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吼門水路の故事

吼門水路の故事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月 9日, 16:42

澎湖采風文化學會洪國雄老師講述吼門水路の故事
圖檔
據史載400年前吼門是清兵與明鄭決戰處 洪國雄
 澎湖縣采風文化學會於2010年暑期辦理研習活動,理事長陳仁和校長帶領會員及眷屬共45人參加。由馬公港起錨,途經風櫃蛇頭山、四角嶼、司公礁、浪洞嶼、登陸大倉島、出吼門水道、白沙八號楊國寶船長額外贈送登陸空殼礁行程、登陸姑婆嶼、鐵砧嶼、土地公嶼、登陸大白沙嶼、金嶼、回泊赤崁觀光碼頭。
 壹、來自內海的呼喚
 澎湖内海是由澎湖本島、中屯、白沙、西嶼等四個島所環抱而成一個開口向南的「內灣」,南面則以風櫃蛇頭山與內垵東鼻頭所連接的切線為南界。因為有中屯橋、永安橋、跨海大橋、南面大開口等四個透水水道,稱其為「澎湖內海」應較為恰當。
 內海面積約6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5公里。涵蓋了三鄉一市共40個村里。漲潮時潮水向北流(南流靠岸先行);退潮時則反向摜出。平均水深約12公尺,潮差約2.5公尺。內海自古以來即是個兵馬倥傯的古戰場。也因為海洋資源豐美多樣,成為魚介貝類稚仔魚的上好棲所。近年來更成為淺海養殖的聖地。原鄉母土,斯海斯情,也就是眼前的這一片海田。
 貳、四角嶼塵封憶往
 位在風櫃蛇頭山西北約350公尺的海面上,是個11公尺高,標準的方山地形,因為位於馬公港水口,地位重要。明鄭時期,劉國軒在此構築砲台,光緒11年蓋兵房置火砲,但於清法之役被法艦夷平。日治時期,四角嶼曾一度為麻瘋病患墳場。民國85年,屏科大在此野放台灣獼猴30餘隻,因遭民間反彈,於87年結束計畫。
 參、司公礁海上絲路
 跨海大橋通車(民國59年)以前,馬公港與西嶼鄉中部東岸的大菓葉渡頭之間的航路可說是船聲鼎沸。建南、樂洋、順航等軍用木殼船,漁船型的「西基號」,甚至是蹺著尾舷的反共救國軍船…絡繹於途。在一陣陣的引擎聲中,這一條海上絲路始終保有一份屬於內海生活的從容,司公礁(海墘嶼、師公礁)即為此條海路的中點站。
 位於西角嶼北1.5浬,名列90島之一的司公礁,有座彷若戴了帽的燈塔,光程6浬的白光,照亮了夕陽下進出港口的幪幪巨艦、白浪中載浮載沈的搖擼漁郎、海面上大秀芭蕾的瓶鼻海、船舷外悠游自得的水海龜…。在內海褒歌「兩枝甘蔗平平長,媽宮對面西嶼庄,阿娘仔離阮無偌遠,可惜海水隔中央,等待下昏五點,西基載阮轉,今暝搭卜邀娘仔睏共床。」繚繞聲中,反芻二崁陳姓聯姻被放逐,師公輸ㄍㄧㄠˋ輸ㄉㄚ ㄉㄚ的古早黑白軼事,順便遠眺第七艦隊時期設在大菓葉的酒吧和憲兵駐所。
 肆、浪洞洲沈水諍言
 位在草蓆尾西北3公里處的浪洞洲是個忽隱忽現的沈水沙洲。由沙砱組成的浪洞洲形狀大小並不固定。遇到颱風湧浪時還會發出隆隆響聲。沙洲周圍有美麗的珊瑚礁群聚,還有大片與澎湖內海串接的沙泥質地。
 這裡不但是以前二崁放燕仔(魟魚)網的好點,也是五月後漁船放流釣邦伍(花身雞魚),中秋過後夜釣「換米」(奧夸鑽嘴)的上好釣場。礁棚周圍的爛腳仔、章魚、石拒、錢鰻、鐘螺、生蚶等資源都曾極富一時。
 面對著司公礁的燈火,坐看內海數十年來的風華消長,思想起海豚群游、海龜依人、觀音亭泳場內的成對鴛鴦魚(鱟)、箱網牡蠣、稚魚產棲、海菜綠金、內海遊釣…沙洲空想,海事已非。腳底浸潤的是溫暖的海水,胸間泛起的卻是一股繁華落盡的涼意。
 伍、開始用心愛大倉
 眼前小島靜謐斯文,猶如錨錠在內海島弧中央的一艘幪幪巨艦。小小的版圖在退潮時可延展至2倍半。東北海崖高峻,西南沙灘映白,標高2000公分,四周淺坪發達,海洋資源豐多,大倉雖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漁倉」。
 清嘉慶年間,鄭、陳姓先祖自通梁遷入此蕞爾小島。島的生命力據此勃發,共40戶86人(含外籍新娘8人,新台灣之子10人,94年資料)。2.2公里的海岸線,34艘漁船,得天獨厚的淺坪資源,猶如這顆內海珍珠的外套膜,在坐擁金雞母的優勢下,一掃大倉國小於94年廢校的陰霾,祈望水仙尊王的庇佑能為大倉開出福海新象。
 陸、內海大吼出西北
