 來自台南後壁的張葉章,原本是來異鄉澎湖,從事珊瑚加工行業,卻意外因其熱愛石頭的興趣,成為澎湖知名的石雕家,部份也得歸功其早期奠定的金飾雕刻基礎,使其得以在異鄉藝壇成名立萬,並佔有一席之地。
 十五歲即離開家鄉,前往鄰近鹽水鎮學習金飾雕刻功夫的張葉章,三年學成出師後,由於頭腦靈活,加上擁有一雙巧手,首創鐵模翻刻金飾的技巧,民國七十五年舉家遷至澎湖,開設珊瑚加工廠,創業至今十數個寒暑過去,澎湖早成為其第二故鄉 。

任樹龍 石雕創作炙手可熱
 藝術家任樹龍職業軍官退役,與同僚陳秉阼,同以外地人身分在澎湖藝壇發光發熱,一以石雕揚名,另則以畫風取勝,但同樣都是熱愛澎湖的代表性人物。
 天才橫溢型的創作者任樹龍,作品招財貓炙手可熱,石雕豬及絲瓜作品,也廣受收藏家歡迎,由於有陶藝的根基,人物石雕的創作細膩,也堪稱一絕。
 原籍台中、畢業於國防管理學院學校企管系的任樹龍,擔任職業軍官十年生涯後,毅然決定拋棄軍服,留在異地澎湖發展,除了喜愛澎湖的風土民情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娶得澎湖在地的美嬌娘黃秀惠,並育有一可愛的女兒,生根落葉,成為道地的澎湖人,甚而比澎湖人更愛這第二故鄉的一草一本,而同僚好友陳秉阼在澎湖藝壇成名較早,更是刺激其向上看齊的原動力,兩人間良性的互動鼓勵,至今仍為澎湖藝壇所津津樂道的佳話。

呂武林 集中西雕風於一身
 藝術家呂武林馬公市東衛人,二十一歲跟隨父親學習文石加工技術 後再追隨澎湖藝壇畫家名師葉龍輝學習水彩畫技巧,集中西雕風格於一身,作品常有山乎意表的表現手法。
 呂武林早期以石豬與綠蠵龜實體創作為主,近期則取向超現實主義,以簡單手法表達石材線條之美,作品獨樹一格。
 對於來自大陸、越南廉價雕刻品搶攻台灣藝品市場,呂武林一點也不擔心,他認為源源不斷的思想突破,即是最佳的反制之道,呂引用佛家的「放下執著」一詞,強調其創作理念,反應在其作品上,呈現出多樣風格的變化,綠蠵龜、豬及人物,信手拈來都是創作的題材,並將人物比例自由放大或縮小,顛覆傳統創作的理念,隨心所卻創作係列作品,並嘗試畫抽象創作、文字寫作、捏陶、版畫等,悠游於各類藝術殿堂,師法自然是呂武林創作心路歷程的一把尺,更難能可貴的是,呂武林不喜多餘的交際應酬,寧可多花時間汲取書本新知,成為其創作的有力後盾。

翁隆鵬 作品隱見生命美感
 藝術家翁隆鵬早期從事木雕、珊瑚雕,轉入文石與玄武岩雕,作品曾在澎湖地方美展、敦煌藝壇中心、國父紀念館、澎管處及文化局等地展出。
 其作品融合木雕與珊瑚雕的技巧,在石材中賦予整體美感生命,並以簡單的線條,表達旺盛的創造生機。
 十六歲就跟隨大華藝術社黃福儀師父翁隆鵬,學習傳統木雕技藝後,兩年有成後,又投入學習珊瑚雕的行列,直到當兵,退役之後一度成為藝壇逃兵,在台中賣了三年的運動鞋,遵從父命返回澎湖家鄉生根落葉,因大時代的變遷,加入玄武岩石雕的行列,展開正式專職石雕工作,成為澎湖藝術群家族成員。

謝祖瑞 琦珍藝坊展現特色
 藝術家謝祖瑞:琦珍藝坊負責人,澎縣手工藝品商業同業會顧問、澎湖文化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山東曹州青年書畫院榮譽院長。作品特色:表達超現實的視覺藝術享受,作品風格自我主觀意識相當重,以多媒材素材為創作,強調思鄉溝通模式,早期從事手工藝品後,嘗試畫作、雕刻、陶塑,並嶼著名已故畫家二呆交好,別號老謝。
 老謝本名謝祖銳,其為澎湖知名人士謝公仁之子,早期由手工藝品起家,並涉略雕塑、繪圖等美學藝術,曾與已故知名畫家趙二呆先生交好,陪其走完最後人生的七年旅程,雖然老謝常自稱學歷不足,但其吸收資訊的快速及反省整合的能力,卻讓許多人自嘆弗如,足跡遍及世界各國及原住民部落,實地印證書本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具體力行。

