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中央古街Jhongyang Old Street

中央古街Jhongyang Old Street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8年 7月 2日, 04:27

中央古街

樂活澎湖灣/中央古街Jhongyang Old Street
viewtopic.php?f=89&t=408
圖檔
圖檔
圖檔
中央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家聚集地,亦是過去許多生活物品來源的主要供應地,在日治時經過規劃後更成為馬公的商業中心,直到六十年代,中央街的傳統交易呈現下坡沒落的現象,整個市場的重心往北遷移。

中央街、四孔井、萬軍井、施公祠、城隍廟 Jhongyang Street,Four-Eyes Well, Wanjyan Well, and Shihgong Temple,the City God Temple
中央街舊名「街內」、「下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街內建築依據明清時期遺留的街貌修建而成,包含四孔井、萬軍井、施公祠等多處古蹟坐落其中,歷史風味猶存。另外位於中央街附近的城隍廟,創建於乾隆43年(1778年),為縣定古蹟。
Jhongyang Street was called "The Inner Street" (Jienei or Siajie). It's the earliest commercial village in Penghu. Built in the Ming and Cing architecture style, it contains many historic relics such as Four-Eyes Well, Wanjyan Well, and Shihgong Temple etc. And the City God Temple nearby was established in the 43rd year of the reign of Cianlong, Cing Dynasty (1778) and designated as a county historic monument.

澎湖老街




澎湖開台天后宮そばの中央一街は当地の老街(古い街並み)で、「澎湖第一街」とも呼ばれ、県政府の企画のもとに特色ある店舗が集められています。食、住、古跡など、どれも見る価値があります。




それぞれの店の入り口の下には、石で刻んだ掲示板があるのをご存知ですか?日本統治時代から戦後にかけての業種と店名の変遷が石に刻まれています。非常に歴史的意義あるもので、当時の姿を実際に確認す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が、かつての繁栄を偲ぶには十分で、歴史の足跡を垣間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老街に来たら、記念品を買う前に、独特な歴史遺跡を見て歩きましょう。




まず、左側に建っている廟宇。この「施公祠」、新しそうに見えますが、すでに327年の歴史を経ているんです。もとは「施将軍廟」と呼ばれ、昔は今日の澎湖医院敷地の東半分を占めていました。清朝、康熙23年(1684年)に施琅が「靖海侯」の称号を賜った後に建てられた祠であり、道光12年(1932年)には殉職兵を共同で祀るため「施公祠」と改名され、道光23年(1843年)には清朝の海壇右営の兵士たちのお布施により改築されました。日本統治時代の明治26年(1896年)になって病院の建物に組み入れられ、大正3年(1914年)に取り壊しが決まって「澎湖島病院」と変わったとき、施公祠と海壇館の二つは現在の位置まで移されて今日に至っています。




施公祠は高い壁で囲まれた正殿と左右の建物から構成されており、正面から中に入ると庭園を経て、正殿前の祭壇に着きます。正殿の屋根は反り返った「燕尾型」、左右の棟は「単一馬の背型」で、建築様式は典型的な澎湖の合院づくりです。三級古跡に指定されています。




施公祠の向かいに伝説の井戸、「万軍井」があります。清朝康熙22年(1683年)6月,福建水軍提督が澎湖を攻撃し、澎湖を固守していた劉国軒提督を破って澎湖を占領しました。当時の福建水軍が澎湖に進駐したとき晴天続きで水がなく、軍の士気が低下していたので、施琅が祈祷したところ、井戸に水が湧き出てきて、万軍の兵士が渇きをいやしたそうです。神に感謝した施琅は、この井戸を「万軍井」と名づけました。現在では、観光客の安全を考慮してからか、井戸には透明なアクリルのカバーがかけられており、往時の光景とは趣が少し違うように感じられます。




万軍井と施公祠を離れると、沿路は澎湖スタイルの古い街並みで、記念品やギフトを買うことができます。この老街、約30分で歩き終わります。ここでは買物や食事以外に、1923年開業、澎湖で最初の簡易宿である「中央旅社」があります。現在は政府登録の民宿であり、ここに泊まって老舗の雰囲気を味わうことができます。「中央旅社」の隣は、日本統治時代から営業の西河印刷場です。現在は絵葉書などの記念品を販売しています。

中央街 中央街的舊名「街內」、「下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有十數條巷弄穿插其間,目前街內的建築,乃是依據明、清時代遺留的街貌修建而成,多處古蹟座落其中,著名的施公祠、萬軍井以及光緒元年建立的水仙宮,都位於中央街。
圖檔中央街/商累仁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Chungyang Street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08年 11月 3日, 11:41

Chungyang Street

圖檔


Penghu Old Street

Located beside the center of Penghu Kaitai Tianhou Temple, the street is an old street of Penghu, and is also known as the First Street of Penghu. Under the county government’s planning, there accumulates many special businesses, so it is worth visiting no matter for its accommodation, food, or ancient relics.

