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河豚

河豚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6月 19日, 14:33

河豚

World's Weirdest - Poisonous Pufferfish vs. Ee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XhZAciT8Q
圖檔
ref:NatGeoWild

Puffer Fish Puff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yWc0YQc_E
圖檔
ref:steelgreysti

海中河豚種類多 饕客食用須謹慎
 (記者宋國正報導)漁業資源逐年銳減的北海漁場,近年來河豚(刺龜)卻處處可見,由於在白沙大小漁村,不時傳出吃河豚中毒事件,引發觀光客恐慌,昨日曾經誤食河豚中毒送醫的陳姓漁販說,海中河豚種類很多,不是每種刺龜都可食用,喜食者要謹慎。
 早年遍佈潮間海域的河魨,鄉下漁村民眾稱之為「刺龜」族群的海洋生物,近年來受到不肖漁民毒、電、炸與濫捕的影響,已逐年的銳減,但近期在本縣各處潮間海域卻頻頻現蹤,曾有漁船出海捕撈一次撈獲數萬尾的紀錄,雖然河魨處理麻煩,較不受消費者喜愛,但因相傳有防癌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也引發喜食者搶購。
 漁民指出,海中的河種類很多,不是每種河魨都可食用,在魨類當中只有四齒魨的族群擁有毒性,因此民眾下海捕捉千萬要小心注意,勿要帶回家食用。漁民又說,本縣常見的河魨俗稱刺龜種類,是一種可供食用魨類,早年在各處潮間都可見得到,但因受到濫捕及不肖漁民的肆虐影響,近年來已大量減少,近期現蹤澎湖海域,可能和氣候有關吧。
 水試所表示,海洋生物中除排名五種的毒魚之外,其腔腸動物因是一種輻射或兩側對稱的動物,口部外圍有觸手,上有許多刺絲胞,具有毒性,用以自衛或捕食,因此又稱刺絲胞動物門。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現象,可大致分為水母體期和水螅期。本縣海域的腔腸動物,主要為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和海葵。此外,海筆、水螅蟲和浮游性的水母也經常可見。
 水試所又說,海洋生物資源日漸減少是因早年台灣對於海洋生態資源量未作調查與評估,只求漁業發展,任由漁船數量無限制增加 ,漁具漁法技術又不斷精進,漁船長期匯集在沿近海不斷開發捕撈,才會導致漁獲量逐年降低,資源利用失衡,沿近海漁業經營日益困難。

全身僵硬呼吸急促 出海小心河豚惹禍

 (記者宋國正報導)白沙鄉陳姓男子,昨日和台灣友人出海捕捉數十條刺龜回家食用,忽然全身僵硬、呼吸急促,緊急送醫救治,幸無大礙,經醫師診斷結果,原來是刺龜惹得禍。
 早年遍佈潮間海域的河豚,鄉下漁村民眾稱之為「刺龜」族群的海洋生物,近年來受到不肖漁民毒、電、炸與濫捕的影響,已逐年的銳減,但近期在本縣各處潮間海域卻頻頻現蹤,曾有漁船出海捕撈一次撈獲數萬尾的紀錄,雖然河魨處理麻煩,較不受消費者喜愛,但因相傳有防癌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也引發喜食者搶購。昨日陳姓民眾即是吃了冰存於冷凍庫的刺龜所導致。
 漁民指出,海中的河種類很多,不是每種河魨都可食用,在魨類當中只有四齒魨的族群擁有毒性,因此民眾下海捕捉千萬要小心注意,勿要帶回家食用。漁民又說,本縣常見的河魨俗稱刺龜種類,是一種可供食用魨類,早年在各處潮間都可見得到,但因受到濫捕及不肖漁民的肆虐影響,近年來已大量減少,近期現蹤澎湖海域,可能和氣候有關吧。
 水試所表示,海洋生物中除排名五種的毒魚之外,其腔腸動物因是一種輻射或兩側對稱的動物,口部外圍有觸手,上有許多刺絲胞,具有毒性,用以自衛或捕食,因此又稱刺絲胞動物門。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現象,可大致分為水母體期和水螅期。本縣海域的腔腸動物,主要為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和海葵。此外,海筆、水螅蟲和浮游性的水母也經常可見。
 水試所又說,海洋生物資源日漸減少是因早年台灣對於海洋生態資源量未作調查與評估,只求漁業發展,任由漁船數量無限制增加,漁具漁法技術又不斷精進,漁船長期匯集在沿近海不斷開發捕撈,才會導致漁獲量逐年降低,資源利用失衡,沿近海漁業經營日益困難。