呂石養 作品充滿樸實野趣
 藝術家呂石養馬公市東衛人,原為土水師,四十七歲才開始石雕創作,澎湖縣立文化局、澎湖水族館及雙湖園、漁翁島遊客服務中心等各地,都有其大型作品展示。作品特色充滿樸實野趣,並有濃厚的懷舊風格,重現傳統農漁村生活。無師自通型,以生活背景為創作素材,別號素人石雕家或澎湖林淵。
 呂石養的創作石材,由(石老石古)石、玄武岩、石器、木板等包羅萬象,信手拈來都是靈感的泉源,秉持著淳樸童真的創作精神,將傳統農漁村生活器具,以抽象古樸方式表達,引發社會共鳴,狺於獨特的鄉土氣息及憨厚作品風格,作品逐漸在澎湖藝壇佔有一席之地,不僅縣立文化局列入指名永久收藏,並將觸角深入澎湖水族館、澎湖監獄及天人池等,成為結合地方特色的藝術象徵,工作室更獲選為台灣南區博物館石雕之旅的地點之一,而其個人也因協助水族館建館有功,多次獲中央頒獎表揚。


陳順天 風獅爺最佳代言人
 藝術家陳順天服務於台電,出身七美離島,生性淡泊,喜歡傳統民俗文物,利用公暇之餘創作。作品特色,以澎湖風獅爺為主作品,形態各異,展現出憨厚淳樸的風格。他擅長歷史考證,法先人為師,融入自我巧思表現。
 陳順天的作品不僅再創澎湖風獅爺的風采,多次在縣立文化局舉辦個展,造成轟動,並廣為宣揚獅爺的造形與功用,喚起民眾對於古文物的重視與保存,同時其選擇澎湖土為陶燒的素材,更具家鄉情懷,增添一份親切感,並為自己建立獨樹一幟的作品風格,成為澎湖風獅爺最佳的代言人。

吳琇鈴 為陶藝開創新境界
 藝術家吳琇鈴澎湖縣白沙人,擔任私立惠民啟智中心老師開始習陶,卻意外開創事業高峰,並帶動澎湖土陶藝的風氣,第二屆湖雕塑協會理事長,作品特色強調澎湖土「裂」的質感,塑出鄉土的天人菊代表作,作品則以(石老石古)石切片為主。習陶始於擔任私立天主教惠民啟智中心老師,加上自我摸索及勇於創新素材運用的理念,為澎湖陶藝開創新境界。
 澎湖群島地質幾乎全數由玄武岩所構成,因此泥土中含鐵質成份較高,由於容易在製陶過程中龜裂,鮮少有人敢加以嘗試,但勇於突破傳統的吳琇鈴卻率先突破素材的限制,大膽啟用澎湖土為製陶的材料,作品不僅古樸有型,並富澎湖土的陶藝風潮。

王明吉黃春鶯 陶藝夫妻擋
 王明吉、黃春鶯澎湖陶藝界著名的夫妻擋,都為公務人員,公暇之餘捏陶為樂,兩人作品曾多次在澎湖展出,並遠赴南投、台中、台北等地展出。
 黃春鶯擅長天人菊、老古石小品陶藝創作,王明吉則以鏤空雕刻陶藝聞名。黃春鶯拉胚技巧師承朱坤培、釉藥則向林錦鐘學習,其親密愛人王明吉就是其最得意的門生,並有青出於藍的發展趨勢。
 這對陶藝界的佳偶,成雙成對的身影,常出現在澎湖各藝術饗宴之中,不僅在人生路途上相知相惜,並在創作過程中,互相提攜,雖然黃春鶯常戲稱其夫在陶藝成就上,遠超過她,並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言下之意並無任何酸溜溜的味道,反倒有些許以夫為尊的意味,鶼鰈情深令人欽羡。
 王、黃兩人都從從事於公職,閒暇之餘,就窩在家中小小的天地,以捏陶及授課為樂,不斷教學相長,夫妻兩既合作又競爭,在陶藝技巧上相互切磋,王較擅長於大型拉胚及鏤空作品,黃則以小品功力見長,兩人都相當多才多藝,王並具雕刻技巧,黃則以文章抒情,並曾由縣立文化局集結出書。

顏強隆 情鍾雅石闖出一片天
 顏強隆十五歲拜師洪清祥學習室內裝潢,由於師父本身興趣廣泛,也加入雅石、朽木、藝品等蒐集行列,並在雅石界闖出一片天,曾擔任澎湖黑石會會長。
 他的收藏特色,以澎湖特有的玄武岩為收藏對象,雅石收藏標準為形、質、色三者合一,擁有一塊「憶仙石」,市價逾百萬元。
 曾擔任澎湖雅石社團創始協會 一 黑石會會長的顏強隆,玩石興趣甚早,除了啟蒙於恩師洪清祥外,同時由於賢內助李淑美也是愛石、懂石之人,夫妻兩人的身影常出現在海邊撿石,夫唱婦隨令人稱羨,也讓顏一路走來不感孤獨,十多年來夫妻兩人就發現烏崁的腦石、北寮梨皮石等珍貴石種,現收的澎湖石種超過十餘種。 顏強隆撿石原則一切隨緣,他認為以善心點出發看石,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奇石為有緣者得,強求反而不得善果,由於秉持「以石會友」的原則,廣為結交台灣各地石友,在雅石界享有盛名、擁有極佳人緣,一舉出掌澎湖雅石社團之首的黑石會長。
 對於澎湖玄武岩,顏強隆有特殊的情感,並比喻為未化妝的美女,雖然樸素,但卻值得細細品味,雖然十年前大陸藝石,以華麗的外表,整車貨櫃大舉進口,搶佔台灣市場,使得澎湖黑石由全盛轉趨黯淡,但近年來卻逐漸有復甦的情形,玩石人口逐漸增多,而兼職雅石木座的顏強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室內裝潢一年不如一年,木座生意反而後來居上,成為養家活口的本領,的確是令人意外的發展。