 船頭犁向西北,農曆初五中午時分,依循大橋內外的潮汛(湳流3分,涸流先行)推算,通樑村的站風、嶺仔尾石滬群的「手腳」已逐漸隱沒,待右舷外的半樓仔,左舷外的客坪航標明目出現,大倉島已被拋在遠遠的後方。大橋下的北溝仔(限高2.5米)、大吼、南吼等三個常用的過船水口己赫然在望。
 位於白沙通梁與西嶼橫礁之間的吼門水道,是個南北水體置換的通透口,14公尺的平均水深,每秒3公尺的流速,在東北季風的助長之下,水流湍急、白頭浪翻騰。「一磽二吼」的吼門天險,惡水、大橋早已同步遠傳。海上過橋孔與橋上行車的感受確實「差很大」。通梁古榕的吼門漂岸,明鄭劉國軒的水道北遁,建橋消匿的11口石滬,建橋殉難的吼門英魂,舊電塔的4座「口」字型廢墩,搖擼穿孔的歷史場景…在白沙礁(大礁)與流迴礁(連礁)間澎湃洶湧,在前世與今生間時空激盪。
 龜山(高31公尺,文石產地)腳下的瀨尾、半洋、客公廟外的大崎頭一個一個靠近,又一個一個遠離,行船進入後寮海域,順風礁離岸100公尺,一枝燈桿,一座石塔(3層),3個石滬,周圍海域是個著名的小漁場。船過後寮漁港外,西望空殼,東眺烏公尾的石仔頭後,姑婆已經在望。
 柒、老姑婆風韻猶存
 姑婆嶼南北亙延1公里,東西橫寬0.3公里。由俗稱北山、中山、赤山、南山四個主要陸塊和3個地峽相串而成。玲瓏的曲線為這位已經1170萬年身段的美姑婆憑添了姣好的風韻,即使卸下了陳年胭脂,LA NEW仍舊對她情有獨鐘。
 這個澎湖第二大無人島(僅次於西吉嶼),無論在地質地形(海蝕平台、蜂窩岩、褐鐵礦、鐵質石英砂、紅土層、洋荵狀風化、白色沙灘…)、生物組成(瓊麻、龍舌蘭、黃花磯松、台灣灰毛豆、馬鞍滕、濱排草、條背土蝗、燕鷗、岩鷺、小雲雀)、產業實力(紫菜產區、丁香漁場、磯釣好場、野生石蚵…)、人為地景(遊客中心、4口水井、8座觀景涼台、英輪紀念碑…)均屬多元。
 捌、鐵砧嶼別有洞天
 鐵砧嶼位在姑婆東、險礁西、白公北、形如鐵砧,四周海崖圈圍。此島柱狀玄武岩的底層屬於岩性較為脆弱的火山角礫岩,島北迎風迎浪面經過一番雕琢後,海蝕洞大到能夠入船。燕鷗群飛鳴唱,黑石白浪,蜂窩岩加上節理溝,直讓此島的海角意象更為突顯。
 玖、烏公白公雙采風
 6公尺高的土地公嶼(烏公)由烏黑的緻密玄武岩所組成。漲潮呈方山狀,退潮的潮間帶長達1公里。在石仔頭尾有一航標,島南有貝塚層的人文遺址。根據後寮80歲耆老盧福星的說法,來自後寮、西溪打石業者曾在島上起厝開井,但龍門發射的過山砲(應為榴彈砲)把厝毀了。30年前在後寮港口外還曾發現重達500公斤的未爆彈。
 14公尺高的白公嶼(現稱為大白沙嶼)位在後寮正北方。島南的背風面因長期受東北季風「南送」及西南氣流「北回」的風積效應,堆成一片白色沙丘。白公嶼與後寮間的海域原為沿海仔稚魚的產卵棲地,早年因為海底抽沙的事件破壞北海丁香漁場,曾引發後寮、赤崁兩村交惡。長久以來國軍演訓炸射、建燈塔、建碼頭……改變了水文,也改變了漁獲。
 拾、金嶼百萬獅子頭
 金嶼位於赤崁村北約2公里。退潮時可自赤崁涉水而過,沿途珊瑚淺坪發達,生物相豐富。據漁民的說法,每年春天章魚產季,金嶼應為先峰產區,然後沿北海岸逐次向東漫移。島南玄武岩或傾斜或倒臥均甚壯觀,要欣賞出了名的「獅子頭」可得捉對方位。「獅子頭出烏公」找丁香漁場的口訣可是討海人必修的課程。民間張百萬與黑金的纏綿傳說,這裡就是第一現場。
 拾壹、敢問何日君再來
 也許,在這裡沒有雪梨、舊金山灣的現代;在這裡也沒有塞納河、維多利亞港的古典。澎湖「內海出吼透西北」原鄉原味的生活情感在外婆的澎湖灣悠揚樂章中節節濾出,離散珊瑚礁島群數百年來血淚榮耀也在此逐次升溫,一旦您的心與海連上了線,司公礁的漁火與吼門的怒潮都將不再只是個印記。

洪國雄老師小檔案
 澎湖縣西嶼鄉池西村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畢業,曾任教於馬公國中、文光國中,目前加入澎湖縣采風文化學會、澎湖縣永續生態旅遊協會、澎湖縣共生藻協會等文化、觀光、海洋民間團體。退休後仍致力於演講、寫書。個人著作有走過潮間帶(1996)、鹹水煙下的澎湖植物(1997)、澎湖的石滬(1999)、澎湖海邊常見的生物(2000)、疼惜咱的海(2001)、潮間帶走兩回(2008)等,擁有眾多的讀者羣,在台灣生物教育界、旅遊業界是澎湖學的權威。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北海North Sea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