Here, you could first notice that at the bottom of the each store gate, there is a piece of stone carved sign, which inscribes what this store engaged i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what it changed to after the retrocession of Taiwan. This is of historic meaning although we can not actually see the past appearance of the store from the description, we can imagine its flourish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t is a historic relic worth of visiting.

Then, don’t just focus on buying souvenirs in the old street! There are a few very special historical sites for visitors.

First, you can see a very new temple on the left. If you do not look carefully, you can not imagine that this Shihgong Temple has a 327-years history. Originally called as "General Shi Temple" and located at the East of Penghu Hospital today, this Shihgong Temple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reign of Qing Emperor Kangxi (AD 1684) when Shi Lang was given the title of Jinghai Marquis. After the 12th year of the reign of Qing Emperor Daoguang (1832), because it was used to worship soldiers who died in the line of duty, it was renamed as "Shigong Temple" in the 23rd year of the reign of Qing Emperor Daoguang (1843), the soldier of Haitanyou Battalion in Qing Dynasty donated their salary to rebuild the temple. Till 26th year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6), it was requisitioned as hospital sickroom by Japanese In Taisho 3rd year (1914), it was demolished by the Japanese and was reconstructed into "Penghu Hospital," and Shi Gong Temple and Hai Tan Temple were together moved to the originally Hai Tan Soldier’s kitchen for worship, that is, the address of Shi Gong Temple we see now.

Shi Gong Temple is composed of the towering walls, two rooms respectively on the left and right, and the main hall. There is an atrium in the courtyard, with two rooms respectively on the left and right In front of the main hall, there is an open court for worship, and the roof of the main hall has ridge tail like dovetail. The rooms on both sides have ridges like horseback in hard style. The overall architectural format is the standard Penghu courtyard, and is now a Class C heritage.

In the opposite of Shi Gong Temple, there is another legendary story, is the "Ten Thousand Soldier Well". In June, the 22nd year of the reign of Qing Emperor Kangxi (AD 1683), the admiral Fujian navy attacked Penghu, beat the stick to beat the Governor of Penghu Liu Kuo-Hsuan, and occupied Penghu. At that time when the Fujian navy came to Penghu, the weather is dry with no water, so the army morale was depressed. So, Shi Lang prayed to the god as a result, the sweet well water gushed from the well, which was inexhaustible for the ten thousand navy! To express gratitude to the blessings of God, named Shi Lang named this well "Then Thousand Well". However, now it seems that this Then Thousand Well takes the tourists’ safety into consideration, so now a reinforced transparent acrylic cover is used. Frankly, it is unable to see the scenery of that time.

Leave the Ten Thousand Well and Shi Gong Temple, and go down along, you can enjoy the old-style buildings of Penghu along the way and buy souvenirs, gifts, and etc. This old street is not long and only takes about 30 minute walk. In addition to selling gifts and snacks, you can encounter the first hotel of Penghu “Central Hotel”, which was opened since 1923 and is currently a legal residence. When visiting Penghu, you can lodge here to experience the amorous feeling of the old hostel! The next door of the Central Hotel is to the West River Printing Field, which is also preserved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is currently selling postcards and etc. souvenirs.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尋回失落的「中央老街」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3月 24日, 14:36