刺龜全身刺 繁複處理成美味
圖檔
△漁友口中的「刺龜」今年減產,由於相傳有增強免疫力及抗癌等功效,廣獲一般遊客所喜食,但因刺龜全身長刺,處理時須將刺一根根拔掉方可食用(如圖),故成為本縣觀光季的一道名菜。
 漁婦表示,刺龜在早期較不受重視,僅有一些喜食者把牠當寶貝,一般民眾根本不敢吃牠,近十多年來因傳出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對身體有助益的效用,方引發民眾大量捕撈及商家收購,成為觀光客喜愛的美食。

石班鬥河豚
https://www.facebook.com/video.php?v=771876319572451
圖檔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氣龜滿身刺 特色名菜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7月 22日, 15:13

氣龜滿身刺 特色名菜
圖檔
△河豚在鄉下漁民口中也稱「氣龜」,在本縣各處潮間海域甚多,因處理麻煩,一些漁民捕撈後,有的放生回歸大海,有的則帶回處理晾乾拔刺,成為本縣觀光季的一道名菜,相傳具有保肝、抗癌的功效。

 漁民說,河豚有很多種,可食用的不多,近幾年來可食的河豚在鄉下漁村海域處處可見,因相傳有治病的效用,深獲漁村民眾的喜食。(圖/文 宋國正)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刺河豚皮富含膠原蛋白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8月 18日, 14:41

刺河豚皮富含膠原蛋白
圖檔
甫去肉的刺河豚及已拔刺的刺河豚皮。(蔡若瑟攝)
20年前一文不值 如今身價百倍
20年前,澎湖漁民捕獲刺河豚時,慣用的處理方式,是將魚肉取下煮米粉或麵線,外皮則吹氣讓其膨脹撐開曬乾賣給藝品店製成諸如燈籠等藝品出售;近幾年,膠原蛋白食品大行其道,老饕發現刺河豚皮涼拌冰鎮後,不但口感清脆,還富含天然膠原蛋白;於是一夕爆紅,各大海鮮餐廳交相推出涼拌刺河豚皮,深受饕客青睞,而蔚為風潮,讓刺河豚頓時身價百倍。
在馬公漁市場「獨家」販售刺河豚皮的張陳淑姬,也兼賣珠螺、小魚乾等澎湖特有螺貝類、小丁香。她表示,刺河豚皮每台斤約250元,買進時是以整簍計價收購,每公斤約50元,但僱工拔刺的工資加上耗損等,每斤成本約要百餘元之譜,利潤微薄。
張陳淑姬7年級的女兒,到高雄任職一段時間後,毅然如「鮭魚返鄉」,陪著媽媽照顧小攤位的生意,她邊招呼客人,邊熟練的忙著處理已拔完刺的刺河豚皮。
張陳淑姬說,刺河豚的產季在冬季,肉質佳且肥腴,由於富含膠質,冬天時較容易拔刺,夏天則須在冷氣房才能作業,否則刺和皮全黏在一起,根本拔不起來。刺河豚皮含豐富的天然膠質,但吃起來淡而無味,涼拌冰鎮食用時主要靠調味料提味,但嗜食者眾,魚肉則賣給餐廳烹調成三杯刺河豚。刺河豚肉的價格依肥瘦而定,前者高些,後者較差。
至於澎湖特有的珠螺,張陳淑姬說,由於長期撿拾,產量銳減,價格依大小而定,小的1斤300元,大的5、600元;現在收購的來源泰半是外籍新娘所撿拾,最麻煩的是不易僱請會挑螺肉的人。由於是澎湖海鮮的招牌佳餚,因此受歡迎程度歴久不衰。(記者蔡若瑟)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刺龜 臭肚魚群隨觀光發達 身價漸高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3月 9日, 21:37

