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飛白楓海星

飛白楓海星

文章Lohas 發表於 2011年 3月 14日, 18:45

海星綱-飛白楓海星
圖檔圖檔
作者: 李坤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助理研究員)

飛白楓海星 Archaster typicus (Muller and Troschel,1840),屬於飛白楓海星科,目前僅見於澎湖的潮間帶。成體的腕長約10公分左右,以5隻腕足者較為普遍,但偶而也有4腕及3腕的個體。身體呈五角星形,腕足瘦長明顯,末端變細。反口面體色為灰黃色,有許多黑色斑塊整齊地在腕足上排成數條橫紋;口面則為白色。

海星綱-飛白楓海星 :: 照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海星綱-飛白楓海星 :: 照片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本種主要棲息在泥沙混合的潮間帶低潮線附近,雄性在生殖季節有交錯壓疊在其他個體上的特殊行為。本種在1950年左右在臺灣北部的淡水河口曾有分布,但近數十年來臺灣本島未聞有其分布的報告,在澎湖的潮間帶則相當普遍。


3隻飛白楓海星「疊羅漢」 好好玩
圖檔
●飛白楓海星是澎湖小孩童年的玩物。(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白沙張姓漁友,昨日出海進行捕撈作業,無意間撈獲三隻呈現疊羅漢狀態的海星,由於海星在澎湖地區沿岸經常見到,但三隻以上並呈現疊羅漢景象目前在沿岸並不輕易看到。因此張姓漁民將其帶回家中除吸引鄰近小朋友前往圍觀外,連剛學會走路的幼兒也毫不懼怕的觸摸,顯見海星是漁村小孩童年的玩物。
 飛白楓海星是地區沿岸常見的棘皮動物,分佈於沙泥底質,體色灰白,看似一片片散落海床的白色楓葉,故因此而得名。澎湖地區百姓常將該種海星撈起晒乾、搗碎,當作石灰質的一種來源,用來築屋築牆。飛楓海星比較特殊的是在四、五月的時候會逐漸進入生殖季,此時雌雄會配對,體型較小的雄性個體,運動速度會非常的快,一遇到同類的個體常的快,一遇到同類的個體就會跨騎而上,有時遇到的是已經成對的配偶,或是雌雄的個體,所以偶而會看到三隻以上「疊羅漢」或是「同性戀」的奇異情形,不過到了後來都會恢復到正常的兩人世界,這種跨騎的姿勢叫做「假交配」,主要是等待時機成熟,一起產卵排精。
 據澎湖水族館解說系列叢書第一輯記載,產卵排精時的海星,會出現兩隻海星腕足互相交錯,似乎是熱戀中的情侶,深情地雙手互握,雄上雌下,形影不分。在假交配期間,雌性的個體會把位於身體下面的胃部翻出,以沙底中的有機物為食,但是雄性都不進食,直到雙方產卵排精完成交配目的後,雙方才各自分開離去。
 昨日撈獲的張姓漁民說,海星在北海海域經常看到,但一次三隻呈疊羅漢狀態,實是首次見著,帶回家中頗獲小朋友的喜愛。
Lohas
系統管理員
 
文章: 9452
註冊時間: 2008年 3月 9日, 09:11
來自: 樂活澎湖灣

回到 潮間帶之美Intertidal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 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

cron