尋回失落的「中央老街」
圖檔
 (記者鄒秀成報導)就像一位洗盡鉛華的婦女,曾經是台灣地區最早開發的漢人聚落,媽宮城中央街與澎湖縣歷史息息相關;歷經「馬公西門町」的風華、看盡馬公舊市區的興衰,中央街也許面貌已經改變,但不斷訴苦說著3百年來的演變滄桑。在褪盡繁華之後,仍是多少旅外遊子魂牽夢繫的故鄉老街。
 馬公中央老街是澎湖開發最早的市街,伴隨著媽祖宮興旺的香火,在清乾隆33年(1768)已有所謂的「七市一街」,形成馬公最繁榮的商業區。後來處理台閩來往商務的「臺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並於清光緒元年(1875)設會館於水仙宮,強化了中央街地區宗教、商業及社會組織的中心地位。光緒13年建造媽宮城後,更凸顯出中央街在馬公的中心地位。
 日據時期仍以中央街區一帶為主要商業中心,同時因為拆除部份城築垣港,更帶動了商業活動也成為了當時日本人的娛樂重心。中央街的街道空間、店屋格局、門面形成也是在當時即已形成規模。光復初期,中央街區繁榮依舊,當時俗稱為「馬公的西門町」。但隨著建國市場、文康市場到北辰市場更新區的開發,中央街傳統的店家在經營上面臨了第二漁港附近,使得中央老街地區急速凋零。
 中央街一帶是澎湖最早期聚落的形成地點,從17世紀起聚落形態由農漁散村逐漸發展為澎湖經貿中心的商業街。19世紀未因軍事防禦需要,馬公由街鎮型態轉變成城牆都市,商業區也由七街一市擴大為十街二市,中央街即當時的主要街道之一。日據期間,馬公隨著城牆的拆除及市區改正計畫,市區快速地向城外北及東北方蔓延,此時馬公已略具近代化都市的雛形。光復後,馬公市街的發展循著日據時期都市計畫藍圖逐漸發展擴大,市中心商業活動集中地也開始由天后宮中央街一帶向北及東北方移動,素有「馬公西門町」之稱的中央街便逐漸沒落。雖然中央街緊臨著附近幾個著名觀光據點,但在旅遊的季節仍被遺忘,街上的生意已無法與大街相比,舊日風采不再,人口亦漸外流。
 然中央街並沒有放棄轉型再發展的機會,力圖振作。民國73年經內政部指定為文化保存區後,但受到相關法規的限制,巷道狹窄、屋舍傾圮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導致住戶外移,民怨叢生。事實上。在民國71年間中央街一帶曾有「再發展計畫」,但並未實施;當時惠民、惠安兩條都市計畫道路的開闢,拆除了部分的老街,但被發現如果繼續執行勢將鏟除一級古蹟天后宮廣場前的照壁和後方的土丘,並破壞該區早期聚落的市街特質,經過輿論報導及政府單位多次會商後,決定凍結工程的進行,並重新檢討道路的規劃。
民國73年在修建天后宮時,由台大城鄉所提出建議,要把緊臨天后宮的歷史老街中央街一帶劃定出一個範圍做為保存區。當初保存區的劃定能為在地居民所接受,是因為當時並沒有發展上的壓力;後來有些房子因為老舊逐漸倒塌,於是陸續有居民提出新建的申請送到縣政府,但是縣政府在沒有擬訂清楚的審議規劃情形下而無法核准。因此透過學者至專家的建議,必須針對中央街一帶進行一個保存區規範的研究。不過事實上,中央街社區發展的問題並不止於硬體的建築,軟體的產業復甦經營才能真正為中央街的生命注入活力。