刺龜 臭肚魚群隨觀光發達 身價漸高
圖檔
●刺龜種類很多,民眾小心食用。(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北海潮間帶海域,漁業資源相當豐富,尤以刺龜、臭肚魚居多,雖然近年來海洋資源大量銳減,但刺龜、臭肚魚仍處處可見,成為漁友捕捉的對象。
 早年遍布潮間海域的河魨,鄉下漁村民眾稱之為「刺龜」族群的海洋生物,近年來受到不肖漁民毒、電、炸與濫捕的影響,已逐年的銳減,但近期在本縣各處潮間海域卻頻頻現蹤,曾有漁船出海捕撈一次撈獲數萬尾的紀錄,雖然河魨處理麻煩,較不受消費者喜愛,但因相傳有防癌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也引發喜食者搶購。
 漁民指出,海中的河魨種類很多,不是每種河魨都可食用,在魨類當中只有四齒魨的族群擁有毒性,因此民眾下海捕捉千萬要小心注意,勿帶回家食用。漁民又說,本縣常見的河魨俗稱刺龜種類,是一種可供食用魨類,早年在各處潮間都可見得到,但因受到濫捕及不肖漁民的肆虐影響,近年來已大量減少,近期現蹤澎湖海域,可能和氣候有關吧。
 水試所表示,海洋生物中除排名五種的毒魚之外,其中腔腸動物因是一種輻射或兩側對稱的動物,口部外圍有觸手,上有許多刺絲胞,具有毒性,用以自衛或捕食,因此又稱刺絲胞動物門。其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現象,可大致分為水母體期和水螅期。本縣海域的腔腸動物,主要為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和海葵。此外,海筆、水螅蟲和浮游性的水母也經常可見。
 水試所又說,海洋生物資源日漸減少是因早年台灣對於海洋生態資源量未作調查與評估,只求漁業發展,任由漁船數量無限制增加 ,漁具漁法技術又不斷精進,漁船長期匯集在沿近海不斷開發捕撈,才會導致漁獲量逐年降低,資源利用失衡,沿近海漁業經營日益困難。
 另外臭肚魚雖非高經濟價值的魚種,在早年漁村也不受重視,但近多年來隨著觀光產業發達,一躍成為觀光季海產店的一道名菜,和刺龜齊名頗受遊客的喜愛。

刺河豚近年倍增專家疑與全球暖冬現象有關
圖檔
 (記者宋國正報導)本縣各處海域近幾年來刺河豚倍增(俗稱刺龜),民眾下海捕捉皆滿載而歸,但刺河豚因魚體長滿密密麻麻的小魚刺,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很不受漁販的歡迎,導致一些捕撈過多的拖網漁船因無人收購而傾倒入海,為此縣府農漁局及環保局特呼籲漁民,珍惜海洋資源,勿要任意將刺河豚和垃圾拋棄入海。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近幾年來進行海洋資源調查,發現許多以往未曾發現刺河豚蹤影的海域,都出現許多刺河豚,連定置網也收穫許多刺河豚,懷疑是全球暖冬現象,由於氣溫偏高,刺河豚孵化率也相對提高,導致產量豐收,也讓價格暴跌,原本一公斤五十元未處理的刺河豚,只剩下一公斤五元,還乏人問津。

