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毒魚種類

毒魚種類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0年 7月 14日, 08:57

誤食毒魚頻傳 水族館公佈毒魚種類籲請注意

(記者宋國正報導)水族館針對每年都有民眾誤食毒魚,引發中毒或意外事件,特別在館內公佈毒魚種類和資訊,呼籲民眾特別注意。
 水族館於館內提供毒魚資訊,給社會大眾參考,並將毒魚分為食毒、刺毒及黏液毒3種,呼籲民眾注意,並加強應變措施,避免悲刺重演。澎湖水族館表示,食毒:一般俗稱的河魨包括有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和箱魨科,其中四齒魨科之牙齒是四齒狀,大多數四齒魨科魚種含有劇毒河魨毒,誤食會致死,箱魨科俗稱河魨,箱魨科魚類之體被履由鱗片瘉合而成之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外型猶如箱盒子,含箱魨毒,誤食亦會中毒。本縣常見如六斑刺河魨、密斑河魨(刺龜)。
 水族館說,河魨依其種類,部位如表皮、卵巢、內臟含河魨毒等分別,民眾因不諳河魨魚種特性,常有誤食毒河魨魚種喪命,或誤食有毒河魨魚供製成香魚片,使消費者喪命情事。因四齒科之河屬猛烈神經毒,會引起知覺麻痺、嘔吐、運動失調、血壓下降、呼吸麻痺、死亡,箱魨科有相魨毒,且目前尚無藥物可加以治療,所以在利用河魨時,應特別加以注意。

有毒魚類 不可輕忽

民眾經常誤食中毒 地方耆老呼籲群眾注意
(記者宋國正報導)近日不時傳出民眾因食有毒河魨中毒事件,引發民眾關注,為此,地方耆老特別出面細說有毒魚種。而澎湖水族館亦在館內提供毒魚資訊,歡迎民眾前往詳閱。
 澎湖水族館於館內提供毒魚資訊,給社會大眾參考,並將毒魚分為食毒、刺毒及黏液毒3 種,呼籲民眾注意,並加強應變措施,避免悲刺重演。澎湖水族館表示,食毒:一般俗稱的河魨包括有二齒魨科、三齒魨科、四齒魨科和箱魨科,其中四齒魨科之牙齒是四齒狀,大多數四齒魨科魚種含有劇毒河魨毒,誤食會致死,箱魨科俗稱河魨,箱魨科魚類之體被履由鱗片瘉合而成之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外型猶如箱盒子,含箱魨毒,誤食亦會中毒。澎湖常見如六斑刺河魨、密斑河魨(刺龜)。
 水族館說,河魨依其種類,部位如表皮、卵巢、內臟含河魨毒等分別,民眾因不諳河魨魚種特性,常有誤食毒河魨魚種喪命,或誤食有毒河魨魚供製成香魚片,使消費者喪命情事。因四齒魨科之河魨屬猛烈神經毒,會引起知覺麻痺、嘔吐、運動失調、血壓下降、呼吸麻痺、死亡,箱魨科有箱魨毒,且目前尚無藥物可加以治療,所以在利用河魨時,應特別加以注意。
 刺毒:獅子魚(二虎魚),獅子魚的毒腺則分佈於背鰭等硬鰭條上,牠具有繽紛的體色、華麗的外表。但是在欣賞牠的美麗之際,別忘了提醒自己,美麗背後的意義就是「警告、危險」。
 鰻鯰(三沙毛):鰻鯰的毒棘就是背鰭「奇鰭」及胸鰭(偶鰭)的第一鰭條,一共三根,歐以叫「三毛、沙毛」。鰻鯰的幼魚常常群聚活動,矛成像球狀的群體,俗稱「鯰球」。
 杜氏刺尾鯛(四倒吊):杜氏刺尾鯛的毒棘則位於尾柄之上,倒吊的名稱緣由顧此,受驚擾時會將尾棘豎起,抵禦侵犯。俗稱「倒吊」的粗皮鯛,平常都把它武器藏在尾柄的刀鞘中。
 臭肚魚(五象魚):臭肚赤的毒棘就是背鰭、胸鰭及臀鰭的硬鰭條。在澎湖沿岸,人們常以麵粉、醬油、雞蛋和成團狀,當作釣餌來釣臭肚魚。釣上之臭肚魚死亡後,肚子很容易腐敗,故稱為「臭肚魚」。「羊尾仔無名,刺到叫阿娘」這句俗諺及映出被臭肚魚扎中痛楚。
 花身雞魚(六斑午):「駝背仔」的花身雞魚常見的釣獲食用魚類。牠的硬棘位於鰓蓋外緣,雖然沒有毒腺分佈,但是要小心刺傷,花身雞魚鰓蓋以緣的兩隻強棘,常對釣客、漁民造成傷害。
 最後的粘液毒則為雙帶鱸屬於黑鱸科的雙帶鱸亞科,俗稱為黃帝魚,大概是體色黃色象徵高貴的意思。由於它的體表很會分泌黏液,所以又被稱作「肥皂魚」。它的黏液中其實含有自衛用的毒液。六線黑鱸雖是石斑的一種,但其皮膚能分激有毒的黑鱸素,所以不可食用。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海產Seafood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