尋回那份失落 澎湖人的夢想
圖檔
 (記者鄒秀成特稿)中央老街歷經3百年的興衰,縱然有商業區重心遷移的主觀因素,但社區的沒落其中恐怕也參雜著人和制度扭曲了價值的成份。找回失落的街道,還是很多人懷抱的夢想。
 戰後台灣和澎湖都朝著「反街道」的方向發展,尤其近20年來的「拆路風潮」,拆盡每個城鎮的主要街道;而這些街道正是標示本土文化經驗的所在,所有銘刻其上的歷史痕跡都將被無情的抹去,劇烈程度將超過日據殖民時期的有意破壞。再加上地方政府自主性不足,無能看到都市本身的發展資源與真實的建築需要;使得5年一次的「通盤檢討」及有限的年度建設,往往只淪為地方派系的政治與利益相結合的分贓所在。
 「街道」逐漸地不再是停留的所在,而只是通道。兩旁大型建築的生冷壁面破壞了生活所在的連續性,連鎖店的經營內容模糊了地方性的生活面貌;快速的社會腳步不再允許在街頭漫無目的流連。那些以「公共」為名的都市空間在資本主義的系統中逐漸步「商品化」、「私有化」。「街道」遠離了人們。
 都市空間中的環境品質清楚地訴說著都市的故事,是記錄著不同世代所累積的生活場景、面對現實的集體心態和容納諸多生活期望與價值觀的所在。這幾年來台灣都市的生活空間在金錢遊戲所培養出來的生活價值中,已成為消費者的場所,房地產廣告販賣的是一種感(幻)覺,而不在意是否能照顧人們的真實需求。在此氣氛下,一般市民往往對自己的土地給予過度的期望,而成為土地炒作者的共犯;長久下來也就習慣於漠視住家以外的社區公共空間;或是在生活空間中,粗暴地延伸個人的使用,而侵犯了公共的領域。長期下來,都市社區所賴以維繫的公共生活規範與意識日漸疏離,造成居住環境品質持續惡化。而諸多久經研擬的管理制度和法令,也因與居民習慣的行為方式不能對話而失去意義。
 中央老街沒落的主因,固然是擋不住都市進化的洪流,但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或許可以為它在歷史記錄中找到定位,這個失落的街道將永遠烙印在澎湖人的心中。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中央街聚落保存區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10月 3日, 10:17

中央街聚落保存區

圖檔圖檔圖檔
圖檔圖檔圖檔




中央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家聚集地,也是過去許多生活物品來源的主要供應地。在清朝有所謂的七街一市的配置,,而俗稱街內的中央街興盛一時,店舖林立,包括米舖、鮮果舖、鹽館、打鐵舖、藥材舖等生活必需物。日治時經過規劃後更成為馬公的商業中心,直到六十年代,中央街的傳統交易呈現下坡沒落的現象,整個市場的重心往北遷移。民國73年(1984)指定為中央街古蹟保存區後,建築物受於法令限制無法任意變動,受到時間以及幾次天候的吹襲下,呈現人去樓空、屋倒牆毀的情形,直到民國91年(2002)編列預算打造新的街屋風貌,原有的街屋走入歷史,留下的是記憶的畫面。

影片介紹: 影片播放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馬公中央古街內摸乳巷具保存價值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3月 27日, 16:44

馬公中央古街內摸乳巷具保存價值
圖檔
 (記者宋國正報導)台灣鹿港有摸乳巷,離島澎湖縣也有一個摸乳巷,就位於馬公中央古街內,昔日為吉貝會館對外的主要通道,由於新近中央古街進行規劃整建,目前暫時封閉,未來完工後將會重新開放,但重建後的巷道變為較寬敞,足供一人展臂通過。
澎湖的摸乳巷,寬約六十公分、長約四十公尺,以吉貝會館為中心點,向外輻射進入馬公中央古街,由於巷窄僅供一人側身通過,兩人對向接踵而過,常發生摩擦碰撞,因此被好事者稱為摸乳巷,但當地耆老林麟祥卻不承認這不雅名號,認為中央古街為澎湖先民最早聚落區,人口相當密集,加上早期房舍僻鄰建築,因此巷弄間較為狹小相當正常,反而是摸乳巷的中繼站吉貝會館,才是歷史考證的重點。
中央街振興協會理事長林麟祥表示,早期由於澎湖各離島間交通不便,離島居民前來馬公就醫面臨住宿問題,因此日據時代離島吉貝人發動募款,在衛生署澎湖醫院附近尋找房舍,興建吉貝會館,方便離島居民前往本島就醫,白沙赤崁也有一間吉貝會館,象徵離島居民的向心力,吉貝會館也曾風光一時,但隨著航海技術進步,逐漸遭歷史遺忘。
而在當地土生土長的范小姐則表示,小時候因為摸乳巷附近住家,都將排泄物堆積在巷中,因此沒有人願意走這條巷道,就算有必要行走,也會掩鼻快步通過,並未有人遭到惡意吃豆腐的情形傳出,但因摸乳巷成為人們戲謔的話題,也見證中央古街的歷史,因此當地人都希望保存。
●澎湖摸乳巷位於馬公中央古街內,見證該街的歷史當地人都希望保存。(宋國正攝)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為中央街注入活力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3月 27日, 17:04