 由於本縣各地海域都出現刺龜身影,民眾下海捕抿就是一堆,而刺河豚因處理起來相當麻煩,每隻平均約十五分鐘,因此不時出現一些拖網漁船,由於魚販處理不及,無意願收購,乾脆將整船刺河豚傾倒入海,導致各處海面上經常出現密密麻麻的白色斑點,加上鄰近漁船停泊及漂流垃圾,映入眼簾都是怵目驚心的畫面,雖然有關單位極為重視海中環保,但仍須民眾共同來維護。

 其實刺河豚為美味的海鮮,澎湖餐廳都有涼拌河豚皮菜色,同時也有餐廳推出河豚火鍋,另外由於刺河豚死後會膨脹,形成園滾滾的球狀可愛模樣,也是特產店常見的觀光商品,大型的河豚還被製成燈飾,用途相當多樣化,因此漁民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統一收購,避免造成魚賤傷漁的情形,而縣府農漁局及環保局也呼籲漁民,珍惜海洋資源,不要任意拋棄垃圾進入大海。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誤食不知名河豚 小心河豚毒素中毒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4月 25日, 09:00

誤食不知名河豚 小心河豚毒素中毒
︻記者莊惠惠報導︼近年來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是因民眾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有毒河豚,或吃到其他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中毒。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食管局︶日前接獲一起民眾食用不知名魚種之﹁魚卵﹂後,出現頭暈、嘴麻及四肢麻痺等中毒症狀的案例,這已經是由去年到今年4月16日止所發生的第5例個案了。

衛生局長鄭鴻藝表示,經魚種鑑定為兇兔頭魨︵Lagocephalus sceleratus︶,兇兔頭魨是屬於四齒魨科,俗名有糯米規︵基隆︶、烏規或規王︵高雄︶、麵規︵澎湖︶及仙人河魨等,成魚體長可達1公尺以上。河豚的毒性有種別、部位、個體、地域和季節性的差異,海水河豚種類的卵巢、精巢及肝臟均含有高量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即使高溫烹調也無法破壞,若誤食中毒,目前尚無解毒劑。主要中毒症狀有嘴麻、手麻、暈眩、頭痛、嘔吐、複視、無法發聲等,潛伏期約10分鐘至數小時,嚴重者將危害生命。

鄭局長呼籲,切勿購買及食用不知名或來路不明的魚類等水產品,如果食用水產品後感到舌頭麻痺或苦辣,應立刻吐掉,並以清水漱口,直到不適感消失為止。若症狀未改善,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內容,並保留吃剩的檢體,以利正確診斷及治療。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今年刺龜銳減 漁友說:濫捕、氣候有關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3年 4月 5日, 18:09

今年刺龜銳減 漁友說:濫捕、氣候有關
圖檔
●刺龜是食材也是裝飾品。

 (記者宋國正報導)鄉下漁民口中的刺龜族群,去年大量現蹤本縣海域,曾有漁船一次捕撈數萬尾的紀錄,但今年卻又大量銳減,漁友說:銳減原因可能過於濫捕和氣候有關。
 早年遍佈潮間海域的河魨,鄉下漁村民眾稱之為「刺龜」族群的海洋生物,近年來受到不肖漁民毒、電、炸與濫捕的影響,已逐年的銳減,但去年在本縣各處潮間海域卻頻頻現蹤,曾有漁船出海捕撈一次撈獲數萬尾的紀錄,但今年卻少得可憐,雖然河魨處理麻煩,較不受消費者喜愛,但因相傳有防癌及增強免疫力的功效,也引發喜食者搶購。
 漁民指出,海中的河種類很多,不是每種河魨都可食用,在魨類當中只有四齒魨的族群擁有毒性,因此民眾下海捕捉千萬要小心注意,勿要帶回家食用。漁民又說,本縣常見的河魨俗稱刺龜種類,是一種可供食用魨類,早年在各處潮間都可見得到,但因受到濫捕及不肖漁民的肆虐影響,近年來已大量減少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三杯刺龜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4年 4月 18日, 05:55

三杯刺龜
圖檔
ref:葛菁菁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海產Seafood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