徐東照 澎湖雅石會開山祖
 徐東照澎湖雅石會發起人之一,多次獲得雅石展金牌獎,曾任馬公市光榮里里長,立委林炳坤服務處主任。他雅石收藏遵守七三比的行規,並多奇石、化石,其本身興趣相當廣泛,貝殼、郵票、電話卡及香火袋等,都在收藏之列。
 徐東照撿石歷史早於民國六十八年,開澎湖雅石收藏風氣之先,撿石之初,常被戲稱為瘋子,也不以為意。
 澎湖雅石玩賞的起源,徐東照應可算是開山始祖,早於民國六十八年,其就在澎湖各地收集雅石玩賞,但因早期賞石風氣未開,許多人看到他一卡車一卡車,撿拾海邊乏人問津的石頭,還戲稱他為瘋子,孰不知每個石頭都是寶,曾多次獲得國際雅石展大賞的獎勵,許多當年嘲笑的民眾才恍然大悟,喪失先機。
 家學淵源的徐東照,父親徐明德為澎湖知名人物,率先帶動澎湖飼養錦鯉風氣,並以巧手摺紙鶴、花瓶等藝術品,在地方上聲名卓著,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則採順其自然、從中鼓勵的模式,因此自幼啟蒙藝術興趣的徐東照,在當年讀書為要的年代,得以盡情收藏所愛,另闢蹊徑,成為知名的收藏家。

洪文足 意外撿到第二春
 藝術家洪文足,澎湖縣黑石協會前理事長,區漁會冷凍廠退休後,才展開撿拾雅石的生涯,並於八十七年與同好創立黑石協會,連任兩屆理事長。以澎湖玄武岩為主要收藏品,雅石收藏的標準以個人喜好為主,認為澎湖群島各地石頭,為珍貴的文化資產財。撿拾雅石原為消遣退休後空暇時間,卻意外開啟生命的第二春,別號澎湖伯。
 原在馬公冷凍廠工作的洪文足,屆齡退休之後,因顧及身體健康因素,開始清晨海邊漫步的習慣,並收集海邊奇石,維持昔日勞動本色,卻意外開啟生命的第二春,由於早期收集的雅石堅持只送不賣,成為全國雅石界知名的傳奇人物澎湖伯,其子洪雙雁也深受其影響,投身雅石收藏的行列,父子雙雄皆愛石成痴,為澎湖雅石界寫下傳奇的一頁。
 洪文足認為玩石之道無它,石有勤字可為形容,以追老婆為比喻,雖然許多人認為緣份天注定,但如果沒有勤力追求,又如何贏得美嬌娘的芳心,但須避免遭到石頭玩弄,民國八十年至八十六年間經濟榮景時,澎湖海邊到處是撿石人潮,卻僅是希望牟取暴利的投機客,但近年來卻因市場需求及購買意願低,又不復當年盛況,因此玩石為禪修之道,不要以金錢來衡量其價值,才能真正欣賞石頭之美。

方瑞利對石瞭若指掌
 藝術家方瑞利,澎湖縣政府前政風室主任,退休後利用閒暇之餘以賞石、蹴海、打網球消遣,相當懂得生活調適之人。專精七美凸點梨皮石,並研究出十種梨皮石皮膚歸納法,其餘澎湖各島群石材也相當有研究。民國七十八年在馬公漁港拾獲一顆瑞雪紛飛的雅石,展開收藏雅石的歷史。
 方瑞利的收藏品以專精七美凸點梨皮石,又以膚質花紋多變化聞名,根據方研究歸納,計有網目、星塵、月球表面、梅花、蜘蛛、傘形、狼牙棒、荷葉及起泡等十種皮膚,研究之專精,堪稱為雅石界中的翹楚。
 除了專精七美凸點梨皮石之外,方對澎湖各地石材也瞭若指掌,如花嶼的麥飯貓江石、虎井、桶盤的貓江石、西嶼小門的鐵丸石及子母石、湖西北寮的橄欖石、七美、東西嶼坪的沙積岩、七美凸點梨皮石、北寮凹點梨皮石、東西嶼坪的爆炸石、北寮、員貝的雨滴石、鐵砧的風潮石及後寮、東西嶼的綠泥石等,方瑞利就是一本活的澎湖地質教材。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店家資訊Stores-info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