為中央街注入活力 轉型再發展
 (記者鄒秀成報導)全台最早開發的漢人聚落,曾有馬公西門町之稱的中央街雖沒落已久,近年來在相關業者投入心血經營後,頗有起死回生的態勢。議員胡松榮認為,中央街社區發展的問題並不止於硬體的建築,縣府應該針對中央街一帶進行一個保存區規範的研究;軟體的產業復甦經營才能真正為中央街的生命注入活力。
 馬公中央老街是澎湖開發最早的市街,伴隨著媽祖宮興旺的香火,在清乾隆33年已有所謂的「七市一街」,形成馬公最繁榮的商業區。後來處理台閩來往商務的「臺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並於清光緒元年設會館於水仙宮,強化了中央街地區宗教、商業及社會組織的中心地位。光緒13年建造媽宮城後,更凸顯出中央街在馬公的中心地位。
 日據時期仍以中央街區一帶為主要商業中心,同時因為拆除部分城築垣港,更帶動了商業活動也成為了當時日本人的娛樂重心。中央街的街道空間、店屋格局、門面形成也是在當時即已形成規模。光復初期,中央街區繁榮依舊,當時俗稱為「馬公的西門町」。但隨著建國市場、文康市場到北辰市場更新區的開發,中央街傳統的店家在經營上面臨困境,使得中央老街地區急速凋零。
 胡松榮指出,中央街一帶是澎湖最早期聚落的形成地點,從17世紀起聚落形態由農漁散村逐漸發展為澎湖經貿中心的商業街。19世紀未因軍事防禦需要,馬公由街鎮型態轉變成城牆都市,商業區也由七街一市擴大為十街二市,中央街即當時的主要街道之一。日據期間,馬公隨著城牆的拆除及市區改正計畫,市區快速地向城外北及東北方蔓延,此時馬公已略具近代化都市的雛形。光復後,馬公市街的發展循著日據時期都市計畫藍圖逐漸發展擴大,市中心商業活動集中地也開始由天后宮中央街一帶向北及東北方移動,素有「馬公西門町」之稱的中央街便逐漸沒落。雖然中央街緊臨著附近幾個著名觀光據點,但在旅遊的季節仍被遺忘,街上的生意已無法與大街相比,舊日風采不再,人口亦漸外流。
 胡議員回憶,雖然沒落式微,中央街並沒有放棄轉型再發展的機會,力圖振作;民國73年經內政部指定為文化保存區後,但受到相關法規的限制,巷道狹窄、屋舍傾圮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導致住戶外移,民怨叢生。事實上。在民國71年間中央街一帶曾有「再發展計畫」,但並未實施;當時惠民、惠安兩條都市計畫道路的開闢,拆除了部分的老街,但被發現如果繼續執行勢將鏟除一級古蹟天后宮廣場前的照壁和後方的土丘,並破壞該區早期聚落的市街特質,經過輿論報導及政府單位多次會商後,決定凍結工程的進行,並重新檢討道路的規劃。民國73年在修建天后宮時,由台大城鄉所提出建議,要把緊臨天后宮的歷史老街中央街一帶劃定出一個範圍做為保存區。當初保存區的劃定能為在地居民所接受,是因為當時並沒有發展上的壓力;後來有些房子因為老舊逐漸倒塌,於是陸續有居民提出新建的申請送到縣政府,但是縣政府在沒有擬訂清楚的審議規劃情形下而無法核准。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水仙宮前講古好風情 珍品義賣好熱情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0月 11日, 15:21

水仙宮前講古好風情 珍品義賣好熱情

︻記者莊惠惠報導︼由澎湖科技大學發起的﹁金秋中央街 │換季分享好資源﹂珍品義賣活動,10日上午在水仙宮前熱鬧登場,現場並邀請到中原大學喻肇青教授細說二十多年前的中央街 風貌及懷舊歷史。

昨天上午9點在水仙宮 前難得一群年輕人聚集在三級古蹟水仙宮 前,聆聽喻教授與中央街 耆老乾益堂老闆薛光華,細說著民國八十年的中央街 。這是金秋系列活動第三場,﹁金秋中央街 │換季分享好資源﹂。喻老師分享收集到的老照片,看著照片中的影像,或是年輕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或是中央街 的老店號,雖然現已白髮蒼蒼,景物大有不同。但隨著喻老師的介紹,二十年前的人事景物,彷彿時光之旅,讓在場聽眾在國慶日的陽光清風下,清香繚繞的水仙宮 前,有著穿越時空的感受。

老故事分享後,澎湖科技大學進修部觀光休閒系三、四年級同學籌劃的二手物義賣換主人活動,也熱烈展開。現場交易熱絡,在短短時間內就有數千元的收入。

澎科大同學表示,收入將捐給惠民啟智中心,且現場的二手物都是同學們收集來的,很多還是全新的計有:鞋子、圍巾、家用品等,還有LV包,希望可以讓家中用不到的物品可以找到新主人,又可以做公益,一舉數得,大家都很喜歡。

在義賣的同時,另外一群在地住民聚集在喻老師與老照片前,說著中央街 發展過程中的無奈與期待。喻老師鼓勵大家,應由古街發展協會承當起召集商家與商圈願景發展的責任,他將義不容辭的協助,也期待澎科大年輕學子與在地結合一起開創古街新生命。

發起人之一的澎科大老師唐先柏說,換季分享的意義在除了為物品尋求新主人外,也希望在觀光季結束後,心情也隨之換季,構思未來的走向。藉由對歷史的認同擘劃未來中央商圈的願景,而這些應靠住民一起的努力才有機會。

中央街 古街商圈文化發展協會洪理事長也表示,水仙宮有300年的歷史,但大家對水仙宮的重視卻遠遠不及天后宮 ,如果能將天后宮 、四眼井 ,以及水仙宮串連並加以整合,將有助於中央街 商圈的均衡發展,相信也會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及創造在地居民收益。

△在地耆老聆聽喻老師細說80年代中央街 ;現場交易熱烈。︵莊惠惠攝︶

中央街好風情
圖檔
●澎科大同學舉行二手物義賣,現場交易熱絡。(嚴光澎攝)

水仙宮前講古與珍品義賣好熱情
 (記者嚴光澎報導)澎湖科技大學發起的「金秋中央街-換季分享好資源」珍品義賣活動,昨日上午在水仙宮前熱鬧登場,現場並邀請到中原大學喻肇青教授細說20多年前的中央街風貌及懷舊歷史。義賣活動由環保署指導,澎湖科技大學主辦,環保局、中央街古街商圈文化發展協會協辦。
 發起人之一的澎科大唐先柏老師表示,換季分享的意義在除了為物品尋求新主人外,也希望在觀光季結束後,心情也隨之換季,構思未來的走向;藉由對歷史的認同擘劃未來中央商圈的願景,而這些應靠住民一起的努力才有機會。
 昨日上午9時,難得有群年輕人聚集在三級古蹟水仙宮前,聆聽喻肇青教授與中央街耆老-乾益堂薛光華老闆,細說著民國80年代的中央街,這是金秋系列活動第三場,「金秋中央街-換季分享好資源」。
 現場喻老師分享收集到的老照片,看著照片中的影像,或是年輕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或是中央街的老店號;雖然現已白髮蒼蒼,景物大有不同,但隨著喻老師的介紹,20多年前的人事景物重新浮現,彷彿時光之旅,讓現場聽眾在國慶日的陽光清風下、清香繚繞的水仙宮前,有著穿越時空的感受。
 上午10時緊接著老故事分享後,澎科大進修部觀光休閒系三、四年級同學籌劃的二手物義賣換主人活動,也熱烈展開;現場交易熱絡,在短短時間內就有數千元的收入。
 據澎科大同學表示,本次義賣收入將捐給惠民啟智中心,且現場的二手物都是同學們收集來的,一方面可以讓家中用不到的物品可以找到新主人,同時又可以做公益,一舉數得,大家都很喜歡。
 在義賣的同時,另外一群在地住民聚集在喻老師與老照片前,說著中央街發展過程中的無奈與期待。喻老師鼓勵大家,應由古街發展協會承當起召集商家與商圈願景發展的責任,他將義不容辭的協助,也期待澎科大年輕學子與在地結合一起開創古街新生命。
 中央街古街商圈文化發展協會洪理事長表示,水仙宮也擁有3百多年的歷史,但大家對水仙宮的重視卻遠遠不及天后宮;如果能將天后宮、四眼井,以及水仙宮串連並加以整合,將有助於中央街商圈的均衡發展,相信也會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及創造在地居民收益。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杭州河坊街有意與馬公中央街結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2年 11月 16日, 14:09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中央街店家史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4年 5月 7日, 20:12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人文風情Culture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